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讲好教育故事传播时代声音


  适逢"五四"运动百年,最近各类媒体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讲述100年前发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波澜壮阔、激荡人心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强调,"深刻道理要通过讲故事来打动人、说服人"。教师该如何学习运用这种方式,讲好教育故事?其实,在日常工作中,教师也喜欢以故事为载体向学生传递为人处世、立德修身的道理。但是,我们也不时会看到,学生对老师所讲述的故事兴致不浓,收效甚微。
  对此,教师往往责怪学生不听教育,领会不了故事中蕴含的哲理,甚至辜负了自己的良苦用心;而学生也抱怨老师讲的故事总是老调重弹,毫无新意。在这种对立的状态下,老师逐渐失去了讲故事的信心和耐心,学生似乎也乐得耳根清净。在看似无解的"死循环"中,其实教师掌握着"破局"的主动性。如果教师能转换思考,尝试以学生的立场思考听故事的愿望和需求,或许通过故事传递道理的教育思路会豁然开朗。
  其一,教师应尝试以学生视角选择故事内容。不同学段的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各异,教师选择的故事内容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不断调整。如果"一本通书念到老",也就难免会让学生心生厌烦之感。比如,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应该选择漫话或绘本类等充满童趣、便于理解的内容;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留意学生平时的阅读兴趣和关注焦点,从学生所涉猎的内容中挑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适当拓展同类的故事。教师作为讲述故事的主体,切忌站在成人的立场固执地认为,约定俗成的好故事就一定能受到学生普遍欢迎。讲故事前先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和需要,这样,讲起故事来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其二,教师讲述的故事应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虽然传统文化有取之不竭的教育故事素材,很多老师也将传统文化故事奉若圭臬。但是,不少传统故事也带有浓重的愚昧、落后、迷信的封建色彩,如果不加辨别地"拿来",不仅无法收到通过讲故事传递道理的教育效果,还会使一些封建思想重新找到生存的土壤。比如《二十四孝》中的"郭巨埋儿""卧冰求鲤"等故事,这种尽孝故事虽然有冲击效果,但实质是野蛮残忍的"愚孝",这类的故事早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教育,更不应成为现代教育的素材。
  其三,要不断丰富教育故事的阐述手段。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学生越来越不满足于教师"一张口,一双手,讲台教室两头走"的故事讲述方式。教师不妨以现代手段为载体,丰富讲述故事的形式。我们经常看到教师教学时大量使用音效、视频等技术手段,效果甚好。在班会或其他教育场景,教师也应该大胆运用这些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共鸣。但是切莫过分依赖技术手段,更不可认为播放视频就完成了故事教育的全部内容。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故事的内容和方式有所裁剪和取舍,借用现代技术,讲好教育故事,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
  总之,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不胜枚举,值得向学生讲述的故事更是俯拾皆是。只要教师能正确定位自身教育角色,坚持以学生视角,与时俱进地丰富故事的内容和讲述方式,教师就可以讲好教育好故事,传播教育好声音。
网站目录投稿:安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