基层反映 "银发族"被套路现象严重亟待重视 近期,老年人出游遭遇骗局事件频发,很多不良商家利用老年人防范意识差、省钱的心理,在 出游 套餐 上 设置消费陷阱。比如《工人日报》曾报道过一起新闻,北京 79岁高龄张燕生老人,在北京博远皓成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抵押了48000元的保证金,该公司声称将会每年安排数次出国旅游,出游归国40天后公司便如数退还全款。结果,不仅钱未退回而且还落入签订退款协议拖延退款的圈套,最后只能走法律程序维权,但是钱数收回依然困难。 近几年类似事件数不胜数,老年人拿着辛辛苦苦攒了一辈子的钱,因为不良商家的忽悠,购买看似划算甚至是 "掉馅饼"的服务,等发现被骗的时候,上当的老年人都会非常懊恼,甚至有的老年人因为自责而自杀。近几年针对老年人的骗局越来越多,充满"套路"。老年人本应该被社会关注,但是透过老年人出游被骗这类事件,折射出其中存在的很多问题: 一是老年人防 范 意识差。 由于老年人心理和生理的特殊性,他们本身属于易受侵害的弱势群体,也很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首选目标。很多不法商家正是抓住老年人这一特点,推出众多打着 "优惠""便宜""免费"的旗号,吸引老年人购买自己的产品。 二是被骗维权难。 通过张燕生老人的案例可以看出,即便通过法律手段打赢了官司,但是钱依然难被追回。这是因为违法成本过低,没有有效的强制措施保障老年人追回损失。低违法成本是导致针对老年人的骗局日益增多的主要原因。 三是部门监管缺失。行业 监管主要是针对没有营业执照、手续不全的商家,对有营业执照正规的商家,很少有监管部门去核实商家推出的 "优惠"套餐是否属实,是否属于"圈钱"套餐服务,因此,对有营业执照的商家监管存在一定漏洞。 对此,基层建议: 一是提高防范意识。 通过现场讲座、电视栏目等多种方式,积极宣传讲解各种针对老年人骗局的种类、类型、注意事项,提高老年人的防范意识,告诫老年人那些打着 "优惠""低价""免费"旗号的套餐服务多数都是"圈钱"服务,注意识别。 二是加强部门监管。 针对目前越来越多的不良商家 "深套路",监管部门要改变监管模式,应深入商家核实产品内容是否属实,对于那些优惠力度非常大甚至是免费的服务,要进一步核实真伪。像张燕生老人的只交48000元保证金,游玩结束后便可全额退回的类似套餐服务,应大力监管核实真伪。 三是加大处罚力度。 现在类似于张燕生老人的案件多数走的是民事诉讼途径,不动 "刑"。针对现在越来越多的恶劣骗局,应在达到刑事案件立案标准的情况下,立案调查,情况属实的要采取刑罚。同时对于拖延还款的商家,应纳入失信名单,失信法人列入老赖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