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妹今天看到一个话题:年轻人该不该存钱? 这个问题虽然很俗,但是背后的能量很大,其重要性就好比压死骆驼的一根稻草中那根轻飘飘的稻草的意义,其背后是一个巨大的可能性。 1:
年轻的时候存钱 其实是给自己建了一块屏障 对于普通家庭或背景的人来说,在只能靠自己的情况下,人人都应该有存钱的行为。 有了一定的存款,不但是自己应对未来危机的保障,更是未来跳跃阶层的基金基础。 不妨从裁员现象中看到一些现实的说法: 工作没有了,房贷一个月要还大几千,压力大到晚上睡不着觉,还不敢跟家人说,谁都不敢保证自己的职场是一帆风顺的,刮风下雨才是现实。 要应对好刮风下雨,平时就要存款以备用。 有人肯定说,年轻人上班不久,经验少,对应工资不高,即使要存,也存不了多少,能有多大用处? 这个还真不是。 人成长的越快,能力越强,能创造的价值越高。 比如程序员,用钱赚钱的手段就是存银行,一年活期率假如是2到3个点,那么存2万一年就多出了400-600元。 但是工作5年后,有了行业经验和技术,还有一定的人脉,能针对需求解决某些问题,可能2万一年就变成10万。 但是如果没有这2万,都是零,那就没有这个基础,没本钱就没办法滚雪球。 所以,收入不是决定你生活质量的唯一标准,存款才是你真正生活的样子。 然而现在的年轻人普遍的情况却是: "及时行乐,工资一发到手,就赶紧剁手买买买,不管有用没用,先买了再说!" 尤其是现在这个信息化爆炸的时代,只要你一睁开眼,打开手机,就立马有人通过各种方式提醒你: 要对自己好一点,要舍得为自己花钱。 恨不得让你把下辈子的钱都提前花掉。 2:
你的存款 能够让你更加懂得消费 之前由蚂蚁金服发布的《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显示: 35岁以下的年轻人有超过半数还未准备养老储蓄,不少年轻人期待政府养老金成为养老主要支撑来源,但却对养老金制度知少甚少。 调查样本中,有超过97%的年轻人对养老金了解很少或者不完全了解。 数据显示在受访的18至34岁之间的年轻人中,平均每人每月储存只有1339元。 简直扎心了老铁…… 朋友圈还不断充斥了各种自媒体号贩卖焦虑,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越来越多的文章都在鼓吹消费,更有言辞偏激者,直接认为存钱只是傻操作。 存钱的傻不傻我不知道,但是乱给人贴标签的,绝对就是傻子无疑了。 如果你不久前刚看过营销号写的 《好看的女孩自带烧钱属性》 ,从此节衣缩食,用顿顿吃咸菜生下来的钱去买SKII神仙水;或者月入工资不高,还非要买CHANEL的包包。 那么,假设你有股神巴菲特一样的收益,也会很快败光的。 存钱,并不是一味把收入节省下来,不分青红皂白地存进各种银行卡,而是有计划、有目标地去消费,同时把不必要的支出节省出来,留作一笔存款。 一个人在收入不高的情况下依然学不会存钱,那他的消费水平一定有限。 想要高质量的生活,除了提高赚钱的技能,你更需要的是知道钱该花在哪里。 当你脑海里有了存钱的概念,就能慢慢抑制自己的消费冲动,审视自己的消费,并且在日常中不断对自己的消费进行升级改造,形成更加适合自己的消费观念。 3: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你的存款有多少,你就有多少勇气对不满意的生活现状说NO。 平时,总能听到一些人在抱怨,天天被老油条同事蹂躏,隔三差五就被老板叫去背黑锅,天天干的活最多,累的像狗一样,却连个加班费都没有。 明明自己足够努力和勤劳,就是得不到自己应有的回报,只能被压榨。 每次在抱怨的时候,感觉他们都能瞬间爆炸一般,情绪非常激动,按都按不住。 当被提醒出去多看看其他机会,换一份工作时。 他们通常会瞬间冷静下来,"哎,我哪里敢随便辞职啊,我下个月的房租和信用卡还指着工资还呢"于是,周而复始下,带着气囊囊的心情,继续工作。 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手上没有足够的"余粮",不敢轻易挪窝。 因为,怕自己一辞职后,一个月甚至几个月没有工资,无法生存下去。 虽然,你的存款数额,不会让你大富大贵,但它可以在你生活环境中,给你最强有力的支撑,而不是拖你后腿。 当然了,存钱不是指完全不花钱,而是把钱花在刀刃上,把不该花的钱存起来。而月光族是提前消费、及时享乐,每月为还信用卡、蚂蚁花呗而苦恼。 存钱意味着我们的生活有更多选择,也就是"容错率"会更高。 当我们突然面临失业时,存钱可以给我们留下一条后路,给我们缓解的机会,不至于露宿街头; 当我们面对亲人的突然生病时,我们会更加从容,不至于因为没钱而耽误时间; 当我们面对机会的时候,积蓄能让我们很好的把握机会,顺势而为,完成逆袭; 以上种种,我们的生活和钱是离不开的,所以,那句老话"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钱是万万不能的"是一句屡试不爽的真理。 所以存钱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加一条保险带,生活"容错率"更高,人生的帆船会驶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