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不怎么悲观,也不怎么会乐观。古圣贤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问,有人做得到吗。别的先不说,就说说遁入空门的禅师们,他们真的能摒弃一切七情六欲,以形体空悬于世?就算说到死亡,他们中有的人的态度自然是一切皆空,对待死亡何尝不是无惧,无挂,无念,无憾! 这样的态度又何尝不是一种态度?不正是人性的一种体现? 之所以举这个例子,虽然不足以说明我心中所想,不过对于佛,对于人性,对于哲学,这里便无任何涉及。心中更无半点亵渎或其它想法之类。这只是个人的一点随想罢了。 说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我还是今天在一个同事的签名里偶然看见。既然能以此话作为信条,我不得不回想他往日的想法做法。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也不知是谁能说出这么有意思的话语。想想我的那位同事,只要心里有零星半点的怨气,牢骚,总是第一个在背地里咒骂领导的不公,自私,无能。凡是涉及到自己的半点利益,总是寸步不让,当然,这是人之常情,不能说是有什么对错,有什么值得讨论。不过当个人利益应当适当让渡集体利益的时候,是否能把心放宽一点这就难说了。 有时候本该得到尊重和赞美的事便不敢做了,有时候本想助人,却不得不考虑后果,生怕好心办坏事。有时候,我们不得不考虑好多,好多,自然禁锢了自己的心的自然属性。 把眼光放回到自身,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所谓的真善美,绝对有人做到,只是这样的人毕竟凤毛麟角,弥足珍贵。 或许成长了,事故了,圆滑了,可以适度悲伤与欢乐。但无法做到身外无物。生性敏感的人更加,有时候无法真正融入万物,也无法置身事外。不过,生而为人,总是与动物有很多区别,能让自己的心境停留在一个度这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