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龙是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观,也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但家长的很多期望,让孩子连最基本的"人"都成不了,更不用说将来成"龙"成"凤"了。 比如,有的家长不顾孩子的年龄特点,对孩子进行"超前教育",让3岁孩子在一个月内认几百几千字,让4岁孩子学会加减乘除,对六七岁的孩子进行成人教育等。再比如,一些家长明知孩子爱静不爱动,却逼着孩子练舞蹈;明知孩子五音不全,却逼着孩子学唱歌。更有些家长,把孩子的"学艺"节目安排得紧凑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孩子每天放学后还得赶场,学音乐、美术、舞蹈、英语……这样的行为使得孩子对学习产生了疲劳、烦躁、厌恶的情绪。 还有的家长为使孩子成"龙"成"凤",往往重智不重德,对孩子照顾过多、包办过多、偏爱过多、满足过多、迁就过多,导致孩子性格不好,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影响了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诚然,作为父母,节衣缩食、早出晚归,一心为了子女成才,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家长盼子成龙的期望值过高,把"龙"和"凤"二字强加在孩子的身上,便会做出一些剥夺孩子欢乐童年的错事,造成孩子不堪重负,形成不良心态,有的孩子甚至还发生了触目惊心的悲剧。试想,连最起码的普通"人"都做不成,又如何能成"龙"成"凤"呢? 其实,每个孩子的性格有别,爱好各异,长短不一。家长要用心识材,正确引导。事实上,社会本来是由各色各样的"人"组成的,并不全由"龙"和"凤"组成。立身社会,最重要的是成"人",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人",成为人格臻于完美的"人",才能对家庭、社会有所作为和贡献。所以,家长必须树立"人"的意识,去掉"龙""凤"的思想,教子成"人"。 教子成"人"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首先,抓好早期教育。家长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不要板着面孔做父母,应该稍微懂一点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即使不懂,也要耐心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在孩子面前,力戒搪塞、哄骗、武断干涉。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扶持,按照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因势利导。但早期教育不等于超前教育,早期教育重在启蒙,而不是超前灌输;早期教育不在于孩子识了多少字,做了几道题,而在于对孩子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因此,早期教育要适时、适度、讲究方法。 其次,尊重信任孩子。社会生活是广阔丰富的,孩子的才能也各具特点,家长不要一提培养幼儿的才能,就是音乐、绘画、外语……如果孩子没有兴趣,非要逼孩子学,这和赶鸭子上架一样,不仅徒劳无益,还会使孩子痛苦。所以,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对于才能的培养,可以先引起孩子对某些才能的学习兴趣,然后再恰当点拨。 再次,做到言传身教。每个孩子都注视着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父母做什么比他们说什么更有说服力。比如,父母本身对祖父母不尊重,就不可能教育孩子尊敬父母;家长对别人说假话,就不可能教育孩子成为诚实的人。所以,为人父母,必须自己立得直、站得正,才能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第四,教子立志、节俭。"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缰之马"。求学要有"铁杵磨成针"的精神,锲而不舍,才能成功。同样,节俭不仅能使家庭富裕、温馨,还能培养人的艰苦创业精神和奋发向上的品质。 最后,鼓励孩子融入社会。孩子要长大,总有一天要离开家长。家长要尽早培养孩子的自立品格,教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便尽快适应社会的需要。孩子社会性的发展,表现在孩子与成人的关系和孩子与孩子的关系两方面。对于前者,家长应多与孩子沟通,在精神上给予支持,鼓励孩子自尊、自强、自爱,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主动与他人交往,培养开朗乐观的性格;对于后者,让孩子学会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培养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总之,"人"字涵盖深广,可大可小,能上能下。教子成"人"不是降低了要求,而是符合了实际,所以,教子成"人"有助于纠正片面看重智育的倾向,颠覆成"龙"成"凤"的传统家庭教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