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条条规定未必是中小学生减负的最佳路径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精神,改进完善学校评价,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山东省教育厅起草了《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规范办学十五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月18日 澎湃新闻)
  《规定》涉及智育、美育、体育、劳动教育等内容,还对中小学教学方式、作业管理、考试管理、作息管理等提出了明确要求,细致到规定了外宿生早上进入学校的时间、内宿舍生晚上睡觉的时间。山东省教育厅此举,可以理解为在国家新时代教育大政方针基础上进行的一次教育"减负"改革。
  近几年,关于大学生增压、中小学生减负的呼声持续高涨,相关的减负规定层出不穷。前不久,教育部部长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2021年教育部重点工作之一是抓好中小学生作业管理,小学阶段作业不出校门,随堂作业在校园内完成。
  2020年有一个词较火——"内卷"。大学生追求考试绩点,职场人追求工作表现,只求一山更比一山高。别人的目标是高于既定标准,我定要努力超过别人的目标,他人看了也不甘心落人一步,如此往复,"内卷"转了一圈又一圈。回过头看,现在的中小学生也正在陷入"内卷"的漩涡。
  如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起跑线越拉越远,这是难以辩驳的事实。在这样的压力下,不仅学生"卷",家长也跟着"卷":中小学生每天完成的寒假作业一定要超过老师布置的任务量;家长则卷于孩子参加的补习班、兴趣班的数量……仅靠规定学生的作息时间,这样的"卷"恐怕难以缓解。
  整体来看,十五条规定的出发点很好,为中小学生减负提供了较好的范例。但是,在"减负"的浪潮下,学生、家长难免会有"落后焦虑症",因怕"减负"跟不上队伍,不断增加学习内容,并不断陷入"内卷"之中。于"减负"初衷而言,效果恐怕会适得其反。细致到几时几分的规定,看似"减负",实则可能会催生出新的"内卷"焦虑。中小学生减负,不能仅靠推出法律法规,不能只靠条条框框约束。
网站目录投稿:白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