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如何优化你的直通车减少损失


  各位掌柜是不是经常思考一个问题?为何我们的直通车会经常翻到沟里?钱花出去了却连为什么失败都不知道。一些掌柜开直通车就是盲开,什么也不管,开不起来就是直通车坑钱,开起来了那就是自然爆款。其实如果我们先去测款就会就减少很多的损失。如果你的宝贝连最基础的开车标准都打不到,你的直通车注定会失败。开车的时候通常会出现哪些问题呢?应该如何去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简单实用的去优化直通车。
  开车的宝贝没数据
  直通车开车没数据的时候,基础权重低就是他的病症所在了。那么基础权重具体是指哪些呢?
  1.店铺动态分
  何为动态分?动态分分值的是描述,服务,物流三项数据。
  因为近几年的竞争越来越大。单品宝贝如果没有做好基础权重,那么在直通车中会很难获得曝光展现。官方对于流量把控的很严格,他希望每个流量都能尽可能的去成交,所以会把那些不受用户欢迎产品剔除。那么怎么分辨你的产品是否受到用户的欢迎?最简单的观察方法就是看店铺的权重分。最基础的店铺权重分是由店铺动销率,店铺转化率组成。而店铺权重分会直接影响到店铺的宝贝权重,
  那么我们这些分低的如何去优化维护?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宝贝的收藏,加购,浏览,回购,五星好评去提升买家体验,如果你想提升动态分,那么这些小项目必须做。有些朋友会说,那怎样去让客户添加好评?我的客户都很少评价啊。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去发短信,打电话,通过聊后期服务内容以及买家产品的购后访问。
  2.产品基础权重
  1)宝贝收藏人气
  各位掌柜可以打开自己宝贝的详情页一起看看数据。
  如果店铺的收藏人气是0-50,开启直通车后会根本没有数据,除非你愿意出高价去竞争展现位。那么怎样才能降低我们的花费呢?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去做宝贝的收藏加购,将宝贝的人气提升起来,才能在开车时候100%有数据。而且搜索引导访客也会随之提升,当你店铺每天的自然流量达到20以上,就可以去测款了,并且不会花费很多钱。
  当我们的收藏人气在50-100。这个时候我们就已经形成了宝贝的基础权重,开车时候就会有展现。如果有展现没点击,或者点击率差呢?当点击率在2.2%以下,就说明了我们产品的款式不行,这时候直接换产品就好了不用多费精力。当点击率在2.2%以上时我们就需要更换主图,一个好的主图也会吸引大量的点击,还有一点就是要控词。
  如果我们点击率达标了,展现却不达标,就说明我们出价太低。花费在2块以下时候我们可以加高价格。如果加到了4块以上还是没有展现的话,那么就只有三种情况。
  1.市场竞争太大
  有些类目的一些推广关键词本身的竞争就很大,市场价格超高。所以你也只能出高价了。
  2.宝贝人气权重低
  做一下基础加权
  3.时间折扣低
  设置的时间折扣60%以下,就可以适当去提升折扣。要是达到了80%,出价3块以上都还没展现的话,那就是基础权重低了。
  那么我们测款数据到了多少才算达标?
  1.推广关键词每日300-500的展现
  2.单个宝贝每日3000的展现,
  3.单个宝贝3%的点击率
  4.测款过程中,最少使用10个关键词,不多于20个关键词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权重积累阶段千万不要做任何修改宝贝的操作,特别是宝贝测款时候一定不能修改宝贝。
  直通车测款过程中的维护-微调。
  有些宝贝搜索权重高,展现量高,点击率却很低。这是个不好的情况,当点击率过低之后,就会影响计划权重了,权重降低我们为了去争展现就会调高出价,从而导致扣费的增加。
  影响点击率的因素有三种
  1.款式不行
  2.图片不行
  3.关键词出价太高。
  我们可以看一个公式。点击率=点击量/展现量。假设展现量增高,那么点击率就会降低。肯定有掌柜问点击量为何是固定的?我们要知道一个图的被点击机率他就是固定的。所以当展现量超出不是很多时候我们可以每次降2毛。如果展现量超高,比如到了2000的展现量,而点击率在1.2%以上,那么就可以每次降4毛。以减少展现来增加点击率。
  在平均点击花费达到一个比较低的阶段后,我们就可以进入直通车开车第二阶段-直通车数据优化。数据优化分为三大项1.精准时间优化 2.精准地域优化 3.精准人群优化
  地域的优化可以查看直通车报表的地域列表分析成交,收藏加购转化等数据来选择我们去投的地域。
  在我们分析出交易时间,年龄性别,就可以开始调控溢价范围和投放地域啦。
  这篇讲解的很细,非常开心大家能耐着性子看完。其实开车翻车无非就是这些问题。根据本文结合自己宝贝的实际问题去改进,相信你就是下一位老司机。
  小编推荐:2招教你优化直通车点击率!
  本文"如何优化你的直通车,减少损失?"为卖家资讯编辑编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转载于:卖家资讯http://www.maijia.com/news/article/367553)
网站目录投稿:冬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