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利用地产资源搞开发杨桐树叶编织大产业


  1992年,张金凤有个表弟在广西大学读书,班上有个日本留学生问他:"中国什么地方盛产杨桐?"表弟为了帮助同学便咨询了家在广西的表姐张金凤一家人。张金凤的丈夫董其秋说:"杨桐又名红淡比。是一种野生常绿阔叶林,叶片形似山茶,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山谷丘陵地带。山民常砍来当柴烧,是一种司空见惯毫不起眼的树种。张金凤赶紧上山采摘了几片杨桐叶。装进信封寄给表弟。
  接信后,表弟给张金凤打来电话:"我这有位日本朋友,想去你那里考察杨桐。"放下电话。张金凤寻思开了:"一个破杨桐有啥好考察的,日本人就是怪。"
  不久,表弟果真将那个日本人领来了。张金凤带他们到山上,只见那个日本人。望着漫山遍野的杨桐林,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惊呼起来,"叽哩哇啦",张金凤一句也没听懂。不过从日本人神态上看,这个杨桐树在他眼里。可能是个不寻常的东西。
  怪了小小树叶竞被如此看好
  还真让她猜对了。原来这再寻常不过的杨桐,在日本人眼里被视为"神木"。其地位仅次于日本国花——樱花。日本祭祀活动名目繁多,人们将采摘下来的杨桐枝叶,扎成一束束佛手形状代替香烛。被视为上等祭品。这样既不污染环境,又很环保。在日本相当流行。在日本人看来,用杨桐祭神。可以驱灾辟邪,祈望安康,因此,不但祭祀活动中用杨桐"上供",就是在生日和婚礼上,人们也会送个杨桐叶衬托的花篮,表示祝福。每逢老人节。晚辈送给长辈的礼物——杨桐叶扎上马尾松,寓意健康长寿,就是平常日子,日本家家户户都少不了杨桐叶身影,插在装水花瓶里,一般一周左右更换一次,销量很大。
  张金凤听得入了迷,但还没有意识到这里面蕴藏巨大商机,表弟说:"山口先生有意跟你合作,开发杨桐资源。问你是否愿意?"张金凤没听明白:"什么资源?"表弟说:"就是让你将杨桐叶从树上摘下来卖给他!"张金凤这才明白,原来日本人要收购树叶子。她感到好笑:"那树叶送人烧饭都不要,这东西还能卖钱?简直开玩笑!"日本人见她热情不高,就怏怏地走了。这件在张金凤看来"十分荒唐"的事,时间一长也就淡忘脑后。
  1994年,表弟大学毕业回贵港创业,从事杨桐叶出口生意,买卖做得很红火。消息传到张金凤耳里,她开始不信。以为表弟开玩笑。丈夫劝她说:"眼见为实。不妨去看看。万一真要是做杨桐叶发家了,咱也干!"在丈夫怂恿下。张金凤来到表弟家。只见十几个妇女围坐一起,用皮筋将杨桐枝叶麻利地捆扎成型,看得她眼花缭乱。这下,张金凤不再怀疑了。她问表弟:"这种树叶出口日本,多少钱一把?"表弟随手拿起两把造型不同的树叶说:"这种佛手型的一块五毛,这种宝塔形的一块钱。""一天每人能扎多少把7""一般二三百把,手把快的能突破四五百把。"听表弟这样一说,张金凤惊讶得张大嘴巴。一把一元钱。500把不就是500块吗?相当于全家一年收入,她越算越觉得杨桐是棵摇钱树,内心涌起跃跃欲试的冲动。表弟看出她的心思:"你要是早干两年,不早就发了?不过现在干也不晚。"在表弟的指导下。张金凤初步掌握了杨桐叶基本捆扎技术,但还谈不上完美熟练,便急忙赶回家了。
  神了树叶真变成了大把钞票
  回家后张金凤打算全力以赴靠树叶发家致富。干什么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首先摆在她面前的困难,就是杨桐叶的采摘,由于乱砍滥伐,村子附近的杨桐树早已销声匿迹。即便找到几棵幸存者,但叶片枯黄,根本没有采摘价值。要想获得翠绿美观的杨桐叶,必须深入原始森林,深山老林,毒蛇野兽很多,万一狭路相逢。后果不堪设想。以前上山挖笋。张金凤曾被毒蛇咬伤过。所以一提起上山。她就紧张得发抖。如果换了别人,可以让自己的男人上山代劳。可自己丈夫根本指不上,身为村支书的他,一天到晚忙得不可开交,无奈,张金凤把心一横,豁出去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为了以防万一,张金凤腰后别着把柴刀,拿着竹竿上山了。
  紫荆山区,山高林茂,人烟稀少,沿着陡峭山路,张金凤拄着竹竿一路攀登。也不知走了多久,脚下的路消失了,汗流浃背的她。只得用柴刀开路继续向前。等翻越一座大山,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茫茫苍苍的杨桐林,张金凤欣喜若狂,原来这些浑身是金的摇钱树,藏在深山人不知,张金凤忘记一路劳累,开始采摘起来。杨桐分为两种,一种树型较矮,属于灌木丛,采摘方便,手到擒来;一种树冠比较高,须爬上去采,这样比较危险,稍有不慎跌落下来,就有可能葬身深谷。为了安全起见,张金凤选择低矮杨桐进行采摘,由于这片杨桐林长势良好。叶片翠绿光鲜,不一会儿,杨桐叶便捆了一大捆,她吃力地扛起来下山去了。
  原材料有了,接着就可以开工生产了,别小瞧这微不足道的杨桐叶,里面说道还真不少。凭着跟表弟学会的那点手艺,胸有成竹的张金凤。志在必得,然而一上手,就感到这支棱巴翘的枝叶。像个不听话的孩子,就是整不出形来。急得她直冒汗,好不容易扎成几把。怎么看都不顺眼。不是叶片外翘。就是像把微型扫帚,别说当工艺品卖给日本人。就是白送人都没人要。张金凤坐在院子里,手忙脚乱折腾一天,弄得满地狼藉。也没扎成几把,真是看花容易绣花难,她有些泄气,丈夫在一边鼓励她:"万事开头难,慢慢来,别着急,实在不会,就打电话向表弟取经。"
  第一次采回来的那些杨桐叶"全军覆没"。不服输的张金凤又上山了,这回轻车熟路很快找到那片林子,三下五除二采摘完毕,满载而归。不过在回来的路上遇到野猪,幸好被一个村上山砍柴的村民用砍刀把野猪吓跑,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张金凤连惊带吓病了一场。病好了。她横下一条心:"我连死都经历过了,还有什么事能难住我呢!"她又来到表弟家"进修",系统学习采摘分拣、选叶修剪、捆绑定型、编织打包等一系列工艺流程,每个步骤环节,她都反复练习。谙熟于心,几个不易掌握的难点,她更是肯下功夫去攻克,经过半个多月的苦练,她的捆扎技术突飞猛进,表弟看了她的"作品"后,赞不绝口:"表姐,你可以出徒另立门户了!"
  手艺学成,张金凤对自己更有信心了,她每天上午上山采摘杨桐叶,下午就坐在自家院里加工生产。只见那一枝枝杨桐叶。经过她巧手梳理后,摇身变成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佛手造型惟妙惟肖,真像一双双佛手,在普度众生,那一座座"宝塔"造型逼真,颇有宗教意味。丈夫看完妻子这些心血之作,抚摸她手上的老茧说:"说实话,我真没想到,你能做得这么好。"张金凤说:"其实也没什么难的,只要肯吃苦,熟能生巧。"产品生产出来了。销路又成了问题,如果不赶紧出手,时间一长。叶子桔黄,就分文不值了。张金凤赶紧向表弟求助,表弟说:"我有个朋友在南宁搞杨桐叶出口生意,我跟他联系一下,今后你的产品可以销往他那里。"
  忙了全村人们开始共同创业
  张金凤很快与南宁那家外贸公司取得联系,那家公司的技术员前来验货,发现张金凤的产品,造型美观,质量上乘,美中不足就是个别叶片有"黄褐斑",建议她今后采摘一定要严格把关,因为日本人很挑剔,万一发现产品有瑕疵,就会退货,那样损失就大了。这样第一车货发走了,从上山采摘到成品销售,也就几天时间,张金凤赚1000多块钱,高兴得她合不拢嘴。没想到这杨桐叶子,真的在自己手里变成了钞票。
  因为杨桐叶四季常青,所以一年四季都可以采摘加工卖钱。这样,一年光景过去了,张金凤的杨桐生意日渐红火,隔三岔五就有车来拉货,能干的张金凤,率先脱贫致富,在全村盖起了第一幢两层楼房,很是气派。村民这下看明白了,张金凤真的靠杨桐叶发家了,他们看她的眼光也变了,都说这个女人不简单,很有头脑。想跟她拜师学艺,又不好意思,有几个发财心切的村民,也效仿张金凤上山采回不少杨桐叶,可是费劲巴力怎么也扎不出型来。看来这碗饭不是谁都能吃的。
  村里发生了一件事,令张金凤震动不小,一个嗜赌成性的村民,赌得倾家荡产,老婆一气之下喝了农药,幸亏抢救及时没有酿成悲剧。丈夫董其秋叹气说:"都是赌博惹的祸,差点家破人亡,如果村民手里有致富项目,都忙活着赚钱,就没有时间去赌博了。"张金凤说:"我明天就办培训班。教大家捆扎手艺!"听说张金凤要无偿传授手艺,村民们呼啦一下全来了,挤得满院子都是人。张金凤先讲了一通杨桐叶为什么能卖钱,又讲了杨桐叶在日本的市场潜力:"因为杨桐叶在日本是祭祀品,家家需要,销量很大,基本上不存在过时和淘汰,所以大家就甩开膀子干吧!"接着她又给村民算了一笔账:"如果一天扎二三百把,每把一元钱的话,那每天就有账算了,这样一个月下来,就能收入2-3千的!"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这对于人均收入不足千元的穷山村来说,一年进账十几万块,那是个连想都不敢想的奢望啊!张金凤说:"捆扎杨桐叶是个手艺活,做工要精美。捆扎要细致认真,千万不能马虎大意,刚开始手笨扎不好,没关系,只要勤学苦练。时间长了,就会熟能生巧。"
  不到一个月。村民们基本上都掌握了这项致富技术,纷纷出徒,开始了独立操作,即使这样张金凤还是放心不下。经常走家串户进行技术指导。自从村民们有事可做后,村里赌博之风也烟消云散,作为书记的董其秋,脸上也露出开心笑容,他称赞妻子:"村里风气变好了,你功不可没!"由于杨桐叶保鲜期短,村民们加工好的产品必须及时卖掉,若销路不畅,就有可能烂在手里。这样劳民伤财,会影响村民致富积极性。张金凤开始着手解决产品保鲜难题。她先是向广西林学院教授进行请教,经过反复实践,终于总结出一套保鲜技术体系,即使产品存放十天半月,仍翠绿新鲜。
  火了树叶生意打入国外市场
  由于南宁那家外贸公司规模小,所以必须另外拓宽销售渠道,这件事愁得张金凤寝食难安,帮人帮到底,她无暇顾及自己的生意,四面出击,为村民的杨桐产品寻找销路,在与南宁一些外贸公司接触中。张金凤结识了一家大型专营杨桐叶出口生意的公司老总,他建议:"你不妨在村里成立个收购点,将所有产品统一收购起来,然后用车给我们送来,我们常年收购。越多越好。"老总的话,令张金凤眼前一亮,这个主意不错,这样做的好处是,村民们能抱成团。不再各自为战,一盘散沙,而是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做强做大杨桐产业,规模产生效益。那样的话,凤亭村就有可能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杨桐生产基地。张金凤决定自己不再从事加工生产,全力以赴专做全村产品销售,这样她的杨桐产品收购公司应运而生,张金凤摇身变成了女老板。身份地位今非昔比,更加风光无限。2004年,她销售收入30多万元。2005年,达到70多万元,截至2006年9月,一举突破100万大关。
  张金凤出口日本的杨桐叶,由于质优价廉,很受日本客商欢迎,产品覆盖日本全国。市场占有率高达50%左右,成为日本市场杨桐叶的最大供应商。目前,桂平市紫荆镇是中国杨桐叶重要出口基地。而张金凤则是当地最大的杨桐叶经销商。为了避免乱采滥摘。破坏生态资源。在张金凤建议下,寻蓬村开始走上循环经济之路,在广西林学院教授指导下,500多亩人工培育的杨桐示范基地已种植成功。有位林业专家参观完张金凤杨桐产业后,称赞说:"能把杨桐叶开发利用起来,并形成产业规模,这在全国来说,也是独一无二的。这种前景广阔高效立体的山区致富模式很适宜推广。"
  小小杨桐叶,编织大产业。张金凤成功了,在她的带领下,村民们脱贫致富,家家日子过得富裕红火。
网站目录投稿:青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