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赢在健康起跑线上,怎么样能够吃得健康,心理健康? "吃"出健康远离"胖墩""豆芽" 汤庆娅 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市营养学会理事 儿童饮食和体格生长状况不容乐观。现在学生饮食行为问题严重,普遍存在挑食、偏食、偏爱零食、盲目减肥等问题。要控制肥胖,儿童期肥胖、学生的肥胖控制其实更有意义,因为儿童期肥胖将有相当比例到了成人期仍然肥胖。 培养良好饮食习惯非常重要,尤其是晚饭后不要再吃东西。很多"小胖墩"晚上睡觉以前家长会补一瓶牛奶,说牛奶可以安神,其实没有这个必要,因为晚饭以后至少要有3个小时让吃下去的东西消化吸收,而不要让营养素和糖堆积得没地方用,然后就储存在机体内了。吃饭时也尽可能放慢速度,尤其在外面就餐,孩子吃饱了就让他离开餐桌。零食是小朋友的享受。但零食总量不要超过总摄入量的15%。看电视做作业的时候不要吃零食。家里尽可能买一些小包装、少油的、不甜的零食。吃越自然的食物对孩子越健康,比如牛奶,水果作为零食。要让小朋友吃得合理,那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吃健康食物,而且要津津有味。家里永远备有鲜奶,水果,让孩子从小潜移默化地养成习惯。尽量减少外出就餐的次数。家长尽量要抽出时间陪小孩子进行体育活动,如晚饭后散步,周末打打羽毛球等,可以用学习用品或者体育器械作为奖励。 慧眼巧辨儿童疑难"心病" 陈默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资深咨询师 孩子的心理问题现在有逐年低龄化的倾向,并且不容乐观。80后有可能是独子,但不是独套公寓里的,而现在的90后和更小的孩子基本都是独套公寓里的独子,他内心里的感受大人能体验吗?这种问题很少能引得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了解。孤独的孩子怎么样来带,教育环境是不是给他们带来的结果是让他们倍加孤独呢? 现在妈妈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70%都在做老师。妈妈的功能是什么?妈妈的角色功能最基本的是老母鸡,一个孩子从小到大有无数个老师,但妈妈只有一个,就是张开翅膀护着小鸡的这个人,而不是结果变成比外面所有人都压力大的人。我们经常让孩子做游戏,让他找一个动物来代替妈妈,小朋友经常答的都是老虎或者狼。做妈妈这个老母鸡应该是护着小鸡的,让孩子有安全感。孩子进入社会竞争的时候一定有一个社会评价,老师一天到晚都是负面评价,做妈妈的必须做橡皮,擦掉这些负面评价。因为一个人在成长过程当中,如果小学阶段给予太多负面评价的话,这个人心里就会种上自卑的树。评价来自于老师——语文老师只看语文的一面,数学只看数学的一面,而妈妈要做的就是做个橡皮擦,把这些负面评价带来的伤害擦掉,妈妈跟孩子一起成长,相信孩子将来一定会赶到前面去,那孩子就永远有信心,心里不会种上自卑的那棵树。 过度早教,小心孩子高度近视 柯碧莲 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市视光学学会委员 近视是一种文明病,也是一种现代病,形成原因可能会和持续的近距离用眼有关。 小孩的眼睛从0到6岁是一个重要的发育期,发育到6周岁的时候到1.0,这时保持一点点远视,这样的孩子不太容易近视。而现在的孩子近视比以前提早了3到4年,以前近视的高发年龄是13岁,现在提早到了9岁,这4年里孩子的眼睛还处于非常娇嫩的状况下。遵循眼球自身发育的规律,就是在早期开发孩子智力的同时,千万不要过度开发孩子的视力。所谓密集用眼要尽量推迟到12岁以后,过度开发视力可能会让孩子过早戴上"啤酒瓶",在正好要发力的时候,比如中考、高考的时候就用不起了。 其实日常生活当中有一些非常小的功课,如果每天都能够做得好的话,会给眼睛带来很多的益处,比如多吃一些富含胶原的食物;还有做一些斗鸡眼的运动;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家长对小孩用对于现代化视频终端有所控制;经常看看远处;持续用眼的时间不要太长,用眼时间分成一段段,可以放松眼睛的疲劳……这些小细节如果做好的话,对眼睛的健康是非常有帮助的。 儿童十大患病预警 主艺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全国儿科神经学组副组长 十个较常见的儿童患病预警信号包括: 1.精神不好,嗜睡,且不活络。2.反复咳嗽或者反复腹泻。3.脸色比较苍白,有的时候会有牙龈和鼻子的出血。有可能是白血病,当小孩子有出血倾向的时候不能等,如果到几个月以后再诊断就错过了最好诊治时间。4.到了年龄还不会走路,不会说话。5.在晚上或者是白天阵发性的哭吵。6.环境交往方面的困难,如没有眼和眼的对视,叫他的名字也不睬你,也不和你交流,这时要警惕孤独症。7.出生后一直有喂养困难,吃奶的时候总是要呛奶或者没有办法长时间地吸奶,或者在用力哭的时候嘴唇周围都发紫,要警惕有没有先天性的心脏病或者发育问题。8.肾脏功能。发现有异常的白细胞或者红细胞就马上到医院进行评估。9.头特别小或过大。10.神经系统的问题,比如说阵发性的发呆、癫痫;孩子经常会眨眼,吸鼻子,会做怪脸,甚至扭头颈,要当心多发性抽动。 相关链接: 在第四届解放健康讲坛上,解放健康讲坛联合市民信箱共同推出"健康调查权威发布"——当代儿童健康十大误区: 1.吃得过于精细,粗粮少,偏食油炸食品、肉食,日常生活用甜饮料代替白开水。肥胖儿和"豆芽体型"孩子增多。 2.亲子交流少,多为隔代教育,造成儿童孤僻、霸道、没礼貌、社交恐惧、男孩女性化和儿童抑郁症等心理问题。 3.早教课程化、拔苗助长造成儿童厌学恐学。 4.过早让孩子接触电脑,造成电子产品网络依赖。 5.过度早教、看电视电脑,不良习惯造成儿童近视提前、高发。 6.一感冒就用抗生素等,造成抗生素耐药。 7.儿童房过度装修引发过敏、呼吸道等疾病。 8.甜食过多,牙齿保健不够造成龋齿。 9.多动症被扩大化,调皮被当成多动症。 10.学业压力大、大人作息影响孩子,造成儿童普遍睡眠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