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轻松 慢慢养》是一本由姚莉 / 赵兮著作,湖南教育出版社|青豆书坊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80元,页数:2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放轻松 慢慢养》读后感(一):轻松养育=智慧养育 我觉得吧,养育孩子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自打孩子呱呱坠地起,我们就开始操心起孩子的一切。孩子小的时候,我们操心他们的吃喝拉撒;孩子上学后,我们操心他们的学习与成绩,操心他们的思想和心理健康;孩子毕业走出社会后,我们又操心起他们的工作和婚姻……为人父母,对孩子永远都有操不完的心。 在读这本《放轻松 慢慢养》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作者在书中所表达的放轻松,慢慢养,不是让人真的放下,放松教导,而是指导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做能够体察孩子内心,顺势而为,智慧教养的父母。当父母和孩子达到一种自在融洽的关系时,教育孩子自然而然就变得轻松了。但拥有这份轻松的前提是,父母之前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所以,养育孩子哪有轻松所言?所谓轻松养育,不过是做到了智慧养育而已。 看作者养育女儿的经历,以及文中母女敞开心灵的对话,由此可知,作者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养育者。她以自己用心的陪伴,聪明的智慧,养育出一个多才多艺的优秀女儿(硕士研究生在读,书中插画皆出自其手,还有每篇文章后的"孩子说"文字也是其所写)。我特别喜欢这孩子的文字,文字很有自己的思想和见地,不盲目认同母亲的观点和做法。同时在孩子不加掩饰的文字中,我窥见了这母女俩日常的相处模式。我知道,母亲是把孩子当孩子,又不把孩子当孩子了的。这样的关系,就如作者在书里所言:她们是要做铁哥们儿的,她们都需要这铁打的情谊。读到这儿,我的内心忽然有了很大的触动,我希望自己也能做女儿一辈子的铁哥们儿。 这本书有三部分,分别是"家长认知篇""习惯养成篇"和"入园入学篇",这些皆是作者养育女儿过程中的经验、思考和总结。我很是认同书里的一些养育方法。比如"习惯养成篇"中的"门风与规矩,培养孩子的契约精神"。说得最多吼得最大声不如以身作则,订立规矩。以身作则,给孩子作出良好的示范,孩子自然就跟着学到了良好的品行和习惯。订立规矩,设定边界,孩子就会自觉去遵守、执行。父母做到了这些,便是解放了自己。因为孩子有了良好的学习参照物,懂得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就不必父母费太多口舌去教诲了,这样,父母的养育确实是轻松了。 放下焦虑和紧张,接受孩子本来的样子,给予孩子自由而有规矩的爱。孩子才能自尊、自爱、自信成长,父母的养育也会因此变得越来越轻松。 《放轻松 慢慢养》读后感(二):爱孩子,究竟是如我所愿,还是如其所是 作者:李洁 爱孩子,究竟是如我所愿,还是如其所是?书的开篇为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深远。它问到了我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到底培养孩子是以孩子为中心,还是以家长为中心。也许爱的名义下,孩子承担更多的是家长内心的期望,而家长以为的"为了你好"其实满足的是自己所谓的"成功学"。 姚莉和赵兮是书的作者,也是一对母女。书中的插图和封面都是由赵兮独立完成,这在一个母亲眼中就是大家认定的"成功",但这更是孩子一种独立人格的成功体现。一对母女由亲情关系发展的合作关系,这是孩子成熟和成长最"成功的展现"。 这本书的感觉让我想起了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同样是讲述母亲和孩子之间的成长故事。这本书从27个日常的养育场景描述了深层观念和习惯培养的现实状态,帮父母轻松培养出独立思考、自主自信、有良好学习能力的孩子。 现在的父母普遍存在焦虑,这种焦虑来自于比较和急于求成,姚莉说"父母和孩子,安心做自己。各安其位,各守本分,依序耕种,不违农时。"正是做父母的本质要求,静待花开需要的不单单是耐心,更是有节制和无强迫的陪伴。其实孩子能够独立自主的面对世界,拥有强大的内心和幸福的能力,是父母能给孩子最宝贵的礼物。 全书189页,分为三大篇:家长认知篇、习惯养成篇、入园入学篇。此顺序的安排非常好,第一篇"家长认知篇"客观的让家长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认知和审视,对照自己的言行,不难看出一丝相同的身影;第二篇"习惯养成篇",讲述了孩子3岁之前和家长的朝夕相对,是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和孩子建立相处模式的关键期,这为以后如何和孩子平等的相处,平等的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三篇"入园入学篇",这是孩子渐渐长大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包含了孩子接触社会、结交朋友、判断对错、建立三观、青春叛逆、逐步成熟等一系列的环节,每一步的选择决定了下一步的走向。 父母不是生来就会当的,是需要学习和研究的一门学问。你是孩子是监护人,有监管和保护的责任与义务,怎样履行你的责任,怎样完成你的义务,无人监督。当孩子长大成人之时,就是答案浮出水面之刻。 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会质疑你的初心,但是不能因为没有监督人,你就随心所欲的进行自己的"计划",让孩子按部就班的进行"成龙成凤"的历程,结果真的就能如心随愿吗?答案其实就在每个父母的心中。 记得2019年大火的电视剧《都挺好》,同样讲述了父母对孩子不同的教养,最后成就了不同的孩子,哪种是成功?哪种又是失败?其实唯有彼此的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最纯粹、最珍惜的缘分。 "我们的优点和光彩都有对方喝彩,我们的伤痛与弱点也有彼此认真倾听。大人和小孩,谁都不是十全十美,但我们总可以互相扶着走的更好一些。"(摘自书中114页) 内心强大的孩子需要父母"放轻松、慢慢养",让我们珍惜这段美好的时光,翻看这本值得细细品读的书籍,姚莉和赵兮的《放轻松 慢慢养》。 2020年4月 《放轻松 慢慢养》读后感(三):不轻松的放轻松,着急来的慢慢走 不轻松的放轻松,着急来的慢慢走 --评《放轻松 慢慢养》 初为人父母时,养育孩子总是会有自己的焦虑和不安,说一直很轻松自在、享受其中的少之又少。为什么呢?因为之前没有经验,从一张白纸开始涂色写字都很费劲,即便是看了很多育儿书、听了很多育儿讲座的人,从理论到实际的距离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另外,关心则乱的道理一直以来提醒着父母们,对孩子越是关心,教育上越容易急促、着急、上火。什么回奶、搭支架都是轻的,新闻报道还有因为教育孩子、辅导功课想不开的,这些活生生的例子都在告诉我们,甜蜜的负担在心头,初为人父母的要好好走。 那怎么才能做到"放轻松、慢慢养"呢?我觉得第一是孩子已经长大了,诚如这本书的作者水秀乡老师,孩子都已经上研究生了,这个时候自己想起以前的各种纠结和煎熬,总结出来了一些经验给我们,也正是这种总结的过程中,她收获了更多的轻松与智慧。第二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教育与管理的方式方法和孩子的成长契合度比较高,这个时候亲子关系和谐,家庭生活幸福感爆棚,说不轻松都不行呢。事实上,更多的家庭很难达到和谐的幸福,而是出于不轻松和着急之中。正是因为不轻松和着急,很多人都寻求一种方法上的改进和心态上的调整。也正是因为这种需求,很多有内容、讲方法的育儿书都能得到市面上很大的欢迎。还有呢,应该就是已经有经验了,而且教育方法也很成熟,再开始教育一个孩子的时候,就会显得从容很多,现如今已经放开的二胎政策,很多二胎父母应该都有这种感触。 《放轻松 慢慢养》应该是一本还算完整的亲子教育课程,"家长认知篇"更多讲的是和孩子的相处之道,从一些理念上给父母们提供一些指导;"习惯养成篇"说的是一些引导孩子养成习惯的方式方法了,温柔的坚持、包容的引导、适时的介入这些常见的沟通技巧和行为引导,都可以让读者们从中获益;最后的"入学入园篇"则像是问答式的一些养育技巧了,水秀乡老师以前比较关注的、或者父母们比较想了解的孩子们在学校表现、危机处理、情绪疏导等方面的问题,都可以给读者们提供作者自己的回答。 除了作者的坦诚与智慧之外,这本书的亮点还有孩子的呼应,一幅插画代表她的一点心情,而每一篇育儿心经之后她的呼应,则让我们更能感受到当时亲子教育的距离:从父母的要求到孩子的感受,从父母的想法到孩子的行动,这里面都有不小的差距,而作者在"如我所愿"和"如其所是"之间寻求的亲子教育的"道与术",不仅是她自己人生中一笔不小的财富,也给读者提供了很多启发。 前两天和我10多岁的孩子走过他出生地,我问他"你记得这里吗?这里是你出生的地方啊。"他说"记得啊,每次我生病都要来这里,所以还没到地方的时候,刚到北沙滩桥拐弯的地方,我就开始担心了;到了红房子的时候,我就更担心了。"孩子啊,你爸妈正在担心你的身体,你却害怕疼痛,你说你这个熊孩子! 朋友之间节日期间经常互道"快乐""如意"之类的祝福,就是因为我们的生活太不快乐不如意了。在艰难的生活之中杀出一条血路,找寻属于自己的容易,这就是生活的重大意义。同样的,不轻松的放轻松,着急来的慢慢走,这也是我们在亲子路上要经历的一个过程。 2020/5/7 《放轻松 慢慢养》读后感(四):让孩子从容成长 在这个世界上,能够专门为自己的孩子写一本书的父母恐怕并不是很多,除了那些文学家、艺术家、绘本作者,可能再就是教育学家或者心理学家会这么做了吧。说到底大部分家长还是在不断的焦虑中与孩子"拉锯战",一面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成功的人生,一面又继续着几乎所有父母都不可避免的错误,那么该如何面对这个小小的"亲密敌人",帮助他们顺利成长呢,不妨去看看他人的经验之谈。 《放轻松,慢慢养》是身为心理咨询师和独立书评人的姚莉老师从女儿"大猫"出生到小学阶段十几年的教养自传,其实也是写给自己女儿的一本用心之书。书中记录了她和女儿的生活点滴,也处处透露着一位善于思考与总结的母亲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与之相处,并最终培养出能够独立思考、自主自信、有良好学习能力的孩子的。 全书共分为三个篇章:家长认知篇、习惯养成篇、入园入学篇。涉及的内容从如何塑造"高价值感"的孩子、让孩子体验真实且有缺憾的生活,到怎样帮助孩子学会讲礼貌、爱阅读、培养业余兴趣,再到如何选择好的幼儿园、如何度过入园适应期、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金钱观、能挣会花、自力更生等等,可谓时间跨度大,教育话题丰富、"热点、难点"频出。 就拿笔者自身经历来说吧,女儿三岁入园,每天哭着走进幼儿园,别人三五天,顶多一个星期作罢,因为知道哭也得去,不如开开心心去和小朋友一起玩。可她却足足哭了一个月,连门口的保安大叔都知道有个爱哭鼻子的她,每天入园前都要和姥姥说好长好长一段话,最后还要亲一亲,叮嘱"要第一个来接",才肯和老师一起回教室。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视若无睹是不可能的,可又无能为力,只有陪伴与鼓励,靠她慢慢适应,慢慢明白去上幼儿园只是暂时和爸爸妈妈姥姥姥爷分开,晚上还会回到家里,开心地和自己的玩具一起玩耍,况且幼儿园里有老师、阿姨和很多小朋友,他们都会和她一起学习、生活、玩耍,那是另一个有趣的地方。 只有当孩子确认了环境的安全,从内心接受了这样的改变,才会渐渐变得不那么依赖,开始学习独立探索与发现新的世界。那么,在这样的过程中,父母做了什么吗?并没有太多,只是相信孩子会改变,放轻松,帮助她迈出人生的关键一步而已。可能这就是书中所说的"平心静气给孩子助力"吧。 书中写到的很多养育场景其实都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景象。孩子不喜欢主动和陌生人打招呼问好;整天阅读大人眼里的"闲书";兴趣班三分钟热度;作业大战"两败俱伤"……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了,听起来是别人的故事,可实际发生的时候就是自己家的日常。姚莉老师用诙谐的语言,打趣着这些令家长们挥之不去的"成长烦恼",给出了随机应变、灵活多样却始终以孩子的内心强大、全面发展为前提的教养建议。 而最有趣的是,在每一篇文章的末尾,都有妈妈"回首往事"的总结,女儿"大猫"也时不时跳出来发表一下孩子的观点。这时候你便会发现,原来孩子的视角和大人是如此不同!原来孩子即使长大了,也还清楚得记得儿时发生过的那些事! 一本初稿写于2015年的书,等到出版,女儿已经结束高考、大学毕业,在读研了。想必作为妈妈和一名教育工作者,作者内心一定是骄傲而自豪的,于是她将这份珍贵的教养自传分享给大家,希望所有家长也能理解"慢"的价值,让孩子有一定的成长自由与空间,在从容之中积累能量,终有一天成为父母期望中拥有强大内心和幸福能力的独立个体。这,不就是我们今天所有努力与付出的意义所在么? 《放轻松 慢慢养》读后感(五):接受育儿教育在有孩子之前 我总是时不时会翻看一些关于育儿方面的书,朋友们就会问我,"咦,准备要孩子啦?"我每次都认真的回答:"在有孩子之前,我们就应该好好看看育儿方面的书,以免生孩子养孩子的时候手忙脚乱的。" 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当父母,不知道如何去对待这突然到来的孩子。总想把"好"的东西一骨碌地塞给孩子,殊不知这些"好"的东西,对孩子来说是好还是坏。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就是通过三方视觉来讲育儿心得的:故事里回首往事的"妈妈",故事里回首往事的"孩子",跳出故事来反观的"妈妈"。这样构思能够把养育和被养育之间的"冲突"作为真实的存在。 "养孩子,动情也要动脑",很多家长只动情却不动脑。 前几天有个孩子的父亲,他是我老公的朋友,几次来都当着我们的面批评孩子,还重复说着一句自以为很不得了的话:你这么蠢,怎么找得到媳妇儿?他的观点是孩子一定要有抗压能力,一定要批评,不能溺爱。我忍不住说了一句,您是不是把溺爱,批评和抗压能力这些弄混了。他一脸懵,然后就说孩子要打,要批评,要抗压……看着那个孩子我感觉好害怕。真的非常心疼这个孩子。 真希望把这本书推荐给这位家长看看,本书讲了很多浅显易懂的育儿道理。有个教育孩子很不错的妈妈说:对待孩子确实是非常不容易的,你得很耐心的陪伴着,然后还得有心里准备,周围的人会说你太惯着孩子,你还要笑脸面对…… 特别喜欢这本书里面讲到的"玩是孩子最好的学习状态"。当一个人能够对世界万物、对生命都能全心全意投入无比浩大的好奇和兴致的时候,就是一个人最好的学习状态。比如,乱涂乱抹,是在体验色彩、形状与结构;玩沙玩水,是整合身心、释放情绪,促进心理健康的同时,空间、模具还有水利工程等概念的获得尽在其中;攀爬高低,可不止是锻炼身体,重要的是整合感觉,统筹大脑与肢体,对于剖腹产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总之,会玩的孩子才会学。而且在玩得过程中一定要有耐心,要玩得好,不要总打断孩子。要让孩子学会动脑子,去挑战,比如搭积木,能够通过孩子的构思搭建成不一样的物件。而且玩得时候要经得起挫折,能够体验失败等等。不要干涉孩子怎么玩,在保证孩子身心健康,不干扰他人的情况下让孩子尽情的玩耍吧! 关于兴趣爱好,本书的观点是"真的兴趣挡不住"。比如,一个想学架子鼓,对架子鼓感兴趣的孩子,偏偏家长让他学小提琴,理由是家长觉得小提琴更优雅。结果被迫拉了八年小提琴的学生,步入大学时候偷偷跑出去学鼓,并告诉我们他八年都是在拉木头,实在是无趣至极。很多家长会在选择孩子学某一样乐器或者其他爱好时候,加入很多自己的观点,总觉得学什么更高于什么。其实,每一样乐器或者每一种兴趣爱好都是美好的,只是看自己的孩子到底对什么更感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所以首先要确定孩子究竟对什么感兴趣,这才是最重要的。如何确定呢?就是让孩子多尝试,让孩子周游世界,让孩子充分地看,充分地了解,在广泛勘察、有所比较的基础上划出一些范围。喜欢什么,毕竟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然后就是交换意见,确定共识,比如确定了某一样兴趣爱好之后就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了,就要一直坚持下去,不能随意中断,这对自己、对爸爸妈妈,都是要负责任的。兴趣永远是孩子主动自发的,不是勉强灌输的。不能盯着孩子学会了什么,要看他为自己的兴趣付出了多少,付出一点点就要努力的夸赞与鼓励,不能要求孩子必须学好,不要总是抱着"功利"心去考虑孩子,到底学的对他有没有用。好的兴趣坚持下来都是为人生加分的。 最后,推荐给大家看这本书的理由就是,这是一本育儿方面的总结类的书籍,或许在你经常翻阅的,或者是人生经验里都看到过这本书里面的影子,然而当你看完这本书的时候,你会发现他它总结得十分全面。 《放轻松 慢慢养》读后感(六):养育孩子最容易陷入的三个误区 作为没有经验的父母来说,养育孩子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时候不理解孩子的想法,明明觉得自己是为了孩子好,可是孩子却不领情;有时候以为自己向别人习得了宝贵的经验,却不曾想对自己的孩子并不管用……现在的网络十分发达,网上有许多的育儿专家,分享着不同的育儿观点,看得父母容易陷入误区,而且,很多父母喜欢分享自己孩子优秀的一面,看到那些用心培养孩子的父母,很多人又怕自己耽误了孩子,陷入了迷茫和焦虑。 《放轻松,慢慢养》是一本通过养育故事给予现代父母育儿方向的一本指导性书籍,书中通过讲述作者与女儿之间的养育故事,告诉更多的父母,放下焦虑,放松心态,按照自己的步骤来教育孩子,孩子自然可以自主、自立、自信,本书的作者姚莉主张"父母和孩子,安心做自己。各安其位,各守本分,依序耕种,不违农时。"呼吁父母们倾听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避免陷入以下三个误区: 1.奖励孩子,一定要物质的吗? 很多父母喜欢用奖励的方式来刺激孩子,激励孩子听从父母的某个意见,或是达到父母某个要求,在大多数父母眼里,物质奖励要比精神奖励更有效果,我们也时常听到这样的对话:"如果你把这个做好,妈妈就奖励你一样东西!" 然而,注重物质奖励真的好吗?《放轻松,慢慢养》中讲到:"如果奖励的等级不是层层拔高的话,孩子就觉得没有新鲜感,期待没有被满足。"确实,孩子在尝到一次甜头后,就希望次次都有甜头,有时候甚至觉得没有物质奖励,根本都不想去做某件事情,因此,相对于物质奖励,更提倡父母给予孩子精神奖励。 精神奖励的方式有很多,并不单单只有表扬这一种形式,也可以是带孩子逛公园,陪孩子一起运动等等,瞄准孩子喜欢的事情,更容易得到孩子的喜欢。 2.学业,真的是最重要的吗? 常听周围的人评价一些孩子"高分低能",而这样的孩子出现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父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做,孩子只要学习好就可以了。近来也时常在新闻中看到,许多初中生竟然不会系鞋带,尽管有些父母觉得这些生活技能就算孩子不会,也不会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有多大的阻碍。 虽说如此,但是孩子生活上的琐事其实可以延伸到未来的工作中去,如果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好好打理的话,那工作上的处理未必能好到哪里去。《放轻松,慢慢养》中讲到:"生活是最稀松平常的但又能操控一切的最高法旨。"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有更好的成绩,是为了孩子未来更好地生活。 因此,学习固然重要,但是生活并不仅仅只有学业组成,孩子在衣食住行方面的能力更是重中之重,父母还是要想明白"生活大过天"。 3.孩子做错事,就立马批评? 小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在成人眼里孩子的行为有时匪夷所思,可在孩子眼里,他们的行为都有着一定的意义。然而,面对孩子有时的"破坏",父母总是会忍不住责骂孩子,可是不问缘由的批评,真的对吗?你有没有想过,会冤枉了孩子。 有一个孩子在平台上当众往下撒尿,面对孩子这样的行为,父母肯定会觉得很羞耻,立马责骂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可是,如果问一下孩子为什么这样做呢?孩子可能会回答你:"因为这样很像喷泉啊,上次我看喷泉的时候看到彩虹了,我想试试这样能不能看到彩虹。" 单单这件事情,孩子的行为肯定是不对的,然而接下来父母的教育方法则更加重要,我们还改正孩子的行为,并不是一味地批评就能让孩子明白,有时候孩子虽然被骂了,可还是不知道为什么被骂,结果同样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的犯。《放轻松,慢慢养》中讲到:"孩子犯了错,要问孩子是怎么回事?心里怎么想?你觉得这件事做得怎么样,为什么?你打算怎么办?如果换一种做法,你会怎么做?" 只有了解了孩子成为的出发点,才能对症下药,有效的引导孩子,避免一些不好的行为和影响。 《放轻松 慢慢养》读后感(七):你好哇!小母亲 王小波给李银河写的每一封情书都以这样的称呼开头,大大咧咧,轻松喜兴。透着一股子自来熟的熟稔和亲切。 有意思的是,《放轻松慢慢养——培养内心强大的孩子》让人禁不住产生如此联想。 这年头,真正有趣的人实在太少。真正有趣的书也实在难遇。尤其是家教类书籍当中,让人一会儿笑出猪叫《玩是孩子最好的学习状态之怎么玩》,一会儿心肝乱颤《一封家书》,"有初为父母的种种疑惑、焦虑、挫折与考验,还有腹黑与失措,呆滞与大笑的爆点时刻。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事,就像大家身边的每日上演"。有如此强烈的代入感的书,不多。 专业坐底,好玩开道。《放轻松慢慢养》就是这样一本书。 01 之一,心里有活儿 纵贯学前、中小学、高校的教育从业背景,作者的专业功底毋庸置疑。俯瞰人的毕生成长,将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和要素串联起来,成为线性的连续体,而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各自拉场子赚吆喝,这不是轻易能够达到的高度。 从孕育阶段到小学阶段,精选出27个关键节点的关键问题,极具代表性,涵盖了自我认知培养、敏感期把握、亲子沟通、入园入学适应、阅读能力养成、游戏与学习、金钱观念塑造等等问题,尤其是针对家长们普遍关心的"作业大战"、挫折应对、校园欺凌等热点话题,给出了清晰解读和方法指南。 全景式扫描,一本书囊括十年发展。 比如说到玩, 由表及里——"当一个人能够聚精会神全心全意投入对世界对万物对生命的无比浩大的好奇和兴致的时候,就是一个人最好的学习状态。爱玩和会玩意味着一个人永不枯竭的对生活的热情和想象、创造能力"。 由里助行——"说到玩,我们需要考量的就三点:在哪儿玩,玩什么,和谁玩"。此处省略……字。 权威理论+案例解剖+策略应对+效果呈现,揭开养育的迷障,祛除了不清楚、不确定所带来的种种疑惑。 02 之二,眼里有人 作者一定是把读者当成真正的"人"来看待的。就像观众评价演员的演技,是刷流量自嗨,还是把观众带了进去,全然不同。 教育的本质就是为了人的美好生活。眼里没人,心中没情感的,其内在的取向和价值观不得而知。究其根本,是把读者放在什么样的位置上。 《放轻松慢慢养》既没有俯视的高高在上的教导,也没有仰视的迎合读者的屈就,立场鲜明,不卑不亢,还出人意料地来了一场大吐槽。作者的女儿时不时现身发声,对这个有着专业招牌的母亲进行无情"揭露",真让吃瓜群众为之一振。 "你们真的喜欢跟我一起玩吗?小时候我的爸爸在我看来是最不喜欢和小孩子(特别是我)玩的爸爸,我还在傻呵呵扔球阶段,他却想找个真正的对手打篮球;我还不会游泳呢,他却要把我扔在浅水区,自己去深水区翱翔;我跑两百米都费劲儿的时候,他却要一个人跑几公里,远远地把我甩在身后,像骑着一匹马,扬起沙土,呛我一脸。" 敢放胆邀请孩子上阵对爹妈品头论足,这可不光是眼里有人了,绝对是要胸中有沟壑才行吧。 在阅读过程中,一颗紧绷的心会越来越松弛下来,经由这样的抱持性的空间,回到自己与孩子的日常。养育孩子本来就是暖烘烘的烟火气的人间一场,所谓的焦虑只是担心和疑虑的副产品。 03 之三,笔下有爱 《放轻松慢慢养》的文字非常动人,虽然是讨论教育的书籍,但读来也是享受。 时而意味深长,"作为一个案例,一种存在,一种声音,希望它们就像一对"门环",在某个怦然心动的时刻,轻轻叩出读者心中对于成长的专属回响"; 时而法不容情,"于今看来,这段文字让我心肝肺都打颤。"容忍"、"允许",这样的词。好家伙!你以为你是谁呀?!人家孩子活成什么样,需要你允许吗?简直是自恋加控制爆棚; 时而令人捧腹,"我们就结伙出去吹吹风了。集体蹲墙根。晒得个个非洲鸡!大猫撒欢。我们打蔫儿。姥姥唉声叹气:"这下好,眼里见了风了!就不在家里呆着了!和个野孩子似的!"顺着姥姥哀怨的目光望过去,大猫正撅着个屁股,灰头土脸,一门心思和几个秃小子努力刨土坑。努力刨"; 时而温情脉脉,"很多年后,也许在面目模糊的人群中,突然听到有人唤起这个名字的一刹那,你会想起我。我希望那个时候,你的眼前能够清亮亮地淌出有关自己童年的记忆。这个名字就像一个开关,一按,就连通了母女一场的灯火通明。" 好的文字就有让人欲哭欲笑的本事,当然,还有好的插画,作者的女儿的倾情奉献。母女关系,由此可窥。 读一本好书,开一片天地。养育孩子的历程也是开眼看世界、看自己的过程。 你好哇!小母亲。放轻松,慢慢养。 《放轻松 慢慢养》读后感(八):把养孩子当成是务农 各个亲戚家的孩子,电子游戏确实成了心头肉,明明是小孩子一个却仿若看透人世间所有事情,并懂得很多很多很多,什么事情都可遇见其后果,活得懒懒散散,暮气沉沉?一开口就是无聊,没意思。但是给他个手机呢,他能一天靠着一个插头那里充电玩一天,什么都不需要。作者提及造成此现象是学业压力和社会竞争大环境所带来的改变,但物质太丰富,精神太匮乏,尤其活的太"独"才是最重要的原由。 要什么有什么,想什么来什么,用不着付出努力,得来也就全无惊喜。其实孩子的最大快乐实在和大家共同分享与相互喝彩的状态中得到的。需要让孩子出去感受大自然,和伙伴一起玩耍,才能走出只有游戏的世界。 对于全书,我最感同身受的有下面几方面。 一 孩子三岁前,父母陪伴越多,付出越多,之后孩子的教育成本就会越小。 二要把肯定指向"成长"和"内在"方面,而不是落在"成绩"和"外在"上。前两个注重的是过程,后两个则注重的是结果。帮助孩子形成一个框架—我挺好的,不过,别人也不差;我有缺点,不过,别人也有。 三孩子接触电子产品这件事,越少越好,越晚越好。 四学步车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少用。早早要求孩子学走路,不是大人懒,就是大人憨。 五鼓励孩子勇于尝试。第一次做好了,很好!我们还可以加油继续。做不好呢,没关系,第一次嘛,我们又不熟悉,做不好很正常。 六在童年期培养至少一种体育运动的习惯,其意义不只在于增强体魄,对孩子的人格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有着更重要的价值。 七孩子不愿意讲礼貌,真的是关乎谁的颜面?不能为了父母自己的颜面强迫孩子打招呼。但是可以言传身讲,大人自己每天通过问候/点头/招手等方式来和周围的人打招呼,久而久之,可能某一天,孩子就大声跟人打招呼。 八我们答应孩子的一定要做到,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而答应给孩子的奖励却可以转化为:以精神奖励为主。可参照作者的意见而升级:拥抱,亲吻/逛公园,科技馆,博物馆,水族博物馆,动物园,花鸟鱼市/给亲朋好友打电话报喜/和老师协商减少当天作业痛痛快快玩一天/邀请好朋友来家里吃饭等。就算是花钱,买个运动器械,听听音乐会,看场球赛,也是侧重于健康的娱乐与精神享受。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奖励,而是孩子从做好这件事本身获得的自尊自信,成功感和荣耀感,以及获得自己继续前行的强大动力。 九淡化和打消孩子对选择的顾虑,肯定孩子选择的能力对于选择,孩子也就不会有什么过分的犹豫和恐惧了。 十批评的原则一是不翻旧账;二是对事不对人。 本书第二作者兼插画作者即是作者的宝宝,每篇幅下面会有妈妈和宝宝同时的阐述,通过这个可以观看到同一事物,大人和小孩的不同视觉。同时也忍不住为这样子的母女情感而感动。现实生活中也太多剑孥拔张的父母子女关系,伤的不仅仅是父母,同时也伤透的孩子。在这场战役中无人获胜,都是败将。父母无需将过多自己的期望全部强迫在孩子身上,话说三遍淡如水,也不用时时刻刻都和孩子讲道理。上个月陪友人去华侨城玩,排队半小时坐滑滑车,后面一个妈妈对着五岁小孩不停的讲道理,我们听了都觉得头大,整整30分钟,跟唐僧念经一般。孩子根本听不进去的表情和动作妈妈也视而不见,也不知道这般念经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家里亲戚有个小孩是我们认为最聪明的,到了高二突然说不读书了,原因是觉得上了大学也就是混日子还不如现在就出去工作。有着超乎小孩子的思维,可明明就是一个孩子呀!什么事情都把后果想到了,感觉好像一切事物都在他的掌控中运作,按照他的一步一步去走。可会吗?出来工作后,发现一切不如自己所想,于是我们再次让他去读书,他觉得那只能考上普通大学,出来拿着普通的工资,也就没什么意思,浪费钱。我觉得我这20多岁的人都没他想的那么多,似乎懂得道理比我多多了。一步一步不顺,究其原因怪罪在了父母身上。他问我弟弟:"就是我爸爸的错,你不觉得他有错吗?"我弟弟反问他:"你觉得我爸爸,有没有错在我人生的教育上?"他答:"那是你爸爸,我不知道,不了解。"我弟弟说:"那就对了,我也不觉得你爸爸错。虽然我会觉得我爸爸是错的,但是我现在我知道他只是为我好而已,你为什么一定要全部人都对你说是你爸爸的错导致你不想读书。"事情进入一个僵直状态,孩子觉得爸爸对他的好导致了他不想读书,孩子爸爸觉得一切都给他最好的,可怎么就变成这样子了?而作为亲人的我们也实在不愿意看到这种局面。孩子的固执,孩子爸爸的突然衰老和没了一种精气神,都让我难过不已。而这件事的原因又究竟是什么导致的呢? 真的就应该同书中所讲,把养孩子当成务农,没有斤斤计较和立竿见影的事情。在根本不能遇见收成的情形下田地中的每一点不同在眼里都是喜悦,发芽/抽穗/开花,小小种子的每一天努力也都亲历亲见,最后的收成则是水到渠成,急也没有用。 愿天下父母都能和孩子友好和谐相处,不要走到那种互看两厌地步。 《放轻松 慢慢养》读后感(九):校长手记 | 玩是孩子最好的学习状态 我从事小学教育几十年,对家长的培训可谓经常进行,而真实体验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爱"一直是一种期待。《放轻松 慢慢养》作者躬行实践意味着一个人对生活永不枯竭的热情和创造力。 武晋峰校长读书手记 一口气拜读《放轻松 慢慢养》,品味作者独特的写法,把人、事刻画的如此鲜活,让我有一种再回到当年从怀孕到养育直至孩子升小学的冲动。 相遇恨晚但又十分欣慰,因为现在是3岁半宝外甥女的姥姥,我常常给外甥女的妈妈告知,别复制我的养育方式。但从未能系统找到更符合儿童身心成长规律的路径和方法。 今天终于读到希望和未来。将青豆书坊出版的《放轻松 慢慢养》推荐给我的姑娘,推荐给周边正在养育孩子的宝妈,让更多少的人拥有作者的心法、技法,培养更多内心强大的孩子。 02
家长认知篇、习惯养成篇、入园入学篇,从不同侧面诠释孩子长大的历程,是更好成就妈妈、爸爸乃至家庭系统中的每一个人。 赵兮 | 画 从"猫",心灵手巧;猫,兴趣广泛;猫,想象力创造力超强;猫,学习扎实;猫,对人有感情;猫,有铁杆儿好朋友;猫,会安排生活精明消费;猫,能管理好自己……(【大猫】是《放轻松 慢慢养》的主角:作者姚莉的孩子) 满心满意贯穿了作者,"你希望他成为什么样,你就把他说成什么样"的养育理念,将一个代号点化成一种未来撞景的目标,成为家长思想、认识、行动的一面镜子,随时随处映照自己的言行; 是否在成就"猫"的长大,如是有了"我们可以成就一个高价值的孩子,让孩子知道"我可以"、"我能行"、"我不差"的有效互动,再次见证了皮格马利翁效应:"你希望什么就会得到什么,你相信什么,就会看到什么"。 这种信念系统的建设,筑牢孩子自己干事,要求"我"的主张,"不!就不!","我能干"是人家对自己能力的自信。人的一生就在捍卫自信中充满活力。 我长大了——懂不?就这一句,人家爱多干活,就让人家干呗,还能累着咋地?人家要长大,就让人家长大呗!还能不让人家长吗? 涓涓细语给孩子的是尊重和关怀,温暖和爱护,渗透在作者的骨子里,扎根在心田中。 "玩是孩子最好的学习状态" 赵兮 | 画 这种"心法"满足了孩子的成长需求,贯穿起心动念真为孩子而来的情结,成全了"玩是生活的全部","玩是孩子最好的学习状态"的意义。 怎么玩、啥都玩、和谁玩,唤醒了一切生活都在玩中而丰盛的行动。 更可喜的是作者用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皮亚杰等理论做指引,"在游戏中,孩子释放了情绪,整合了身心"。 03
作者多元的学习和实践让我产生敬意和感动,真实就在此更具生命力。 我从事小学教育几十年,对家长的培训可谓经常进行,而真实体验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爱"一直是一种期待。 作者躬行实践意味着一个人对生活永不枯竭的热情和创造力。 赵兮 | 画 什么是创造力?在平凡、普通、司空见惯的环境中发现惊奇和惊喜,鼓励孩子勇于尝试,带着孩子体验"激流勇进"。 书中常写到孩子的"生活冒险"经历:孩子淡定地把话说完整了:"第一赤(次)还挺好的!第二赤(次)可把我吓屎(死)啦!"来自姥姥的严重抗议全然没有当回事。 各种第一次积累下来孩子的勇敢与自信就升起来了,从这开始,大"猫"与天斗、与地斗与、与体育器械斗,人家全身心的都捍卫了自己! 随后作者体悟了孩子的真创造,将亲手制作的手链、戒指、项链等挂在自己身上并主动向别人介绍:嘿,看到没,这是我家大猫给他妈妈的礼物,好看吧,有意思吧! 这种当众放大和欣赏成为未来孩子成长中享受和谐共生的助推动力。 04
赵兮 | 画 成为《放轻松 慢慢养》作者的名片,我如此享受着阳光的滋润,感受着当下宝爸宝妈的幸福和快乐,如愿成为作者的忠实读者,成为青豆书坊的益友。 在未来的日子里,拥抱《放轻松 慢慢养》的阳光雨露,虽不能再回到过去,但深知当下独处风景美哉,只需随时而行,滋养永恒! 读者武晋峰 2020.5.6于太原 本文作者简介: 武晋峰 全国教科研杰出校长,太原市首批名校长。经过十几年的教育实践,将一所薄弱学校实现了科技教育特色强校的跨越发展。 正高级教师 主持开发的"玩着学科学"校本课程获得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山西省特等奖。 太原市家庭教育公益讲师,在心理学领域,主修"萨提亚家庭治疗,艾瑞克森催眠",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取得显著成效,获得山西省"三八"红旗手,三晋英才拨尖骨干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