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鹿儿岛,23岁时离开故乡来到京都,27岁时与7个朋友共同创建了京都陶瓷公司。"京瓷"现在已成为一个大公司,日本国内员工有1.4万人,加上海外,共有5万多名员工。 然而在27岁之前,我的人生却充满挫折。第一次挫折是初中升学考试失败,第二年报考同一所学校再次落第,只得进了一家"垫底"的学校。高中毕业第一志愿落空,只考上了家乡的鹿儿岛大学,毕业后参加就职考试,每次都不合格。于是我便萌生了甘愿成为"知识浪人"的想法,与其生活在弱肉强食的不合理社会,还不如在人情事理厚道的黑社会里厮混。 多亏一位任课教师介绍,我总算可以去一家公司上班,但却是一家濒临破产的亏本企业,薪水总是迟发,又没有奖金。不久,同事们一个个相继辞职,另寻他就,最后只剩下我一个人留在公司孤军奋战。我也很认真地考虑辞职的问题,但我的弟弟严厉地责备我,劝我打消这个念头,当时全家人都需要我在经济上予以支持,所以我只好留下来。 我常想,我的人生为什么不顺利呢?我是个多么不幸的男人,似乎被苍天遗弃! 我决定转变工作态度,寻找工作的乐趣,并在困难的环境中开创出一条路。我开始致力于研究,后来终于有了惊人的成果。由于那家公司没有特别杰出的人才,因此我就显得极为突出。上司的称赞使我工作得更加起劲,由此进入了良性循环。终于,我通过独特方法,首次在日本成功合成、开发了应用于电视机晶体管里电子枪上的精密陶瓷材料。后来,我就创办了京瓷公司。 人生成就= 思维方式× 热情× 能力 资质平庸的人如何才能取得非凡的成就呢?答案在一个简单的公式里: 人生成就= 思维方式× 热情× 能力 人生或工作的结果是由这三个要素用"乘法"算出的乘积,绝不是"加法".这就是现实:平凡人若是辛勤努力,并怀着正确的态度和追求成功的热情,的确要比有才华的人甚至是天才获得的成就要大。 我之所以并不器重才子,是因为才子往往倾向于对今日等闲视之。才子自恃才高可以预测未来,就不由得厌恶像乌龟那样缓慢地度过一天,希望像脱兔似地走捷径。但是,过于急功近利往往容易在意料不到之处栽跟斗。 迄今为止,众多优秀且聪明的人才进入了京瓷公司,也正是这些人才,以为公司没有前途而辞职,所以留下来的都是不太聪明的、平凡的、无跳槽才能的愚钝的人才。但是,这些愚钝的人才在十年、二十年后都晋升为各部门的干部或领导。是什么让他们这样平凡的人变成了非凡的人才呢?是孜孜不倦、默默努力的力量,亦即脚踏实地地度过每一天的力量,是坚持使平凡变非凡。 也许因为我是做技术出身的,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养成了一种经常扪心自问的习惯:"这样行吗?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从这个观点来看,即使对待一件琐事也有很多发挥创意精神的余地。 对于细小的事情,想方设法进行改良的人和没有这样做的人,从长远来看将产生惊人的差距。就拿扫地这个事例来讲,每天反复琢磨如何扫得更干净、更快捷的人也许会独自成立承包清扫的公司并担任总经理。与此同时,得过且过、懒得想办法的人一定依然每天继续着扫地工作。 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 首先,在多数企业里,没有经营者向员工们提出"作为人何为正确"这个问题。而我思考的所谓哲学,却正是针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同时这也是孩童时代父母、老师所教导的做人的最朴实原则,要正直,不能骗人、撒谎等等。这么起码的东西,还需要在企业里讲吗?或许有人感到惊奇,但是正因为不遵守上述理所当然的做人的原则,才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企业丑闻。 第二个理由,所谓哲学用来表明企业的目的,也就是要将这个企业办成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同时这种哲学还要表明为了实现自己希望的企业还需要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京瓷公司刚诞生的时候,员工还不到一百。面对他们,我反复强调,要把京瓷这个公司办成西京原町第一、中京区第一、京都第一、日本第一直到全球第一的企业。 但是说实话,在说出这种梦想的一瞬间,我自己心中也存有疑虑。然而即便如此,我却依然向员工描述我的梦想。员工应该如何思考、如何行动,从思维方式到工作方法都要加以指明。也就是说,必须在企业内确立指明方向的哲学,全体员工朝着这个方向共同奋斗。 因此在我的哲学中,"树立远大目标,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把自己逼于绝境""极其认真地生活",这类表达克己严肃的思维方式和人生态度的句子随处可见。我从年轻时开始,就强烈意识到必须确立远大目标,为了实现这个远大目标,必须具备在哲学中所提倡的那种严格的生活态度,并努力实践至今。 第三个理由,由于哲学可以赋予企业一种优秀的品格,就像人具备人格一样,企业也有企业的品格。京瓷现在在全世界有很多生产的网点和销售网点,员工大部分是外国人,作为全球化企业,如何治人这个问题特别重要。 要想赢得外国人的尊敬,必须具备特别优秀的人格,就是具备做人的德性。这个"德"字超越国界,普遍适用,万国共通,不能以德治人,在海外企业的运行就无法成功。优秀的品格能够超越人种、语言、历史、文化的障碍,能够打动世界不同国家人们的心。 领导人的三重品质 中国明代的思想家提出,作为领导人,沉潜内敛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锋芒外露是第三等资质。也就是说聪明能干、巧言辞令,不过是第三等资质。不论是东方、西方,当今世界具备第三等才智的人被选拔为领导人,这种现象相当普遍,当然这种人会干事,作为员工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是他们是否具备充当集团领导人的优秀人格呢? 我认为现在的世界上许多企业之所以荒废,根本原因就是很多集团的领导人只具备第三等资质,为了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把具备第一等资质的人选为领导,这一点极为重要。 但是人的人格既不是与生俱来的,又不是永远不变的。人格会随时间变迁而变化,先天的人格或许因人而异,即使具备优秀人格的人,终其一生要始终保持你优秀的人格,确实极为困难。比如原来很勤奋又很谦虚的人,一朝权力在手,就变得傲慢起来,变得面目全非,这种事例不胜枚举。另一种人前半生与社会作对,但是历经风浪之后,以某事为契机,幡然悔悟,晚年变成具有优秀人格的人,这也是存在的。 既然是变化的,那么选拔领导人的基准就不能以这一时点上他的人格如何作为判断,所以我们选择领导人的时候,必须同样考虑怎样提升人格,怎样才能维持高尚的人格。 华盛顿的政界、企业界的要人对我的观点表示认同。阿布夏先生以乔治·华盛顿先生为例发表讲话。他说,美利坚合众国获得独立、取得飞跃发展的原动力就是因为具备伟大人格的乔治·华盛顿成了美国的第一任总统。当时美利坚合众国国会授予华盛顿极大的权力,如果将巨大的权力授予人格不成熟的人后果不堪设想,但是因为乔治·华盛顿具备优秀的人格,所以合众国国会排除反对意见,为了让他顺利贯彻自己的政策,授予总统巨大的权力,这一条写进了美国的宪法。 企业经营也是一样。在企业里经营者被授予极大的权力,但是这种权力的行使,应该是为了保护员工,为员工创造幸福;而不可以用来压制员工,不可以用来满足经营者个人的欲望。作为经营者自己要率先垂范带头实践这种哲学,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如果这样做,企业就一定能发展,而且能够长期持续繁荣昌盛。 牢记"有意注意" 某天夜里我去现场巡查,发现本应仔细观察的研究员正在打瞌睡,于是决定对研究所的领导和员工进行大换血,并起用了很多新员工,从根本上改变固定成员已经做了多年的组织。从常识上看风险很大,可是结果却很奏效。 对自己工作或产品的执着、在现场不懈怠仔细观察的激情,前任员工已经欠缺,而后任员工却具备,否则就不能开发新产品。这种严厉是生产产品时必不可少的。 有句话叫做"有意注意".就是指有意识地加以注意,认真地把意识和神经集中在对象上。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细小的事情,都"有意图"地凝聚自己的意识。 年轻时,我和部下的联络通过在走廊谈话的方式进行,此种应对方式后来出了问题,部下认为他确实说过,而我认为根本没有听到--这种事情发生过好几次以后,我取消了在走廊等地方接受部下报告的工作方式。 锥子是一种通过把力量凝集在最前端的一点上高效达到目的的工具。这个功能的核心就是"集中力".无论是谁,只要像锥子一样,集中全部力量在一个目标上,就一定能成功。 勇气才是真正的领导力源泉 有位美国记者问我,为什么京都半导体会如此成功。我想了一下,回答她说:"因为我们从来不因失败而处罚员工。"她的脸上写满疑惑,于是我再进一步解释。 假如我们的员工为了公司而接受一项挑战,结果失败了,且对公司造成相当大的损失,我们还是不会对他施以任何惩罚。因为,如果接受那项挑战是为了公司和员工的利益,而且大家都已经付出了真诚、无私的努力,就没有责罚的理由。 有时,一个员工在某项计划中遭遇失败,我们还是会立刻给他另一项任务,这使他相当吃惊。虽然前一个计划失败了,但是那个员工还是从中学到不少,并可以凭借过去的经验再向前迈进。 我们公司的座右铭是--"敬天爱人",只要是正确的事,而且有一颗真诚的心,何惧之有? 真正的力量与财富、名声或是体能无关,而是有勇气做正义之事。 小公司的老板通常充满干劲--能一眼看出生意契机、才能卓越而且明智审慎。从很多例子来看,他们也是决不屈服的人。大多数企业的经营者只要有才干和能力就可以经营了,然而,光靠这些并不能使公司屹立不倒。小公司的老板勇于冒险,并靠自己的才能来实现既定目标。但若被自己的能力所束缚,即使得到一时的成功,从长远来看,公司还是无法稳定成长。仅仅拥有缺少灵魂的力量,我们很容易沦为自己才能的奴隶。 做受欢迎的领导者不对吗? 京都半导体公司决定在世界各地成立区域总部时,我告诉各区域的最高主管,一定要有被人讨厌的心灵准备。我的意思是,正如父母必须以"严厉的爱"来管教子女一样,主管在实践"大爱"的同时,一定会遭到阻力。在挑战不断的全球市场,想要大受员工欢迎简直是一种奢求。我们随时都要有危机意识。 然而,受欢迎是一回事,创造和谐的气氛又是另一回事。即使是最受欢迎的政客,也有可能使国家陷入战乱。 日本式的管理曾一度受到全球的瞩目。对西方来说,他们很难了解日本的员工为何如此为公司卖命。因此很多观察家都下了一个结论:日本一定由某种神奇的管理体系。 部下对领导者的弱点相当敏感,很容易察觉出来。领导者若是不公正或怯懦,就无法让 大家产生信心。在你试着与员工沟通你的管理哲学时,你必须先填平阻碍彼此间了解的代沟。这些代沟可能来自年龄、生活方式和经验的差异等方面。 或许你希望自己和员工是同一个年龄层的人,这样你跟他们就有较多的共同点。你们的生活方式也许大同小异,但是身为经理人的你可以用相同的背景来指导员工,使他们更加理解你的想法。但在现实生活中,员工通常更像你的孩子--也就是与你隔了一代的人。因此,你越倚赖你那一代的传统和价值观,就会发现你的哲学越不容易被这些"新新人类"所接受。 如果想让年轻人了解你,你的理念必须是放诸四海皆准的原则,并可以回答:"对于一个人来说,什么是对的且应做的事?"如此一来,即使员工与你隔了好几代,也会赞同的。 年纪大一点的人常会感叹年轻人好逸恶劳。但是,不管是谁都有实现梦想的渴望。今天的年轻人如果找到了自己的梦想,即使是艰巨的挑战也不会吓倒他们。若是以这点为诉求,他们也会认同你的哲学。 难得来这世上走一回,你的人生真的有价值吗?无论如何,我要把自己对于"工作"的正确认识告诉这些年轻人:理解工作的意义,全身心投入工作,你就能拥有幸福的人生。希望他们务必懂得:劳动是医治百病的良药,工作能够克服人生的磨难,让你的命运获得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