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重视农村教育,每有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事,文件上总有一句特别的要求"向农村一线教师倾斜"。但在一些地方的具体执行中,最终利益不但没有向农村一线教师倾斜,反而变成了对农村教师无谓的折腾。于是,本应该享受"倾斜"政策的农村一线教师,却充当了政策陪衬者的角色。 这样的例子很多,我就只说我个人经历过的许多件事中的两件。 第一件。十多年前,我所在的市发文评选"教学名师",明确要求"向农村一线教师倾斜"。我所在的县分到了5个名额。经过填表、申报、交材料,初评确定了10个人,县城和农村各5个。然后,通知这10个人到县城参加讲课,由市县两级组成的评委打分进行决赛。讲课没有学生只有评委,每人15分钟。最后的结果是农村的5人全部落选,县城的5人斩获"市级教学名师"称号。 这样的结果,恐怕是没法让5位农村教师心服口服的。几位农村教师远途劳顿,却以这样的结果告终,怎能不让他们产生被折腾的想法?而就这种决赛方式讲,其一,没有学生参与的"讲课",和"课堂教学"根本就不是同一个概念;其二,给评委讲15分钟话就可以确定是不是"名师",由行政官员组成的评委底气是从哪儿来的呢? 几位农村教师感觉被愚弄了,感觉人家是用对自己的折腾来诠释"向农村一线教师倾斜"的政策条文的。 第二件。我所在的省出台了"基层有效高级职称评审办法",今年第一次实施,给每个县分了一个正高级指标,文件明确要求"向农村一线教师倾斜"。我所在的县要求每个乡镇、每所县直学校按程序向县评审上报一人。我所在的乡镇,能满足基本条件的仅我一个。即便如此,乡上也是通过会议研究、全乡公示,然后按照正式评审的程序上报所有材料。除了个人的所有证件和复印件,还要到县档案室去借任现职以来历年的年度考核材料原件。一番折腾后报上去,最后县里正式上报的却是县直某学校的校长。 当然了,如果有人对此提出质疑,县里一定会给出非常充足的理由的。真正的农村一线教师受这样的折腾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所以,很少有人真的会去质疑。"向农村一线教师倾斜"的政策在一些地方的执行中走了样,用折腾农村优秀一线教师的方式让他们给政策做陪衬,只会更严重地伤害无数农村优秀教师的感情。这样的结果与政策是完全背道而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