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名家张铁甲,字克柔,号柔铁,三界堂主,生于上世纪60年代,是地道的北京人,研究生学历。他自幼喜欢艺术,深受京文化的熏陶,对书法尤为钟爱,后师从王友谊先生,曾得启功、沈鹏、李铎等大家教诲,倾注了全部的才智和热情。数十年来,他不断学习,积累经验,其书法经历了一次次质的飞跃,渐成自家面貌。他悉心汲取古人精华,兼收并蓄经典碑帖,研习创作多年,真草隶篆皆能。其书法作品形神兼备,独具特色,融入了中华古今大家的书法精华。他从不刻意追求单纯的书法美和笔墨技巧,而是力图将精神感悟用书艺手法表现出来,以增加作品的文化内涵。 作为近年来脱颖而出的中国实力派书法家,他的作品在国家级、省市级的书法大赛中屡获殊荣,其作品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军事博物馆、首都图书馆、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等单位及国内外各界人士收藏;作品作为国礼交流于国际社会,赠送中国驻朝鲜、越南、菲律宾大使馆等,并作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赴境外考察团国礼赠予德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的知名企业,在瀚海、佳士得等知名拍卖机构成功拍出;作品入编北京书协主编的历年《北京书法艺术年鉴》;书法和论文发表于各权威专业报刊;2006年出版《张铁甲书法集》,荣获"公益事业爱心金奖"。 铁甲君现为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国务院国资委书画协会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研究员、世侨书画院副院长、中加国际艺术画院副院长、北京传统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友谊奖"上元雅集成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现任职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有色金属离退休干部局。 我与铁甲君相识数年,他给我印象极好,为人谦和,温文儒雅,低调质朴,重友礼贤,与其名形成鲜明对比。他没有北方人那种张扬与浮夸,却有着南方人的那种闲适与内敛,内秀之中孕育着丰厚的内涵,而此品性在他的书艺中也表现得很显明。正如其斋号"三界堂",的确他从内到外都透着追求作书做事做人的三种境界的光彩。 古人历来就有"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之說,一个人的字就是他的性情和气质的表征。观铁甲多年书法创作,其字如他的为人,外拙内秀,内涵大于外在,属典型的文人字。他的书作不愿久拘一格,跃然另辟蹊径,追求一种自然灵动之气,时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 铁甲学书自汉隶入手,以魏晋帖学为基,以宋元明清为融会,即在继承帖学经典的基础上融入北魏碑刻的雄强古朴和简牍书风的典雅拙朴之意,这使得他的书法既体现了一种整体的气息和风貌,又不觉单调乏味,没有时下的那种抄袭与仿制气息,而是以自身性情去涵养笔墨,会通古人,这种师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弃本源的修为,使他的书法艺术不落窠臼,不断有新的内涵和韵味。 铁甲诸体研探,广泛涉猎,齐头并进,以行草书和篆隶书最佳。其篆书古朴,天趣横生,隶书朴拙野逸,有篆情隶韵,点画恣肆奇纵,凸显萧散苍劲气息;其行书平和自然,率意而为,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字里行间渗透晋唐文人清逸闲适的笔致;其行草典雅,风流潇洒,既含古典韵味,又有现代情调,把传统和创新融会贯通,拉近了古今时空的距离,渗透了自己的美学追求。 他的作品追求帖学的飘逸妍媚,也汲取北朝的雄强开张,含有晚明的尚态意趣,又掺用了天真浪漫的民国书风,其书法于帖的流美中略含碑版生猛之气,还有些许简牍书风的烂漫开张之意,形成—种碑帖结合的多元融合。这种融合有帖的韵致,碑的奇崛;似碑似帖,非碑非帖;洒脱畅快,随性自然。其运笔对顿留、迟速、涩疾、收放的关系处理得十分到位,没有一丝刻意与造作之嫌。这是—种才气与功力兼修之体现,更是书家文人情怀的自然流露。 铁甲书法如绵里裹铁,笔画遒劲有力,线条妍美、老辣浑厚,运笔自如、收放有度,结体自然、从容灵动,字里行间磊落大方、灵动活泼。其大字酣畅淋漓,不计工拙;小字精到隽永,娱目赏心,既有率真之美又有音律和诗意之韵,更凸显了清逸闲适、风流倜傥的情趣。只要细品其作,便觉耐看,而且气息纯正。其笔法的精微与细腻,或许略逊当代一些书家,若论气息的高妙与情怀的荡漾,却要更胜一筹,这一切都源于他多年研习中国传统书艺,并植根传统的结果。他以文人的性情涵养笔墨,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中华书法艺术的真谛和魅力。 铁甲君不仅惜墨如金,而且还热衷于公益,不忘用书艺服务社会,令人钦佩。多年来,他积极参与行善积德,奉献爱心,支持赈灾重建,助力希望工程,不计名利报酬,用书艺作品为慈善活动添砖加瓦,充分体现了一位书法家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向公众普及传播书法艺术,弘扬中华文化,颇受社会好评。同时,作为国资委系统书法领军人物之一,他在工作之余,不但把大量的时间放在研习书艺上,还付出精力投入到组织带领本系统书法爱好者提高书法理论和书写水平。近年来,国资系统涌现出来的大批青年书法家则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通过数十年的持之以恒,勤奋刻苦的砚边临池,铁甲君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可喜佳绩,事业和书艺齐头并进。而今他依然恪守初衷,一如既往,勤耕不辍。我深信,有着这样勤奋学习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信念,他的艺术内涵与厚度必然与日俱增,衷心祝愿他在书艺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日益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