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员工关系管理教学改革探究


  【摘 要】根据高职教育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笔者针对高职《员工关系管理》课程定位和课程所涉及的职业岗位群特点,探究如何在《员工关系管理》课程教学实践中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和职业素质养成,提出构建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教学模式,以使课程教学更具针对性,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色,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
  【关键词】能力本位;高职教育
  一、高职《员工关系管理》课程特点
  《员工关系管理》是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技术课,员工关系管理内容较多,包括劳方与资方的劳动用工关系、员工与同事之间的沟通协作关系、上级与下级的管理服务关系,这三对关系之间的参与人员多,空间广,变化快,弹性大,交叉多,不确定因素多,不容易设计再现相关的情景和任务。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工作活动情境涉及面不但广,而且复杂。课程组经过深入企业调查,结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特点和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取向,将本课程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从总体上划分为管理发展方向和专业发展方向两大类。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首次就业岗位一般为行政文员、行政助理、人事文员等基础岗位,工作1-2年后可以进入员工关系专员、人事专员、人事助理等专业性较强的专业岗位,3年后可以晋升到员工关系主管、人事主管等管理岗位或职业规划师、劳资关系顾问、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岗位,5年后可以晋升到人力资源经理岗位。
  二、《员工关系管理》课程改革思路
  《员工关系管理》课程特点以及本课程对应的岗位群和课程教学目标,课程组提出了全新课程改革思路:以就业为导向,以知识应用为基础,以多元教学方法为手段,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为主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培养学生员工关系管理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具有很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具备正确的劳动用工观念,具有很好的服务意识,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等职业素养,以及未来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搭建起职业能力培养平台,构建能力本位的《员工关系管理》教学模式。
  三、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员工关系管理》教学改革实践
  (一)设计基于能力本位的项目化教学内容体系
  培养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胜任今后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实现高职教育与企业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必须认真分析《员工关系管理》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工作活动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提炼出其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为驱动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内容体系。由于《员工关系管理》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工作活动情境涉及面不但广,而且复杂。在教学实践中,课程组深入企业调研,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反复研究,根据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工作活动特点,结合课程定位和授课对象特点,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员工关系专员、人事专员、人事助理、员工关系主管、人事主管、人事经理、助理人力资源经理。管理发展方向行政助理人事文员、行政文员、行政文员劳资关系顾问、职业规划师、心理咨询师、员工关系专员专业发展方向行政助理、人事文员、行政文员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学模块作为课程教学内容,即认知员工关系管理、劳动关系管理、员工沟通管理、员工使用管理、员工权益保障、员工义务管理、员工满意度管理、裁员与离职管理、劳动争议预防和处理,据此选取相应的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境。在教学内容设计中,始终坚持以工学结合为主线,教学做考一体化,立体打造学生职业能力,体现课程结构与业务流程、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课程目标与职业能力的有效对接。
  (二)构建基于能力本位的多元立体教学模式
  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项目内容特点和要求,結合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于理论学习能力、形象思维强于逻辑思维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融体验教学、任务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角色扮演、观摩调研等多种教学方法为一体。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中心和以情境现场为中心,把知识融于项目中,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师关注的重点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结合岗位工作活动特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兴趣来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项目,使学生在项目的引领下主动探索知识,训练专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素养,形成"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新模式。为了突破传统的以个人学习为主的学习模式,我们推行团队学习。引导学生根据性别与个性、动手能力、学习能力等因素进行异质分组,让具有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能力特长的7-8位同学组成一个项目小组。在项目小组中让他们进行团队学习,相互配合,共同钻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主动性和互动性,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既高效掌握了职业岗位群所需知识,又提升了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等职业能力,还培养了学生人际沟通、团队合作等职业素质。
  (三)创新课程考核方式,构建多维立体的考评体系
  课程组对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设计了具有创新性的多元化和开放性的课程考核体系,将学生完成各项目任务的过程及其结果一起纳入课程考核体系。每个项目任务完成后,首先由项目组长(由项目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对小组成员进行评价,从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职业素质四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然后由各项目小组推荐代表(每次推荐不同人员)组成评委组对各项目小组项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评,具体考评项目、考评指标(以编写劳动合同任务为例)。最后由教师根据公式计算每个成员的最终成绩(个人最终成绩=小组成员个人成绩60%+所在小组成绩40%)。期末本门课程学生个人总评成绩由各个项目任务完成成绩加权平均计算构成,打破以往期末一考定分数的传统做法,激发学生对学习过程的重视,提高学生参与过程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考评体系对成绩的评定更加客观和立体,能够从多个维度对学生作出综合评价,达到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同时,这种成绩评定方法也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以及个性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四)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补充,升华多维立体教学模式
  要做到人才培养与企业要求的无缝对接,员工关系管理课程教学还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因为无论如何模拟或仿真,校内教学终究是模拟的教学环境,与实际的工作环境仍有所不同。所以本课程最后一个项目内容设计为"综合实训",要求学生利用假期自己联系企业、劳动仲裁庭或学校的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进行1个月以上的工学结合实践,进一步升华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增强学生岗位适应性。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员工关系管理》教学改革探究根据高职教育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笔者针对高职课程定位和课程所涉及的职业岗位群特点,探究如何在员工关系管理课程教学实践中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和职业素质养成,提出构建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教学模式,以使课程教学更具针对性,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色,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
网站目录投稿: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