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子,战国时期道教代表人物,大开悟者,成道的人,作品非常的多,非常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索专研 · 意译者-严园,81年出生,明心见性的开悟者,道海禅心网开创者 · 庄子的年代太久,意译起来比较费劲,只能保证意译在同一境界。 南伯子葵问乎女偊曰①:"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②,何也?"曰:"吾闻道矣。"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学邪?"曰:"恶③!恶可!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圣人之才而无圣人之道④,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几其果为圣人乎⑤! 南伯子葵向女偊问道:"你的年龄已经很大了,可是你的面目神气却像孩童,这是什么缘故呢?女偊回答说:"是因为我用身心来听闻成道的方法" 南伯子葵说:"道不是不可以靠"学"来学得的吗?" 女偊回答:"不,,不是这样,是因为你还未准备好成为可以学的那个人, 卜梁拥有准备成为圣人的品行德行和一定的定静慧功夫,而没有成为圣人的方法,而我有成为圣人的方法而没有准备成为圣人的品行德行和一定的定静慧功夫,如果我把方法交给他,那他最后几乎必成圣人. 不然,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吾犹守而告之⑥,参日而后能外天下⑦;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⑧;朝彻,而后能见独⑨;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 如果不是这样把成为圣人的方法交给拥有准备成为圣人的品行德行和一定的定静慧功夫的人,结果便可能不是这样了.(对方未必会修成).我慎重地思索再三,然后把方法告诉他,定静以参,一段时日,直到不受外界一丝一毫的影响, 守住这种程度后,我在这基础上往内继续精进,七日后,达到心外无一物, 守住心外无一物的境界后,我在这基础上再往内继续精进,九日后,达到一丝念头都不再生起的境界, 守住一丝念头都不再生起的境界后我又继续精进,达到心清明神朗透彻(朗月般透彻) (又如朝阳初生, 照彻大地,笼罩在一片大光明中),的境界,守住这一境界后,"见证"(不是指我们的六感眼睛等)到绝对独一无二(超越二元对立,唯一的存在)的道,见道之后便不活在时间里面, 不活在时间里之后证入无死无生(超越梦中轮回). 杀生者不死⑩,生生者不生。其为物,无不将也(11),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12)。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 生生不已的道怎么也毁不去,生生不已的道怎么也无法在梦境中生成,.道是唯一的存在,(像物质一样具体),没有什么东西战胜得了祂, 没有什么东西阻碍得了祂, 没有什么东西毁灭得了祂,没有什么是祂所达不成的,祂可以叫做撄宁,.( 撄-先天之天(初始便已存在的道), 宁-心的大安宁,大平安), 觉知顺应初始便已存在的道,和拥有大安宁这样的人,最后便回归于道,与祂一样了. 南伯子葵曰:"子独恶乎闻之?"曰:"闻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洛诵之孙闻之瞻明,瞻明闻之聂许,聂许闻之需役,需役闻之於讴,於讴闻之玄冥,玄冥闻之参寥,参寥闻之疑始(13)。 南伯子葵说:"这些法你又是从哪里证得来的呢?, 女偊说:"首先呢,要疑始,先从对这个梦幻世界的真实性怀疑开始,然后参寥,仔细反思周边的人事物,通过方法道理来对比觉察,然后玄冥,定静入冥想禅定,然后於讴, 明白道理,然后需役,强行练习,然后聂许->瞻明->洛诵->副墨,付诸行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实践,逐步明了,反复印证,最后融入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