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已经逐渐适应了这种每天在资源协调、人员培养和方向把控之间周旋的工作状态。但其实最享受和乐意的,还是讨论和设计产品方案。工作中没有时间亲自动手,只能在周末的键盘上整理一些所谓方法论,当做沉淀,以免忘记,甚至随时捡起来。 要做出真正取悦用户的产品,那么PM最好具备一些所谓的处女座品质。在外人看来复杂无聊纠缠不清的工作细节,PM却可以乐此不疲的琢磨,对每一个产出环节保持洁癖,其实是值得欣赏的工作状态。 对需求洁癖 那些自然发生的事情,才是真需求。大部分需要利益刺激、教程引导的东西,多半都是垃圾,完成任务罢了。所以,产品经理应该不断质询需求的出发点,功能的动机和用户的使用意愿,这些思考不是浪费时间,而是必要的思辨过程。警惕那些头顶上有明确的KPI指标的人提出的点子,站在目标用户的视角,来感受你即将策划的需求。 一个简单的办法,为你即将做的需求,营造一个故事场景,把自己当做用户代入进去。在正常的理性和感性指引之下,这个故事的最可能的结局,就是你需求最可能的下场。假如故事的主角,根本没有理由走入你为其设定的情节,那么需求就是一厢情愿。 当然,PM对用户的充分理解是让故事正常发展的基础。有很多编起故事来一腔狗血的PM,其实更适合去做一个编剧。 对了,少吧"教育用户"挂在嘴边。用户习惯可以培养,思维可以改变,但大部分需求场景,都是自然发生的。 对设计洁癖 设计首先为使用服务,其次才是为品质服务。做产品过程中,视觉和交互,是需求的一部分。不可想象也绝不允许那种完成了文档就丢给设计师撒手不管的PM,反过来,会非常欣赏那种对需求/交互/视觉都介入很深的工作状态。对交互和视觉有基本且准确的判断力,甚至自己就是熟练工,是对PM的基础要求。 呈现的信息要不多不少,有主有次。对信息呈现的贪心,是设计的灾难,什么都想传递,但最终用户什么都接不住。 人机交互过程要符合想象。不是符合你的想象,是符合你所服务的大部分用户的想象。好的交互不是要力争让用户少点击一次,少滑动100像素,更不是浮夸的动画效果。而是"看见即明白"的暗示,轻松且正常。 文案要说人话。用人和人的对话作为文案,不是人和机器的对话,更不是人和产品经理的对话。 视觉要正常,看起来"本就该长的这样",多一个像素多余,少一个像素欠缺。 对逻辑洁癖 培养自己的逻辑美感。梳理功能流程的时候,代入到流程之中,想象自己是用户,正在经历每一个逻辑判断所触及的场景,场景是否合乎情理,还是非常蹩脚。假如一个业务逻辑在"正常生长"之外"横生枝节",那么警惕一下,方案当中,是不是要兼顾这种正常之外的逻辑,还是自己想多了。 要坚信简单的逻辑才是完美的。如果发现走入一条越绕越乱的路,就算最后成功走出来了,也要自问一下,这条路是否非走不可,还是自己没有找到最简的解决方案。 经常看到团队讨论过程中,会为了一个"必须满足多个必要条件才会发生"的业务场景,而争执不下浪费时间,很是可惜。但也不忍介入进去,希望他们自己走出来。 之前,经常一个东西做出来之后,会自娱自乐的纠结很久。此时此刻看起来近乎完美,放下方案,过一天再看,会有不同的感觉,直到觉得改无可改,再问问其他人的意见,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思考,对待文案、视觉、交互无不如此,反而觉得这种过程其实正常,甚至享受。 现如今,其实工作中,很多原则并不坚固,很多细节也确实难以落实,反过来是多出来的尝试和包容。但或许这就是做管理和实战的区别。但如果有足够的自由度,那么这些所有的洁癖,都是应该坚持的。 到目前仍然相信,这是一个在看似理想的环境中,弯路最少的产品执行思路。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