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为什么努力却总得不到回报」依然是朋友圈转帖的热门主题之一,点赞评论不减。知乎上的相关话题,几年了长盛不衰。 其中包含各种滋味,有失望的、有嘲讽的、有吃瓜的,坦白说,以情绪为出发点的讨论中心,很容易发酵,一旦掰扯起来如滔滔江水延绵不绝。 今天,非典型工科脑洞砖家在看到一篇转发到群里的同题材帖子后,瞎聊几句。 一、对两个词的误解 「努力」和「回报」。 先看前者吧。有个挺有意思的现象。 不可否认,有一部分人在说这句话时,确实是尽人事以听天命;但另一部分人口中的努力,实际上真没做啥大事,一日三餐、朝九晚五、吃喝拉撒、王者农药…养活自己,几乎都已拼劲全力。 专栏作家赵星早期有篇文章叫《为什么你每天十点睡八点起,就觉得别人赚钱很容易?》,标题很适合挪来改为: 你每天十点睡八点起,凭什么说努力? 对自我要求过低,即便只是常人眼中普通的回报,对你来说也可能遥不可及,因为一开始就不在同条起跑线啊!别人摩拳擦掌,你要死不活,别人工作起来不想睡觉,你一工作就想睡觉,结局在开头就写好了。 再次看「回报」。 很多时候,努力后不是没有回报,而是没达到预期。这个「预期」,完全是自定义属性。 我小时候被逼练钢琴,连滚带爬两年考过10级,老师同学亲戚特别爱说一句话,你看,努力总有回报吧?当时我特烦这句。 一方面,欠打地说,我性格有些吊儿郎当,没脸说努力。练琴的时间虽说不算少,不过和那些练到手都磨破的优等生相比,完全两个次元。 另一方面,最大的回报,应该是少挨揍。学琴的孩纸应该秒懂吧?纯天然血泪史T_T。外加我对音乐兴趣有限,这种回报对我而言的意义就更加乏善可陈。 这和对成功的定义也是气象万千,同样性质。 身价上亿、微博几千万粉丝的明星,把他和山区支教十几年、自掏腰包修建校舍、捐助学生的教师相比,无法断定哪个更成功。 有的人信誓旦旦地说,就是靠着努力他才走到今天;也有的人垂头丧气感叹,付出一切却颗粒无收。 谁是对的? 世界奇妙之处在于,它并没有唯一标尺。 二、为什么「努力却得不到回报」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第一,从结论导向看。 回报这种东西,不是看付出多少,而是实现多少;不是做了多少,而是做到多少。 刚入职场时,有回项目文档加班做了好几天,在第4轮评审时依然被指出诸多错误,会上情绪几近崩盘,索性低头默不作声。回办公室的路上,主管从我旁边走过说了句:「做事看结果。你自己看看吧。」 后来发现,「做事看结果,做人看过程」完全是他座右铭式的口头禅。而这句话,其实很明确地划出某种区隔: 你付出时间精力,只能说,是个勤奋的人,而不是厉害的人。前者属于过程属性,后者属于结论属性。 我之前在《被遗忘的暗资产》中聊过,当年我和学霸舍友一起自习的悲凉例子。 我整天死乞白赖地跟着她去自习,她去哪儿我去哪儿,她看哪门课我也看哪门,持续近3个月,疗效惊人:同样时间,舍友做完3套卷子,我做了不到2套都快吐了。 「投入时间这个说法本身就是荒唐的,实际投入的是时间和效率的乘积。」 除此以外,还有一点我没好意思承认——人家在学习能力、智力、习惯方面,也是远胜于我。 努力只是个基数,必须与选择、能力、家境、运气等多种因素混合才能发生化学反应。 第二,换个角度,从规律性看。 埋头苦干人人都会,而所谓的「回报」,实际上是对稀缺资源的争夺。 顶层资源就那么点儿,当你发现某种方法是别人很容易做到、并越来越多人开始做的时候,分子不变,分母增加,那么,它就开始贬值了。 你一定还得具备别人没有,或是别人很难拥有的某些闪光点。不管是你特聪明/特有钱/运气特好/还是其他,才能激活努力buff,与它共同撑起回报。 三、毕竟,离目标更近 好啦拍拍肩,我觉得没什么可沮丧啊。 有句话我们都听过: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失败。听上去特鸡血、特QQ签名,可蛮有道理。 刚才提到,努力是基数、是门票、也是个前置条件,没什么可说的。它有它的位置和权重,就算只占20%,若你只拿3,4分就躺在那嚷着努力无用,就矫情可笑了。 对大部分人而言,所有因素中,控制权最大的除了选择就是努力(当然,如果家里还有皇位要继承,或出手就是一亿小目标的,请…留联系方式给我)。 另外呢,有人爱较真,喜欢问,你觉得努力重要还是选择重要? 我想说,老妈重要还是老婆重要? 当然都重要啊! 两者根本不冲突好么? 凡事硬要做A or B的单选题,最好的结果是得到一个,更可能的是做题错误,两手空空。 有时换个维度,往往是新的出路。 在我眼中,努力还有另外一层意义:人是在努力中搏生机。 从上学、高考,到大城市开始奋斗,谁有目标啊?谁不迷茫啊?谁知道未来自己会怎样啊?只有一边拼命,一边碰壁,才能发现自己想要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尼采说,人生是一面镜子,到它里面去寻找我们自己,便是我们应当努力的第一目的。 「努力却得不到回报」,从某个角度看,我敬佩并羡慕有底气堂堂正正说出这句话的人。 活着就意味必须要做点什么,请好好努力。——村上春树《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