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顶级摄影师带你看中国每一寸土地都如此震撼


  珠穆拉玛峰北坡
  约6500万年前,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狠狠撞在了一起,这一撞,塑造了中国三级阶梯的地形,也让青藏高原成了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是中国三级阶梯中的第一级阶梯。
  藏东南冰川
  它有多达4万多条冰川,冰川的覆盖面积比台湾岛还大许多,高原上众多的高原湖泊群,奠定了中国乃至亚洲的水系布局。
  甘肃透明梦柯冰川
  冰川融水和高原湖泊汇集成河,黄河、长江顺着三级阶梯奔流而下,孕育出中华文明。
  长江第一湾
  喀拉峻"人体草原"
  犀牛海
  各种地形、地貌一应俱全:从陆地到海洋,从高山到峡谷,从火山到冰川,从湖泊到大河,从沙漠到绿洲。
  昭苏县马场
  雪地上嬉戏的黑唇鼠兔
  图片来源@可可西里管理处
  黑颈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大熊猫
  再加上经度、纬度跨度之广,中国的动植物种类也相当丰富。
  全世界22.5万种植物中,中国就有3万种。
  贡嘎山西坡
  但美国著名地理学家葛德石说:中国景观上最重要的因素,不是土壤、植物或气候,而是人民。
  更大规模的景观塑造,将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类来完成。
  这里是永泰古城,位于甘肃白银市景泰县,现存城址为明代遗存。
  是明政府为防御北方的少数民族入侵而修建,建成后即成为军事要塞。
  永定高北土楼群的承启楼,人们在元宵节"游大龙"。
  福建多山、支离破碎的地形,使得人们在各自的小环境中独自演化,发展出更多的方言,造就了一座座文化孤岛。
  他们有各自的戏剧,崇拜各自的神灵,多达 1000 多种,民俗节庆也多得令人眼花缭乱。
  宁德市柘荣县的梯田。
  历史上,福建对于耕作不便的山地,都采用高超的筑坝技术,投入不亚于北方修建长城的人力,才得以开垦出千万亩梯田。梯田一层层地向山顶延伸,俯瞰犹如密密麻麻的等高线。
  梵净山新金顶,从这个角度可以看见新金顶上部存在裂隙,山峰一分为二,峰顶之上各建有一座寺庙。
  伊犁夏特古道,始凿于西汉,全长120千米,有考证认为玄奘西行曾走过此道。
  古格王城遗址
  阿里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最高的地方。
  一两万年前,人类就已经来到了这片土地。公元前4世纪,先民建立起强大的联盟,人称"象雄王国",建造起规模庞大的都城。
  这里是楼兰三间房遗址。
  公元前176年,楼兰第一次出现在西汉史籍中。
  后世流传着很多和楼兰有关的诗词,
  王昌龄诗曰: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上海黄浦江及沿岸建筑群
  1842 年 《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成为五大通商口岸之一,上海由此崛起。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成为近现代中国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
  郑州东动车段
  广州南沙汽车码头
  1978 年,改革开放拉开序幕,
  我们开采矿产,设立工厂,建立码头,向全球输出产品。
  我们建设高铁,修建公路通达四方,建立起汽车王国。世界上本没有中国,是中国人创造了中国。
  1973年,中国科考队员
  在雅鲁藏布江中游考察
  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他的著作《亚洲腹地旅行记》之中写道:"到1907年1月为止,我们对行星面上的这部分(青藏高原)与对月球背面同样一无所知。"
  1909年,中国地理学会的前身中国地学会成立,到今天正好是110年,这是我们中国人用科学的方式认知中国的里程碑之一。
  建国之后,我国派出了很多科考队去青藏高原、去大西北等地考察。
  科考队员行进在冰川上
  图片源自@青藏科考
  对于西藏的了解,始于40多年前。一批科学家凭借简陋的装备毅然进入青藏高原,开展了第一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这是中国第一次用系统的、科学的方式,丈量地球第三极。
  "那时候,都是非常简陋的几条公路,有一次遇到塌方,川藏公路被整个堵死,车是开不进去了。当时的三个领队,孙鸿烈、何希吾、王震寰带着队伍徒步走了进去。
  科学观察的仪器也很差。但是科考队员非常努力,做出了大量非常好的调查结果,为以后的科学调查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邓涛说。
  邓涛(左上一)及队员在珠峰大本营
  2017年,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正式启动,数千名科研人员被召集起来,邓涛也是其中之一。这个项目将持续十余年,是全球地学界极具影响力的项目之一。
  除了科考队员,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方式,去发现中国之美。他们可能是登山家、是潜水爱好者、是驴友、是摄影师、是喜欢用手机记录美景的普通人。
  嘉楠在拍成都
  摄影师嘉楠,连续三年每天早上六点钟去登龙泉山,等待机会拍摄成都的全貌。
  2017年6月5号那天,他登上龙泉山的时候,云雾正好都消散掉了,阳光也刚好。他一连拍摄了32张照片,最后接成了这么一张照片。
  胶州湾跨海大桥
  广州猎德涌赛龙舟
  耿华军感叹:"这本书的编写离不开中国科考队员、专家和摄影师们的帮助。没有他们,中国之美就没法展现。世界上本没有中国,是中国人创造了中国,是中国人定义了中国之美。"
网站目录投稿:向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