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中国传统管理哲学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上帝把六只饥寒交迫的猴子安排到一座山上,让它们看管那里的桃园,每日只供它们三顿饱餐。他们的工作就是看桃、摘桃,并把摘下的桃子及时送到上帝那里去。临上任前,上帝给它们开了一个会。上帝说:"从此以后你们就是一个集体了,你们要团结互助地做好本职工作,不能少收一个桃子,更不能弄丢一个桃子。"上帝为它们做了分工,大猴子和二猴子是领导,三猴子和四猴子是管家,五猴子和六猴子是只管干活的奴才。六只猴子就这样被分成了三等,当领导的只下命令不干活,威风得很。当管家的只是看门望院收收桃子,也挺潇洒。而当奴才的就是受苦的命,所有的活都得由它们去干。可是,哪只猴子都想潇洒威风,谁也不愿意去挨苦受累,它们就都想当领导。大猴子为了保住大领导的职位,处处看着二猴子,怕它有夺权之心,怕它有过己之处。谁与二猴子密切来往,它就以为谁是二猴子的亲信,它就要想着法地整治它,处处给它难堪。二猴子不甘心总居于人下,它也想当大领导。它也处处看着大猴子,它要抓住大猴子的把柄,要找机会把它拉下来。二猴子看见哪个猴子和大猴子来往,它就以为那个猴子去到大猴子那里告它的状,它就也想方设法地整治它。大猴子拉拢其它的猴子,想巩固自己的势力。二猴子也拉拢其它的猴子,想把大猴子推翻下台自己当大领导。而其它的猴子非常难办,和大猴子走得 太近了,害怕哪一天二猴子一下成了大领导,那还有它们的好日子过吗?可是要与二猴子来往得太密切,又怕得罪大猴子,它们同样会遭到大猴子的整治。在对大猴子与二猴子的态度上,三猴子和四猴子有很大的分歧,三猴子认为大猴子不会这么快就下台,所以他努力讨好大猴子,并想挤掉二猴子,它好当上二 领导。二猴子看出了三猴子的心思,它终于发现三猴子偷吃了一个桃子,就当众举报,要求大猴子按山规处理。大猴子没有办法,秉公给三猴子降极,让它当了二管 家,而四猴子自然而然地成了大管家。通过这件事,四猴子认为二猴子有本事,很有可能会成为大领导,它对二猴子亲密起来。大猴子一看这还了得,它鼓动三猴子要报仇抢回大管家的职 位。不久,三猴子就发现四猴子偷了桃子送给了二猴子。大猴子大悦,它按山规把二猴子贬为管家,把四猴子贬为奴才,三猴子一越升职为二领导。五猴子因此从奴才升为了管家,但它也想当领导。后来,它发现大猴子和三猴子这两个领导都偷吃山里的桃子。它趁着往上帝那里送桃子的机会,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上帝。上帝大怒,他决定让对自己忠心耿耿的五猴子当大领导,其余五个全做奴才!宣布完这个决定,上帝问大猴子和二猴子:"你们为什么会有今天的结果?"大猴子说:"我没踩住下边。"二猴子说:"我没挤掉上边,也没踩住下边。"上帝叹了一口气又问其它的猴子:"你们说怎样才能升官进职?"三猴子说:"一定要搞臭上级,它们是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只有它们臭了、掉了,自己才能有发展的空间。"四猴子说:"一定要踩住下级,别让下级暴露才华和能力,踩不住它们,自己迟早会被他们挤掉。"上帝看了看六猴子,它挠了挠脑袋说:"你们说的都不对!当领导保住现状最为重要,只要在领导的位置上多呆上一天,自己向上发展的机会就会多上一分,所以要想方设法让自己坐稳位子才能有升官进职的希望。"上帝笑了笑又问五猴子:"你说呢?"五猴子意外地当上了大领导,它高兴得很,它根据自己的经验说:"要想升官进职一定要做到内紧外松,对外你要不能让别人看出你的升职野心,以 免你的上级踩住你不放,但你自己却要时时努力;只要上边忽略了踩你,下边又认为没有必要挤掉你,你就一定会在努力中脱颖而出。"上帝看了看这六只猴子,叹息道:"你们整天不做事净整事,那工作还会干好吗?干脆,你们全都下岗吧!"这树为什么都秃了?傻样!有这么多猴子,树还能不秃!
  "混序"这两个字,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最早由迪伊?霍克提出来,他把"chaos"和"order"合成一个词"chaord",中文把它翻译成"混序"。迪伊?霍克是60年代美国一家银行的职员,他之所以提出这个概念是因为他做了一件事。以前美国的信用卡都是银行自己发自己的,相互不兼容,平常人们出去买东西要带很多信用卡,很不方便,这就是工业时代组织之间缺乏协作,完全的竞争把社会商业割裂的集中体现。迪伊?霍克就想能不能有一种信用卡在全美国都能通用,当他后来成为银行高层之后,就承担了这个工作,致力于把各大银行组织起来形成一个联盟,共同使用一个信用卡,在他的持续努力下,VISA卡诞生了,不仅覆盖了美国的各大银行,后来全球的银行都纷纷加入,这样我们手持一张卡走遍天下都不怕了,可以说迪伊?霍克是全球的信用卡联盟的创始人。他做这件事的方法,一定是跟传统的方式不一样的,是对传统的信用卡组织和运作方式的颠覆,最重要的是在做这件事的时候他创造了一种模仿生态圈的"混序"组织结构,这在他创立了VISA之后总结的一本书《隐形VISA:面向未来的混序组织》中有详细的描述。模拟生态系统的混序管理为什么迪伊?霍克能做成这件看似不可能的事呢?因为他从小生活在美国的一个小镇,很喜欢大自然,而且善于思考,所以最早在面对这样一个不可能的任务时,他把自己对大自然的哲学思考和想象融合了进来,常常给自己设问,"为什么人类组织不能像热带雨林那样运作?""为什么不能模仿自然生态的概念与方法?"。我们都知道,大自然没有控制者,没有领袖,也没有权力中心,是一种看似无序其实又有序,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的状态,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根据自己的习性各自发展与进化,看似是独立、分离的,但彼此之间又有内在联系,既竞争又合作,自然生态的运作没有一个主宰但却井然有序。迪伊?霍克就想能不能形成这样一种组织联盟,既保持有序和相互联系的内在机制,还能够与人类的心灵与精神保持和谐,而且没有所谓的权力中心、没有CEO,没有上下级,每个参与的组织都是一个独立整体,但同时又是一个更大整体的一部分,这样就把人类社会的组织构造成像大自然的生态一样。当时还有一个驱动力让迪伊?霍克决心要创立一个"混序"组织,这个动力来源于他对权力—层级组织的反抗。银行的经历使得迪伊?霍克亲身体会到现代工业时代的组织对人性的压抑和创造力的束缚,这对他的刺激很大,他认为工业时代的组织方式对个体自由和活力的压制是非常残酷的,这让他生起了创造一个更和谐组织的初心,所以他通过哲学思考,加上从与大自然的密切联系中获得的灵感,创造了VISA这样一个混序组织。你要问VISA卡总部在哪?不知道。VISA老板是谁?也不知道。但VISA确实是不折不扣的全世界最大的组织之一。VISA在全球有2.2万个各类银行和机构会员,签约商业机构超过2000万家,十几亿人使用,每年有4万亿美元的交易金额,处理1000亿笔以上的交易,几乎就实现了迪伊?霍克当初的理想,不再是一个传统的正式组织,而是像大自然一样运作的庞大生态系统,虽然是人造的组织系统,但又非常贴合大自然共生共荣的协同规律。另外,还要补充一点,迪伊?霍克在上世纪70年代创造这个混序组织的概念时,是没有互联网和信息社会这些东西的,所以通过创立VISA而诞生的"混序"观念完全是凭着信念和哲学思考。这种通过模仿生态系统,把众多组织放在一个合作共赢的平台的做法,在当时是远远走在了时代的前列,是对当时传统的工业社会,以技术分工和泰勒式的科学管理为主的传统观念的一个颠覆,因为当时(包括现在)的主流是以命令和控制为主的垂直管理的组织方式,但这确实有悖于人性,而且对人类的社会圈、生物圈产生了破坏和伤害,迪伊?霍克希望借助这种类似生态圈的观念,建立这种"混序"的新型组织,就像人的身体、大脑以及自然界的生物一样,可以自我管理、自我组织、自我发展,通过这种方式显示出人类社会也可以像生物社会一样,呈现出"有序的混沌",在这种状态下能够让人类的才智和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既保持一定的有序,又能够自由,
  彼此相联系,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更高级的人类社会组织形式,来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和中国道家思想渊源甚深的混序管理小七认为迪伊?霍克提出的混序,是2500年前种下的中国道家思想的种子,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开的花结的果?那是因为在这种混序思想里蕴含了"无为而治"的道的思想,混序理念中最关键的内核,就是去掉权力中心和等级,以平等的会员身份,互相以协议的方式共同来维护组织,这与现在大家强调的,要在互联网时代建立生态系统,形成一种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共同和谐发展的理念是非常吻合的,也就是为什么"混序"会成为我们这个时代被重新唤起的管理哲学。我们从迪伊?霍克提出"混序"思想的背景来看,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他的思想是来源于"无为而治""天人合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不管你是否认识到,观察到,它都是存在的,甚至是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它才发挥作用。所以从"混序"思想最根本的内核来看是道家思想的延伸。从迪伊?霍克对混序组织阐述的观点,比如自组织、自我协同、相互妥协、不能是一方压倒另一方而是一种相互的自适应等,这些理念与道家的"天人合一"是一致的。道家有一个观点是"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大自然是实时地处在一个自然而然的状态,任所有生物自生自灭。在哥斯达黎加,有一种海龟为了繁衍后代,每年6月份会集体到海滩产卵,一次上岸几十万只海龟,为什么这么做?因为从蛋里孵化出来的小海龟要从海滩爬回大海,这短短几百米的路程中95%的小海龟会被等候着的兀鹫和螃蟹吃掉,只有足够多的小海龟(上百万计)一起爬向大海时,才有可能让5%的幸运儿存活下来。
  这种集体产卵以巨量的牺牲换来少量后代存活的方式就是生物进化留给海龟的生存之道。假设大自然有一个最高权威在管理世界,当兀鹫和螃蟹吃小海龟时,它觉得不忍心横插一杠放走了小海龟,那么海龟岂不是要泛滥成灾,以海龟为食的兀鹫和螃蟹岂不是要灭绝?可以说对小海龟的仁爱就是对其他依赖小海龟而生存的动物的残忍。如果是这样管理,那世界上的物种早就没有了。大自然之所以能产生令人震惊的多样性,就是因为它在本质上是开放的,生命不会仅靠最早诞生的那几个基因产生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化,相反是要尽可能多地创造新的基因,可变的基因,以及一个更大的基因库。生命的特征之一就是不断拓宽自身的生存空间,大自然就是一个不断扩展的可能性之库,是一个开放的大千世界。因此真正在做管理时,要像大自然一样,不能以个人的偏好、立场,不能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方式去进行管理,因为这样的就会陷入一个比较短期的出发点,会用权力去干扰一个长期发展的规律。比如对于人类来说,我们觉得自己很有正当性去砍伐森林,因为我们要靠森林来存活,获得资源,这是天经地义的,但森林被过度砍伐之后会给我们带来灭顶之灾,因为水土会流失,会引起荒漠化、沙尘暴等。再比如我们现在说的霾,也是我们人类没有体会到只有与天地自然和谐共处才能长久发展的自然规律,由个人追求物质生活利益的短视行为造成的,大量的尾气排放、大量的工业化生产和污染,最后还是会把自己的后代给杀死。所以通过回顾一下道家的思想来看迪伊?霍克提出的"混序",确实发现混序中有道家的根,道家的思想和混序的理念都不把世界看成是简单、机械的,像工业时代那种精密的机器一样(比如像泰勒提出来的科学管理,每个员工的动作进行分解,科学化,像钟表一样精密,还有像福特汽车的创始人亨利?福特说的"我想雇佣他们一双手,结果他还带了一个脑袋")。他们都反对在工业社会中仅仅把人看成工具和手段,看作是机器的延伸(比如原来都把人称作人力成本、人手、人工,近几年好一点,叫人才、人物,有点回归了人的本性)。道家思想和混序理念让我们认识到人本身是人要发展的目的,而绝不是手段。因此在互联网时代,组织正在朝向消除大机器思维的方向发展,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组织每向生物集群推进一步,都是向生命推进了一步,虽然这意味着失去了一些机器所具有的冷冰冰但却快速且最佳的效率,但大多数情况下组织会在控制与适应性中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最有利于工作的状态是部分控制和部分仿生态系统组成的"混血儿",也就是"混序"状态。万物根据自己的习性各自进化发展,看似相互分离,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整个世界从诞生以来一直都是按照自己的规律有条不紊地发展,看似混乱,看似无序,实际上内在是有序的,在这个过程中,最核心的神秘的灵魂和力量就是所谓的"道",这是有内在规律的。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不要轻易地完全用人为的力量进行全方面的控制和用强有力的权力来干预,就能让我们的组织创新的持续性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这就是为什么说"混序"思想是2500年前的"老子"思想在中国生了根,在西方开了花结了果,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混序的理念体现了道的思想"。
  文化体现一个社会的成功。随着人类文明几千年的历史演进,在解决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上,越来越多的西方社会科学界的学者把目光转向文化因素。当代西方学者丹尼尔帕特里克莫伊尼汉(Daniel Patrick Moynihan,1993)关于文化在人类社会的地位有最明智的一句话:"保守地说,真理的中心在于,对一个社会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是文化,而不是政治。开明地说,真理的中心在于,政治可以改变文化,使文化沉伦。"
  一、中国管理思想中的"法"与治理:法者,国之权衡也,治道具矣从西方管理思维的角度看,最初法治是组织运行的核心保证,特别是组织的制度体系,比如,严酷的奖惩制度是建立在经济人或工具人基础上施行的。中国历史人文管理思想有其独立思维形式。对于法的强制性法家强调"法"和"刑"的结合。他们认识到,使法有别于道德或"礼"等行为规范的最重要特征,便是法是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其后其后盾的,违法的后果,便是国家施予刑罚。《管子》说:"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之所悬命也";"法者,天下之程序也,万事之仪表也"。《慎子》说:"有权衡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尺寸者不可差以长短,有法度者不可巧以诈伪。"《商君书》说:"法者,国之权衡也";"先王悬权衡,立尺寸,而至今法之,其分明也"。《韩非子》进一步指出,法不单是行为的标准,更是纠正不当行为的一种建设性的力量:"椎鍜者,所以平不夷也。榜檠者,所以矫不直也。圣人之为法也,所以平不夷,矫不直也。"《韩非子》说:"法者,宪令著于官府,赏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在法家眼中,赏罚是法的实施的必要和有效的工具,这个观点乃建基于法家的类似近代功利主义哲学的人性观。《管子》说:"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弗就,见害莫能勿避。其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继日,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也。渔人入海,海深万仞,就彼逆流,乘危百里,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故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渊之下,无所不入焉。"《商君书》指出:"民之于利也,若水于下也";"羞辱劳苦者,民之所恶也;显荣夫乐者,民之所务也";"人性好爵禄而恶刑罚";人既然有这些共通的好恶,"故民可治也",就是通过法定的赏罚来导引他们的行为。《韩非子》说:"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二、中国历史管理思想中"法"外"人文秩序":"道"之所存,万法所在儒家的《中庸》提到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探讨的是一个秩序的场,这个秩序的场是根据大的规律,即"中道"加以分析的;《周礼》所说的"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个中道理均出于此。"中道"与"和合‘‘,均是保证组织与社会秩序运行的一种精神理念形成的合力,也就是整体的场。但是,我国古典哲学思维谈该问题是从人文社会的本体性出发研究其客观性。而西方早期实验主义心理学的探讨则是从人性的物理性出发研究该问题。东方管理治国理政观汲取了传统文化的和谐管理精髓,蕴含着和谐社会管理的现代理念。如儒家最重视的是人,提出"民为邦本"的人文思想,其实质就是强调"人民"对统治者、对社会的重要性。在儒家看来,政权的巩固、统治的稳定取决于民。统治者要听取民众的意见、体察民众的心态、解决民众的心愿。这种重视民与官之间关系的开明政治主张,不断得到发扬光大。作为社会主体的每个组织,都必须新生人民群众的意愿,按照社会公众的要求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在确定策划、评估以及塑造形象等问题上,都要重视公众意向调查,倾听公众呼声,吸收公众合理的意见,而且尽量吸收公众参与,接受公众监督。中国儒家思想主张处理人际关系时,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遵循"和为贵"的人际交往原则。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注重人的道德修养,强调通过合乎礼仪的行为方式去实现"人和"。孔子强调"礼之用,和为贵"、"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讲的就是凡事要讲礼制不要强加于人。处理上下关系时,"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处理外部关系时,"德而不孤,必有邻"、"远者悦,近者来"。孟子对"人和"作了发挥,提出著名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人和成为时、地、人中最重要的关系原则。之后,出现了许多"人和国安"、"和气生财"、"两和皆友,两斗为仇"等治国经商的名言,而且这些观念皆已深入人心。《管子?霸言》:"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孔子《论语?顔渊》:"仁者,人也"。"仁者,爱人"。《尚书?五子之歌》:"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春秋?榖梁传》:"民者,君之本也"。《孟子?尽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离娄上》:"得民者得天下,失民者失天下"。《孟子?公孙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关尹子?三报》:"圣人不以一已治天下,而以天下治天下"。宋?陆九渊《与陈书》:"民为邦本,诚有忧国之心,肯日蹙其本而不之恤哉?"《元史?岳柱传》:"民为邦本,伤本以敛怨,亦非宰相福也"从现实性上来说,从文化世界在现实生活中先于人、自我表现生命的存在上来说,它是人的价值的意识发生、建构的唯一本原"。"但是即使在人性个性存在以前,你的只有先天性,而先天性是可以教化的。在教化之前,人文价值意义的各种表现形式由于历史的沉淀已经在人文世界中存在,这种人文价值意义。所以,个人获得理解与教化的结果如何只有从这个本原出发,我们才能说明人的价值意识是如何发生、建构的,才能揭示人的现实存在及其本质"。
  猜您感兴趣:‍‍‍‍‍‍‍‍职业经理人网 ‍‍‍‍ 领导艺术‍‍‍‍领导力提升CEO 企业管理
网站目录投稿:涵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