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天津市机电工艺学院在办学道路上坚持中国职业教育的特色,凭借天津行业办学历史的积淀和国际化建设与时俱进的品质,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职业院校。近几年,以创新产教融合为抓手,带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办学建设等各方面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基于产教融合的探索与实践,对其进行梳理并归纳阐述。 关键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产学一体 育人模式 招生就业 天津作为多项国家发展政策的集中受益地,借助良好区位优势和经济基础,通过不断推出一系列涉及产业、人才、科技领域的新政,全方位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综合环境正在形成。一方面,天津具有行业办学优势,多数职业院校由行业举办。另一方面,经过连续5年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海河教育园办学规模接近20万人,年社会培训近30万人次。园内多所职业院校创新运营模式,以企业独立投资运营,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与上百家本土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下,天津市机电工艺学院在办学中,创新改革推动校企深度融合,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走进产业、行业、企业,提升人才孵化效能。 一、教育资源辐射产业 天津市机电工艺学院技能培训及鉴定人数位居天津市职业院校前列。培训体量大,而服务质量依然广获各界好评,这得益于一套科学、规范、系统、严谨的技能培训体系。院长宋春林牵头成立专项领导小组,构建了一整套培训制度体系,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为产业发展持续输送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一是优选师资保证培养质量。建立师资优选机制,提升培训教师专业素质。教务处组织各专业系部针对企业岗位情况进行调研,遴选最适合的教师担任培训讲师。在教师选派过程中,借力企业资源拓展师资队伍,优先派遣青年教师深入企业一线,锻炼实践能力,加深对专业的理解。专门成立培训督导室,听取企业对培训教师各项业务能力的评价反馈,对课程的计划、内容、成果进行考察监督,保证培训质量。 二是差异服务注添活力。培训前,教师预先调研企业生产用例,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制定培训内容,做到一厂一方案,对照企业生产用例进行差异化服务。培训后回访企业及参训员工,听取意见、优化内容,使培训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有效扩大教育资源输出。 三是学历培训双轮驱动。探索统筹学历与技能教育双轮驱动的办学模式,将职业教育内涵外延。2016年至2017年,在校生参加技能等级鉴定一次性通过率为100%。为加大教育资源转化力度,还与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共建了大学生技能实训基地,让培训服务惠及四方。 四是积极支持经济发展。学院着力优化教育资源、提升教育产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有效践行了社会服务功能,为辐射区域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培训鉴定中心年均新开发40余家企业并签订合作意向,面向百余家企业开放涵盖39个工种5个技能等级的培训项目,年培训量达上万人次,被中华全国总工会确定为"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实训基地",被天津市总工会确定为"天津市职工职业技能实训基地",被天津团市委确定为"天津市青年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两度获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二、吸纳优质产业资源 在向产业输出教育资源的同时,学院也重视引入产业资源,找准合作定位、办学定位、教学定位,积极吸纳优质产业资源来促进高质量办学,为天津区域经济腾飞持续输送技能人才。 如果说,产教融合开发和建设重点是解决"人才与产业关系"的问题,那么学院校企合作项目探索的正是率先破解時代命题。近年来,学院与日立楼宇设备制造(天津)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合作建立日立电梯华北地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校企联手组建冠名班培养学生,形成了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资源共享的协同育人机制。双方共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共组专兼结合的师资团队,共担冠名班日常专业教学,共推教学考核与质量监控,共探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2017年,双方对合作成功经验进行提炼,以"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为题立项,被天津市选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电梯安装与维修专业被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评为"全国机械技工教育重点骨干专业",电梯实训基地也经天津市质量监督局审核获批为"电梯特种设备上岗考核点",运营后,为日立楼宇员工颁发了首批上岗证。 学院积极吸纳以日立楼宇、奥的斯电梯为代表的天津产业龙头的优质资源、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国际交流、实训基地等多个中长期项目开发,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教学与先进企业的先进技术紧紧粘在一起。 三、产学一体闯出市场 产学研中心依托学校资源优势、技术技能优势,面向市场,以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生产主攻方向,把重点放在研发项目上,有效利用产、学、研联合体的各类资源,通过与社会企业及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为他们提供复杂产品及模具的加工和技术支持服务,目前与1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产品涵盖了食品包装、医疗、电信电缆及航空航天等行业,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是提供综合实习岗位。产学研中心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感受到工厂的工作氛围,接触到实际生产的材料、图纸、工艺和工装设备等,熟知生产制造流程,并能参与到生产实践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产学研中心,教师和学生之间既是师生又是同事,学生既可以享受到教师父母般的关爱与帮助,同时又可以受到先进管理理念和丰富的企业文化的熏陶,快速平稳地进行由学生到"匠人"的角色转换。 二是携手企业研发产品。产学研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自主研发创新项目,近年来为用人企业培养了数千名技能人才,研发获批专利17项,获省部级奖3项。同时获得了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天津市高新技术企业及天津市区级专利试点企业认定。现产学研中心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年开发项目。 四、育人模式紧随产业 实行供给侧改革以来,学院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创新办学理念、调整办学方向、创新办学模式,以人才为本为产业发展提供源头活水。 一是形成工匠精神育人底蕴。学校传承工匠精神,立足学校核心价值理念,以文化熏陶人、以精神感召人、以知识教育人、以技能锻炼人。各国友好院校纷纷到访,荷兰海牙蒙德里安职业高中,先后3次来到学校进行学术交流,两所院校各自利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学生们提供多元化发展空间,共同搭建起成长成才的广阔平台,携手共进,开创一条国际交流合作之路。韩国釜山机械工业高中多次莅临学校,开展学术交流讲座、技能对抗赛、合作项目签订等活动。举办国际友好校学生技能对抗赛,为学生了解国际职业教育发展、提升自身专业水准、查找教学差距等提供了可行性借鉴,也为学校进一步提高职业技能水平、拓展知识领域、提升办学品位,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充分利用行业办学的特殊优势,引入行业、企业专家,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实训环节、顶岗实习等多方面实现共建共享。建有完善的跟踪反馈、定期回访、企业评价等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学生顶岗实习责任保险政策及实习报酬得到充分落实。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和管理者参与校内专业建设、教学和管理。还建立了有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方面共同参与的教育教学评价组织机构。 三是承办国赛提升内涵,竞赛文化促进教学。近年来,学院对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经验进行提炼,在全院范围开展多项论证研讨,确立了以助推竞赛文化促内涵建设的拓展基调。一是不拘泥于成绩,以匠心打磨教育品质。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打破"精英性竞赛"传统,率先推出层层晋级的"检验性竞赛"理念,让每一名立志成才的学生都有机会征战"国赛"。二是抽调大赛相关专业专家、骨干,进行专项建制、专职设岗、专人组编,成立竞赛办公室,使"国赛""年年有竞技、层层有选拔"在学院日常教学中形成常态。学院通过承办大赛的积累沉淀,拓宽了视野、锤炼锻造了团队,带动了教学与科研,办学水平显著提升。 四是培养对口支援区域人才。学院自进驻海河教育园区以来,每年招收内地西藏中职班,2014年起连续3年招收内地青海中职班。2016至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学后,在校的一四、一五、一六级西藏学生和来自青海黄南自治州的学生,共140名学生如期而至,就读于信息传媒系计算机应用专业和汽车工程系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学院与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结为对口支援学校并签署协议,选派专业技术干部,支援当地职业教育,为汽车维修校内实训基地起草了规划方案、设计出图纸,结合该校师资情况、学生数量、实训工位等拟定实训基地規划书。开发"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精品课程,为该校今后专业教学奠定了扎实基础,提供了指导性意见。此外,学院还派出数控技术专业骨干教师赴宁夏灵武职教中心支教,并接受甘肃、宁夏干部教师来学院挂职锻炼、交流学习。近年来,学院响应国家号召,积极落实国家相关政策,采取一系列职教帮扶措施,为国家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培养了一批素质过硬的技能人才。 五、招生就业良性循环 为振兴职业教育,学院致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这是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路径,也是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 2015年以来,学院连续3年进行招生改革,瞄定"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核心任务,通过分数门槛、面试测评、军训考核,严格筛选好苗促进生源品质提升,构筑招生、质量、就业闭环链接,形成良性循环,使生源质量、教学质量、就业质量稳步提升,育人环境进一步优化。 近3年,应届报考新生年均超过3000人,2017年比2016年新生录取分数线明显上升,招生名额供不应求。与火爆的招生相一致的是就业形势。在近3年的校园招聘会上,学院应届毕业生全部在当日被用工企业相中,毕业证含金量与就业质量持续攀升。 实施招生改革以来,学院迅速崛起为京津冀地区知名教育品牌,在就业市场深得企业青睐。就业指导中心对慕名而来的用工企业严把资质认定关,跟踪强化实习生管理,保障毕业生就业含金量。就业指导中心2年内新开发近百家用人企业,其中多家为天津地区产业龙头乃至世界500强企业,毕业生整体实现高端就业。 进口旺,出口畅,中间质量是保障。学院近年来系统实施质量工程,院长、书记挂帅推动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出台强力举措提升育人质量,从加大竞赛嘉奖力度,到调整教职工职称晋升,再到奖励办法向教学一线倾斜;从专门引进"985、211"名校毕业生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到进一步完善新任教师的培训考核机制;从大专班及高职班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向高校看齐,到建立测评机制以评促教,每一项改革都是为了打造质量强校,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做足准备。 六、特色发展成果事项 从"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到"让每个孩子都成才",机电人教育理念的升华,见证了学院的跨越式发展。 一方面,定位国际水准坚持特色发展,使学院教育品质与产能有效提升。学院以完成天津市"基础办学能力""国际先进水平"建设项目为主线,倾力打造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现代化职业院校。汽车实训楼、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心、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安全道场、奥的斯校企实训基地等先进教学设施先后竣工并投入使用。另一方面,优化办学结构,坚持特色发展,使学院成为高端人才的"孵化器"。校园涌现出青年"技能大师"臧成阳、入选全国技能大赛专家组成为最年轻评委的教师张旭光等一批青年才俊,他们在岗位上以行动传递着匠人精神与技艺的薪火。 同时,育人机制改革同步深入,组织了三方育人研讨会、中荷教师交流会,成立了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心、各系专业指导委员会,与韩国釜山机械工业高中、荷兰蒙德里安技术学院建立国际合作关系,多措并举,彻底打破了职校办学凭一己之力低头拉车的旧思维,开创性地汇聚国内外各界合力为办学注入了新动能。 七、总结与展望 近年来,天津市机电工艺学院创新实施产教融合,重点抓改革、促创新、联企业、建机制,推进各项办学事业高质量发展,赢得各界赞誉。乘时代之东风,这些辉煌业绩将激励机电人在建设国际一流院校的道路上阔步前进,以更自信的心态、更坚实的步伐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和震.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制度创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2]黄艳.产教融合的研究与实践[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9. [3]王建.职业教育促进产城人融合发展[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