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德国哲学家 尼采 老子原名李耳,字聃,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代表著作《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对中华民族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文化,均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对国际的影响也在日益扩大,有部门统计,《道德经》是出《圣经》以外,被已成国外字体发型出售做多的书籍,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不遗余力地探求其中的科学奥秘,寻求人类文明的源头,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蕴。 但在历史上,《道德经》被排除在"四书五经"之外。因为这本书的精要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很多人把这种思想归结为老子消极遁世,认为他的"无为"理学玄虚飘渺,世情不合,自汉武帝起,独尊儒学。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其实,我们对老子的"无为"有一定误解。看到 "无为"就以为是无所作为,所以很多人就认为《道德经》的哲学存在消极避世的主张。 什么是真正的"无为"呢?生命有其成长的规律,不要去过多的操心。 《道德经》的思想核心是"道","道"是无为的,但"道"有规律,以规律约束宇宙间万事万物运行,万事万物均遵循规律,而"无为"的前提就是把握规律。 "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作为。"无为而治"本意并不是不为,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充分发挥民众自我能动性,做到自我实现,走向崇高与辉煌。 靠万民的自为无为无不为,靠万民的自治无治无不治,自己做好必要的服务工作即可。"无为而治"即是以制度治国,以制度约束臣民的行为,臣民均遵守法律制度。要人们遵循规律,客观地去做事,让社会在和谐中发展。 所以在这样的逻辑之下,我们想要"无为",就比需要主动"为"。先主动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了解事物的本源、不违背事物存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根据自然规律去工作。不能做违背自然规律发展的事情,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不能脱离实际的去妄为。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治国策略,所以治国是"无为而治"的第一应用。而现在"无为而治"又应用在了企业管理 和教育领域。在企业管理中要求管理者不必事事亲为,主要抓好企业发展战略和识人用人的工作,其他年一些所示交友下属来做,做到大事上有所为,而在小事上则有所不为。 而在教育方面,要求家长尊重孩子的天性,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成长,遇到失败和挫折也不要紧,这正是孩子成长的一个自然的过程,而家长只要给孩子创造必要条件,并做必要的辅助工作就可以了。 《道德经》中的智慧,源于来自对世态人情的深刻洞察和思索。有人说"《道德经》将在21世纪成为全人类的主要精神源泉的经典性读物之一"。从整体上讲人与自然的关系,讲人与自然合一才会天清地宁的世界观,其目的就是让生命获得自由。 老子所著《道德经》,寥寥五千言,可谓字字珠玑,只言片语之间,无不闪烁着高超的智慧和深邃的思想。对于寻常人而言,《道德经》更像是一部修炼自我、提升自身精神境界的书籍。 可能大家会担心文言文版本看不懂,所以,我推荐的这是一套是白话文版的,而且在所有的译文版中,这一套最接近译文,不仅受了译文内容,还做了详细的翻译和注释,可以古文和白话文对照着看,也可以只看白话文。 正因如此,我对《道德经》百读不厌,每次阅读,总会有新的感悟。建议大家也去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