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原生家庭中的少年儿童,父母拥有高学历的比例越来越高。家庭教育理念也发生了变化,宽容、民主、陪伴的家庭教育理念认同度越来越高。但是压力过载的源头并没有消失:由"望子成龙"的心态出发,随意地将压力、想法、规划强加于孩子的做法仍然非常普遍。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出类拔萃,成为人中龙凤。父母对孩子这一朴素的期待和希冀本身并没有错,也无可厚非。但是,就如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考上北大、清华一样,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人中龙凤,大多数孩子都将成为普通人。如何让孩子一生幸福,过好普通人的生活,是所有父母应当首先考虑的问题。因此,要想孩子成为"人上人",必先成为"人中人",欲要孩子"成龙",先要孩子"成人"。 望子成人,首先要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当下,迫于沉重的学业压力和父母过高的期望,许多孩子没有了节假日,牺牲了自由玩耍的时间,导致视力下降、睡眠不足、食欲不振,身体素质堪忧。近年来,全国各地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结果显示,中国青少年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持续增长,而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质指标却持续下滑,青少年中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率呈递增趋势。 孩子成人,首先要成为一个身体健康的人,这是孩子将来从事繁重学习和工作任务的硬指标,没有健康的身体,万事皆空。因此,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有计划地引导孩子锻炼身体,让孩子拥有充足的睡眠,调节好孩子的营养膳食,保证孩子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同时,要注重发挥劳动在提高身体素质方面的作用,引导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力的家务活,让孩子在劳动中锻炼身体、增强体魄。 望子成人,还要让孩子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德者,做人之本。立德树人首先强调的是"德",只有"立德"才能"树人",无德便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可惜的是,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并不是每一个家长都明白,他们片面的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成绩高,就万事大吉,有的家长相信"人大心开、树大自直"的道理,认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然就拥有好品质,却不相信"小时不是人,到老难成人"的古训。事实证明,一个道德品质低下、自私自利的孩子,无论多么有才华,将来也难以有所作为。 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要引导孩子从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让孩子从小习得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亲情之爱,关心他人、服务社会的道德情操和热爱家乡、报效祖国的家国情怀。父母要以自己的表率作用和榜样力量,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追求真善美,拒绝假恶丑。 望子成人,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父母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物质需要,更要关心孩子的精神生活。近年来,因心理扭曲,孩子自杀、杀人的悲剧时有发生,曾轰动一时的"马加爵事件"以及近期让人不寒而栗的"北大学生弑母"案,其作案动机虽然有种种解释,但孩子心理扭曲当是主要诱因。这说明,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孩子,即使其走上了人生的顶点,有成龙成凤的可能,也不一定是一个完整的人,最终也会自毁前程。 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父母要懂得一点儿童心理学,从培养孩子的羞耻心、自制力、专注力、坚持力等基本心理品质做起,让孩子拥有阳光的心态、专心致志的做事态度和不怕困难、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并教会孩子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具备了这些过硬的心理品质,不仅能处理好自己的日常事务,也能处理好与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之间的关系,即使将来成不了一流人才,也可以生活得幸福美好。 望子成人,还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好习惯让人终身受用,是孩子成人、成长的必要前提。很难想像,一个连自己的生活起居都照顾不了的人,能够成为人中龙凤。古人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讲得就是这个道理。 在众多需要培养的习惯中,父母除了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之外,还要着力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思维习惯。读书是孩子人生之船扬帆起航的风和帆,能够助力孩子到达理想的彼岸;思考是事业成功的发动机,能够为孩子超越自我提供不竭的动力。无论孩子将来从事什么工作,有了这两种好习惯,即使成不了"人上人",也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一番不平凡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