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危险废物污染防控


  【摘 要】为实现危险废物处置减量化、无害化的要求,切实降低产废单位负担,降低处置单位处置难度和风险,减少危险废物暴露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在充分考虑方法可靠性和经济性的条件下,主要考虑桶装物料使用双层包装对危险废物进行包装,即外层为塑料桶或铁桶,内层为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以及其他树脂薄膜制成的内衬袋,此法可以使外包装残留量降低95%以上,解决外包装处置难问题,降低外包装密封不严造成环境污染问题,降低外包装腐蚀老化引起危废泄漏问题。
  【关键词】危險废物;处置;内衬袋;残留
  近年来,环保意识逐渐深入人心,随着司法解释的出台,危险废物处置得到了产废单位的重视,随着环保中央督查及环保回头看等行动的展开,危险废物处置行业也得到的前所未有的发展,以浙江为例,截止2018年7月底浙江已签发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251张(不含医疗废物),核准的危险废物经营量为845万吨/年,即2.3万吨/天,这251家经营单位均具有收集、贮存资质,其中具有利用资质的有144家,具有处置资质的有23家。我们国家工业体系错综复杂,产废数量巨大、种类繁多,从其产生、收集、贮存、运输、综合利用及处置等一系列的环节,使得危险废物的污染控制成为企业管理和环保部门监管的一大难题[1]。随着环保执法力度的加强,现阶段已经基本消除了非法处置危废的情况,但是危废环境污染问题任然需要重视。
  一、危废暴露对环境的污染
  危险废物产生量居高不下与我国现阶段经济的不断发展,危化品越来越多的使用密不可分。危险废物产生、转移、贮存、处置等过程都伴随着暴露风险,同时具有性质不稳定、辐射范围广、不易控制、污染环境、专业性强,常常对人们生命和财产带来不可逆的影响。然而危险废物暴露在产生、转移、贮存、处置过程中对大气、水、土壤都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
  (一)危险废物暴露对大气的影响分析
  危险废物暴露对大气的影响存在以下几种途径:①废物中的细颗粒物如飞灰等,随风飘散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粉尘污染;②危险废物本身挥发及有机质被分解释放出有害气体;
  (二)危险废物暴露对水的影响分析
  危险废物暴露对水体的影响存在以下几种途径:①挥发的水溶性废物或空气中的细小颗粒物随降水径流流入并污染地表水;②废物中的有害物质渗入土壤,使地下水污染;③较小颗粒随风飘迁,落入地表水,使其污染;④包装老化破损导致危险废物泄漏,引起水体污染。水体污染具有流动性强,扩散快范围广的特点,还会对水体生物造成污染。
  (三)危险废物暴露对土壤的影响分析
  危险废物暴露对土壤的影响存在以下几种途径:①有害废物的粉尘、细颗粒飘落或随降水落在土壤表面,而后进入土壤中污染土壤;②液体、半固体(污泥)有害废物在存放或运输过程中洒漏地面,渗入土壤;③废物中的有害物质随渗滤液渗入土壤;④包装老化破损导致危险废物泄漏,引起土壤污染。危险废物进入土壤后会植物具有毒害作用,特别是重金属,容易在植物体内富集。
  二、目前包装形式存在的问题
  在实践中,根据危险废物不同的物理形态和性质,液体、半固体的危险废物可用包装容器进行装盛,固态危险废物可用包装容器或包装袋进行装盛存放运输。其中包装容器有铁桶、塑料桶等,包装袋有编织袋、吨袋等。同时国家对危险废物包装还有必须完好无损、包装容器密封、防止扬尘,内容物不与包装反应、独立包装等要求。往往外包装占危险废物的比例较高,甚者可以达到10%左右,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版)》等相关要求:装盛过危险废物的废包装符合代码900-041-49(含有或沾染毒性、感染性危险废物的废弃包装物、容器过滤吸附介质)同样为危险废物,需要按照危险废物管理。目前使用的包装形式存在以下问题:
  (一)外包装的处理难
  由于包装容器在使用完之后,内壁一般都会残留大量物料,若要对容器进行回收利用,则需要对包装容器进行清洗。清洗包装容器需要委托相应的危险废物处置单位,流程繁琐、成本高同时对桶本身伤害比较大,可能会存在影响包装容器的坚固性。包装容器运输过程、清洗过程中会伴随着危险废物暴露的情况,清洗之后的工业废水需要集中收集处理,不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及资源集约化。
  (二)贮存风险
  以高沸物蒸馏残渣为例,大部分危险废物产生单位产生的高沸物、蒸馏残渣等危险废物在产生时温度较高,流动性较强,经过仓库存储冷却至室温后变为粘稠状半固体、固体。又由于铁桶密封不严产生的异味极大,易造成环境污染,而存储过程中暂存库相对密闭,空气浑浊,易造成人身伤害。
  另一方面危险废物具有性质不稳定的特点,常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会加速外包装的氧化和老化,影响外包装的承受能力,造成外包装泄漏或永久变形,最终而导致危废泄漏的发生,特别是运输过程中,在改变了危险废物贮存稳定状态后,这个问题尤为突出。
  (三)处置风险大
  危险废物焚烧处置下料过程中,桶装粘稠状半固体、固体物料自然倒出困难,目前采用水浴加热的方式融化桶内危废再将其倒出,但是桶壁残留严重,铁桶还需破碎处理后进行焚烧,而破碎过程易导致破碎机刀口粘连死机,焚烧后火烧铁还需按照危险废物管理,无法做到减量化,此法最大的弊端是危险废物具有不确定的危险性,水浴加热极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危险废物焚烧处置过程中尺寸过大影响配伍及处置效果,同时若物料体积大于入料口则会导致无法进料,若直接使用体积较小的开口桶进行包装,一定程度上对增加企业负担,同时消耗更多的人力。
  另外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在处置过程中,除了加强员工个人防护外很难全面的掌握来料性质,处置单位员工伤亡事故常有发生。如2017年底,某处置中心工人在卸料取样过程中,被溢出气体熏倒,造成5人死亡。
  三、内衬袋在危废处置行业中的使用
  鉴于目前危险废物包装容器内残留的物料回收处置利用率低、开口桶清洗难度大,固体物料出料体积过大,流动性变化较大的粘稠状半固体、固体物料出料效率低及不彻底,一定程度上存在环境污染的风险、不利于减量化及从业人员中毒的可能性。本文提出在危险废物产生时,由产废单位在包装容器中增加使用内衬袋,以更经济的方法解决危险废物暴露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包装类危废的处置难问题。
  内衬袋的材质可以由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以及其他树脂制成的薄膜,根据不同危废的不同理化化学性质,参考使用不同材质的内衬袋膜。
  根据《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5.1.10中规定:包装容器和包装袋应选用与装盛物相容(不起反应)的材料制成,包装容器必须坚固不易破碎,防渗性能良好。
  四、结论与展望
  危险废物处置行业中,在外包装内增加内衬袋是一种理想且有效降低外包装残留的方法,残留量可以减少95%以上。沾染危废后外包装的处置成本远大于内衬袋的购置成本,另外内衬袋体积、重量均小于外包装,此法也符合減量化无害化的处置原则。
  内衬袋在危险废物包装中的用途简单且广泛,但是危险废物种类繁多,性质极其复杂,不能一概而论,在使用前还需根据不同的废物特性,选用合适的内衬袋材质,特别是氧化性或还原性较强的危险废物,建议使用进行小试,避免误判引起更大的风险。
  另外,在实践中发现,包裹混合有机化合物、溶剂、聚合前驱物及产生的废物时,不排除有有机气体挥发,产生鼓包现象,由于VOC浓度较高,常高于可燃气体爆炸浓度下限,极易在处置中发生爆燃现象,需要在实际操作中予以警惕。
  【参考文献】
  [1]罗妍.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的探讨.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J],2013(7):162-163
  [2]邵方俊.温州市危废污染防治现状.科技创新导报[J],2018(09):130-132
  [3]邵方俊.预分离内衬袋.中国,CN207810080U[P].2018;
  [4]环境保护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年版)[S].北京:环境保护部,2016
  [5]环境保护部.HJ2025-2012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S].北京:环境保护部,2012
  [6]环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S].北京:环境保护部,2016
网站目录投稿:半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