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持续强降雨及长江、鄱阳湖上游来水影响,长江水位快速上涨,截至7月10日上午8时,长江水位已到21.98米,据专家预测7月14日长江水位将达到22.65,防汛形势异常严峻。连日暴雨带来的潮湿的气候环境,为细菌滋生创造了极佳的生存环境,对水源及食物造成污染,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影响,将可能诱发传染病风险亟需加强防范。 一、存在的问题 1.谨防水污染。进入7月份后,**多地出现集中强降雨,暴雨引发的城市内涝、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极易诱发次生水污染,经水传播的细菌性痢疾、甲肝、感染性腹泻、伤寒等肠道传染病,以及皮肤病、眼结膜炎等容易发生。农村部分地区依然使用自建水井,一旦井水被污染,食用水源被污染可能导致传染病发生。 2.谨防食源性污染。当前正值夏季,湿度大、温度高,食品很容易受到细菌、霉菌等污染,加上汛期雨水导致大量瓜果腐烂,米面发霉、土豆发芽,家禽、家畜、鱼虾容易出现病死、淹死或死因不明等问题,这些有毒食物一旦进入市场流通,可能导致食物中毒或传染病发生。 3.谨防病媒生物滋生。洪涝灾害后,各种生活设施被破坏,污水、粪便、垃圾无法有效管理,环境卫生差,为蚊、蝇、鼠类等病媒生物大量繁殖提供有利的生存环境,病媒生物是导致传染病发生的重要媒介,极易诱发传染病暴发。 4.谨防物资短缺。受灾地区往往水电不通,环境恶劣,物资短缺,可能出现干净水源及食物供应不足等问题,加上灾民被集中安置,群居生活将加速传染病和疫情传播。 二、意见建议 1.强化宣传力度。各地要通过网络媒体加强疫情汛期健康知识宣传,提醒广大群众注意饮食和饮用水安全,保持个人卫生健康,减少聚餐,及时清理房前屋后积水和垃圾,出现腹泻、呕吐要到附近的肠道门诊就医,聚集发病要立即报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一步强化群众自觉防范意识,从源头降低传染病和疫情发生。 2.开展消杀工作。卫生部门要组织消杀队伍,进村入户开展防疫消杀工作,发放消杀物资,通过喷洒漂白粉、泡腾片达到消毒效果,同时对垃圾消毒处理,避免后期暴雨第二次污染。特别是针对水源及养殖场进行消杀,死亡的鸡和生猪要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受淹的养殖场要适当进行空栏。 3.加强市场管理。市监部门要强化市场管控,加大督查检查力度,严禁病死、淹死的生猪、家禽、鱼虾等食物进入流通市场。 4.保障物资供应。做好受灾地区物资保障,妥善做好生活救助,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初步救助,保障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及时医治。同时,要及时做好电力和水力等基础设备抢修,确保水电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