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法国最美的城市出过不少世界级大师 郑园园 年初,为了参加纪念雨果诞辰200周年的活动,记者到法国东部的贝桑松市参观,从而认识了这座古老、有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城市。 贝桑松是法国东部弗朗什—孔泰大区的首府,都伯河流到这里拐了个弯,仿佛电阻单位欧姆的符号Ω型,构成了古城三面环河,一面傍山的地理格局。贝桑松东邻瑞士,南接意大利,扼守着法国的东大门。 走在贝桑松的街道上,犹如行走在历史的长河中——这里步步有古迹,处处有历史。城边,那座建于公元175年的"黑门"是为了庆祝马克·奥莱斯国王凯旋而筑起的,历经两千年岁月风尘依然挺立;那布满青苔的石头阶梯,是古罗马时代的遗迹——一个能容纳两万人的露天剧场;山丘上,那座建于1674年路易十四时代的沃旁堡依然巍然耸峙,至今仍是法国最著名的城防工事;城里的旧式楼房,墙面用灰蓝色或白赭色的石灰岩砌成,它们在陽光下闪着美丽的光芒,显示着迥异于工业时代的风貌。 贝桑松,历史在这里走过,造就了一座不同凡响的古城。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以贝桑松为背景。小说主人公于连跨过贝桑松的吊桥,走进城市之时,欣赏着该城的美景,一动也不动地凝神思考。于连心想:"贝桑松不仅是法国最美的城市之一,而且它还拥有那么多富有热情、富有思想的人们。"19世纪、20世纪是法国社会各种思想交汇激荡、艺术活动异常活跃的时代,贝桑松名人辈出。在这块土地上诞生或居住过的思想家、作家、画家、科学家,后来不少成为世界级巨匠,中国读者熟悉的有:乌托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傅立叶,经济学家、无政府主义创始人、社会改良主义理论的创始人普鲁东,画家库尔贝,诗人马拉美,19世纪天才的科学家巴斯德,还有电影的发明人、在贝桑松度过了青少年时代的卢米埃尔兄弟 在所有名人之中,给贝桑松带来最大光荣的,无疑是大作家维克多·雨果(1802—1885)。作为这位文豪的出生地,在2002年纪念雨果诞辰200周年的活动中,可谓风光无限,甚至引起了其他城市的嫉妒。它们质疑贝桑松独霸雨果的权利,因为这位大文豪生前在贝桑松只待过短短的6个星期。不过贝桑松市对这些质疑毫不在意,因为他们手中有一张如假包换的铁证——贝桑松市博物馆里保存的1802年的雨果出生记录。 原来,雨果的祖上不是贝桑松人,甚至也不是弗朗什—孔泰地区人,1802年2月26日,雨果诞生在贝桑松城通衢街140号的一幢3层小楼里。他出生在贝桑松纯属偶然。雨果的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将军,他驻守贝桑松时,小雨果降临人间。雨果出生6周后,他的父亲奉调前往马赛,襁褓中的雨果随父母及两个哥哥离开了这座城市。雨果活到83岁,终其一生没有回到过出生地。但是,他在他的诗集、小说、剧本中,不止一次提到贝桑松。 贝桑松,名人在这里走过,伟人的光辉照耀着它。今日你漫步在贝桑松,与雨果相联系的纪念地比比皆是,不过100多年前,贝桑松却不怎么欢迎这位大师"回家",围绕着是否给雨果立雕像等问题,还发生过不少风波。 1901年11月,为筹备雨果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市议会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征集设计方案,竖立一座雨果雕像,但一股反对雨果的势力完全不同意这个计划。一位市议员陈述反对理由时说,收藏家吉古把他收藏的油画全都赠给了贝桑松,但是雨果什么也没给过自己的家乡。这种浅薄的说法自然遭到众人的反对。从物质馈赠的角度看,雨果、巴斯德、普鲁东等人,都没有给贝桑松留下遗产,但他们留下了光荣,留下了一份无可比拟的精神财富! 雕像事件的消息传出后,以左拉为首的众多法国作家给贝桑松市长写信,表示他们愿意为纪念不朽的雨果尽一份力。挪威剧作家易卜生也从奥斯陆写来法文信,说他真诚地向贝桑松光荣的儿子致敬。贝桑松终于战胜了短见,在雨果百年冥诞之际举行了雨果雕像奠基仪式,雨果故居前的小广场,也正式更名为"雨果广场"。 从此,白色的大理石雨果雕像成为贝桑松一景,世界各地的雨果学者和雨果崇拜者千里迢迢赶到贝桑松瞻观。如同灿烂的星辰,雨果照耀着贝桑松,他和巴斯德、库尔贝等众多名人一起使贝桑松的星空更加璀璨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