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从语言标识到语言景观


  【摘 要】公示语关系到城市形象和国家形象。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对公示语翻译研究与标准化建设提出更高的期待和要求。因此,有必要回顾公示语翻译、分析其研究现状,并制定从国家到地方的标准,推动公示语从语言标识到语言景观的转变,使公示语翻译渐趋标准化。
  【关键词】公示语;翻译;标准
  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语(简称"公示语")一直被看做是国际化水平的衡量标准之一,公示语翻译研究承担着促进国际化语言环境建设,增强语言交流价值和加快翻译人才培养的重任。"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中国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的实施,对公示语翻译研究与标准化建设提出更高的期待和要求。公示语翻译的合理性、规范性,关系到城市形象和国家形象。因此,公示语翻译研究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热点之一。
  一、公示语研究回顾
  自2002年第一篇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相关论文公开发表后,其关注度持续上升。根据CNKI的主题词检索结果,公示语翻译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2002至2008年,成长期,公示语翻译从无到有,大部分学者就公示语翻译特点或者案例进行讨论。罗选民(2006)分析了公示语的功能和风格。王银泉教授发表了《王教授公示语翻译研究系列论文》30余篇,讨论了南京地铁、商场、景点、街道、高速等公示语翻译的不当之处,并予以纠正。
  2009至2013年,快速发展期,公示语的翻译研究上升到理论高度,诸多学者从社会语用、互文性、Reiss文本类型、Newmark的交际翻译理论、功能主义理论、关联理论等角度探析汉英公示语翻译。这一阶段的公示语翻译研究在各翻译理论的指导下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了很大提升。
  2014年至今,高峰期,在这一阶段,公示语翻译研究提升到全球化与国际化的高度,公示语研究的内涵进一步发展,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开始举办。社会语言学、变译理论普遍应用于公示语翻译研究中。黄友义(2018)分析公示语翻译的社会价值,提出构建中国国际话语体系。这一时期公示语翻译呈现出翻译的社会价值,学者们开始注重翻译背后的文化因素。
  二、公示语研究标准
  2017年,国家公布《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这标志着我国公示语翻译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公示语的翻译开始着重制定翻译标准,提升翻译质量,体现社会价值。在国家标准的指导下,北京、上海、青岛、广州各地依托国际化赛事及国际化会议,相继出台公示语翻译地方標准。根据国家《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专家学者们从教育、金融、交通、旅游、文化、体育、医疗卫生、邮政电信、餐饮住宿九个方面探索公示语翻译的翻译准则及规范性。
  三、公示语研究展望
  许钧教授总结了翻译的五种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语言价值、创造价值和历史价值,并认为社会价值首当其冲(2014)。鉴于公示语研究的社会价值,笔者认为,公示语的研究应当从三个方面进行:
  政策层面:语言文字是信息载体,是文化基石,我们既要通过汉语来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也应通过外国语言文字输出中国概念和中国文化。除了已经发布的国标之外,各地应结合地方特点,弘扬地方文化,制定符合实际的公示语翻译地方标准。
  理论层面:公示语研究应遵循翻译理论的指导。生态翻译学是在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贯通了"译学"、"译论"、"译本"三个研究层次。在宏观的译学架构研究中,生态翻译学侧重在整体生态理性、翻译生态体系、"科际"整合研究,致力于认识翻译本质、描述翻译过程、厘定翻译标准、回归"译有所为"。
  应用层面:应从语言、功能、文化三个维度探究如何做好公示语翻译。在语言维度,重视公示语的简约性、规范性和交际性文体特点,依据"简洁、统一、易懂"三原则做好公示语翻译;在功能维度,突出公示语的指示功能、警示功能、限制功能和强制功能;在文化维度,考虑受众文化习惯和思维方式,使原文和译文实现同等的交际功能和语用效果。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及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公示语翻译渐趋标准化,公示语翻译语料库及翻译交流平台逐渐建立。公示语的研究不再局限于语言学领域,凸显了多元化和跨学科的特点。在翻译美学引领下,公示语从语言标识到语言景观转化,对提升城市形象,构建文明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公示语翻译应以文化观作为核心,提升中国形象,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
  【参考文献】
  [1] 陈绵阳. 公示语翻译的"三维"转换[J].上海翻译 2016.1
  [2] 黄友义. 译好鸿篇巨著 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国际话语体系构建[J].中国政协 2018.7
  [3] 罗选民. 关于公示语翻译的几点思考[J].中国翻译 2006.7
  [4] 许钧. 翻译的使命与翻译学科建设[J].南京社会科学 2014.2
网站目录投稿: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