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的风格特色,与其它门类的工艺美术作品是共通的。书画、金石、玉器、织绣历来是分为多种层次的,最高层次当属于艺术层次,中低档次的属于普及层次。艺术层次的工艺作品绝少匠气。紫砂艺师根据可塑性极好的砂料随心所欲地捏塑出各种造型,匠心独运,形成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同一时期的名工可以制出品味完全不同的作品,只有既具时代价值又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才称得上艺术层次的上乘之作。名家茗壶高矮的比例,线条转折都恰到好处,差一点就平庸,多一分就俗气,线条曲弧有时完全凭作者的感觉去控制。这种感觉来源于本人的艺术修养和长期的实践经验。鉴定传世的名家作品,特别是明、清两代流传下来的砂壶,首先要掌握的是这些名家所处时代的气息与烙印,综合考察作者一贯的制作风格品味。近现代的伪作多属技精而韵味不足,壶的神韵是艺术生命所在,这是只能感觉到难以 言喻的境界。 近些年来,经过众多相关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同时结合近年来地下出土物的印证,对紫砂壶制作年代鉴定的准确性已大有提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鉴别紫砂器。 从时代风格韵味以及款识的可靠性判断年代 由于紫砂器流传的时间并不是太长,考古发掘出土物又极少,各大博物馆的旧藏品也是很有限,绝大多数作品是由民间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因此可供鉴定参考的标准器并不多。 紫砂壶的时代风格特色,与其他门类的工艺美术作品是相通的,真正属于艺术层次的作品绝少匠气,可谓时代价值与艺术价值并存。历代紫砂大师们将可塑性极好的 砂料随心所欲地捏塑出各种造型,匠心独运,造出属于各自不同艺术风格的佳品。名家所制茗壶高矮的比例、线条的转折都恰到好处,少一点就平庸,多一分则俗气,线条弧度有时完全是靠大师的感觉去控制。这种感觉来源于他们的艺术修养和长期的实践经验。 当然,同一时期的名家也可以制作出风格完全不同的作品,可从其本质看,其笔法或刀法仍然具有他的一贯风格。由此看来,鉴定传世的紫砂名家作品,特别是明、清两代流传下来的紫砂壶,首先要了解这些名家所处时代的气息与烙印,综合考查作者一贯的制作风格。而近现代的伪作多数技术精到,但韵味不足。壶的神韵是艺术生命所在,这是只能感悟却难以言喻的境界。正如书画大家齐白石所说:"学我者死,似我者生。"所以不同名家的风格与气韵是我们鉴别紫砂壶的重要依据之一。 紫砂艺术大师制作紫砂壶的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在壶底或在壶盖、柄下端钤盖图章,或是用刀直接刻款。由于印章材料坚固,名人印章一般可以沿用多年,甚至终生都在使用,应该说印章款的鉴别是判断作者的直接依据。但是,制壶名家身后,其家人或门徒仍继续使用其遗存印章者也不乏其人,更何况仿制得惟妙惟肖的名人印章和仿制名家砂壶是同步而生的,对于这种高水平的仿品,稍有疏忽,就容易出现判断上的失误。印章的真伪固然重要,但切不可仅以印章对否就下结论,还必须结 合作品整体的风格综合判断。 在紫砂壶表面起装饰作用的文字包括款识和铭刻,可以用很多技法来完成,如刻、印、划等,它们包含着它产生的年代、制作者、使用者等方面的很多信息,这是断代认识上应当借鉴的依据之一。不同的时代,刻款的部位和方法也不尽相同。在书体的使用上,明代都为楷书,清代早期楷、篆并用,后期以篆书为主,亦可作为鉴别之要。 从造型特征及名家的制壶形制判断紫砂壶的年代 造型是最能体现紫砂壶时代精神的鉴定要素之一。紫砂壶从明代中期诞生至今,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粗犷到精细、从实用性上升到艺术性的发展过程,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生活习惯以及技术条件,因此生产的紫砂壶作品就有不同的造型特点及艺术风格。 鉴定紫砂壶,首先要明了各个时期紫砂壶造型的基本特征,以及紫砂壶演变发展的一般规律。例如,明代的紫砂壶造型多以方形、圆形为主,线条简约,壶体偏大,平实质朴,给人一种朴质的感觉。而清代初期的紫砂壶造型与瓷器一样,出现了专供宫廷皇家使用的精工细琢的宫廷壶,多以自然形与几何形为主。另有一些民间实用型壶类,壶形小、流短、小耳柄,形制小巧玲珑。清末及民国初期的砂壶造型款式增多,附加装饰也增多,以仿古代名家为主,在形制上没有多少创新。 名家制壶的造型大多各具特点。有的善制仿生壶,有的制壶不喜装饰,有的圆曲流畅,有的棱角分明。 如明人时大彬善制六方或六瓣壶、僧帽壶、高提梁壶等,落款多为楷书刻款,笔道熟练、有力,所制之壶胎色赭红,含有小泥粒,壶面一般光素无纹。当时有"千奇万状信出手""宫中艳说大彬壶"这类推崇的诗句。 又如清人陈鸣远善制仿生壶,南瓜壶、束柴三友壶、蚕桑壶、松根壶等是其代表作。陈鸣远之前虽有许多制壶高手,但都未曾跳出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三大名家 窠臼,唯陈鸣远将紫砂壶艺推向了又一个辉煌期。除了制壶,他还制作梅根笔搁、莲蕊水丞以及仿花生、核桃、竹笋、昆虫等造型的茶案陈设紫砂器,这是他独有的特点。 再如清代陈鸿寿(字子恭,号曼生)所创"曼生壶",一改当时附庸风雅、追求繁缛、因循陈袭、仿作模制的媚俗之气,集书法、绘画、金石于一身,设计出"曼生十八式"等独特壶型,又结识当时的杨彭年、杨宝年、杨凤年兄妹和邵二泉等紫砂名家,有设计、有制作,成为前所未有的一大特点。石铫(diào)壶、匏瓜壶、井栏壶、半瓦壶、葫芦壶等是他们的代表作。 这些大师不同艺术风格的壶型特征,都可作为我们今天鉴定紫砂壶年代与作者的重要依据。名人制壶,首先不可以逾越他生活和创作的时代,其次必然体现他一贯的 壶艺特色,展现出高品位的思想内涵和高层次的制作水准,否则,就有可能是伪作。从造型、作品的风格品位去认识作者,这个方法应该说是切实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