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是适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要求,是深化供给侧改革、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的有力支撑,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客观要求。工会组织要增强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意识,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推动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队伍建设,在企业改革发展的创新实践中彰显新作为。 工作实践 用提升素质强化价值导向。着力提升职工职业素养,在车间、工队创建职工阅读室1个、阅读角4个,配备图书近200冊,订阅报刊杂志12份,服务职工全面发展。创新读书方式,丰富阅读载体,打造职工网上图书室、掌上图书馆等阅读平台,让职工的读书方式更多元、渠道更广泛、时间更灵活、内容更丰富,推动职工整体素养的提升。举办每年一届职工"读书月"活动,强化组织引领,推动职工读书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开展"讲好大修故事,寻找最美工匠"活动,聚焦生产一线,依托济南工务机械段新媒体平台,讲述职工攻坚克难、无私奉献的故事,推送职工践行"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完美"工匠精神的图文作品,吸引职工关注、点赞,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以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为目标,开展微宣传、微研讨、微互动、微展示、微交流活动,在弘扬劳模精神,强化示范引领创新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用典型引领营造赶超氛围。大力选树、悉心培养、持续宣传车间各个岗位涌现出的先进典型,通过季度选树最美劳动者,半年选树安全标兵、创效能手,年度选树大修工匠、先进(生产)工作者等,全方位展示大修职工新形象,使企业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升。组织职工积极参与段工会组织开展的"正道"文化物品设计竞赛、制作"正道"文化手册、拍摄文化专题片等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活动,选树"正道"文化先进典型,诠释"正道"文化内涵,不断增强文化在推动高质职工队伍建设中的引领力和推动力。创建职工文化教育基地,通过用图片和实物全面展示劳模先进卓越的劳动创造和忘我的奉献精神,在铸魂育人、传播正道文化、培育大修精神,激励干部职工扎根大修、热爱大修、奉献大修发挥独特的作用。 用深化创新实践彰显作为。深化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的创建工作,把更多的职工吸引到创新工作室中来,传承劳模优秀品质和精湛技艺,激发劳动热情,释放创新潜能。以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为目标,开设劳模(工匠)讲堂,传承工匠品质,培育具有爱岗敬业、实干奉献的职业精神,严谨细致、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高超技艺的大修工匠。聚焦企业发展重点、难点,广泛开展专题合理化建议"金点子"征集活动,突出征集评审、表彰奖励、推广应用等关键环节,加强协调,积极推动落实。开展实际、实用、实效的小改进、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等创新实践活动,不断挖掘蕴藏在职工中的创造力和聪明才智,激发职工以更高的热情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 用创新思维打造学技练功平台。以群众性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为载体,以培育"专注、标准、精确、完美"的工匠品质为目标,举办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安全生产运动会、标准化作业演练、现场应急实作演练等,搭建职工切磋技艺、交流经验、展示绝活绝技、提升素质的平台,锤炼拼搏奉献、勇于创新的职业素养,培养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推动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队伍建设。开展以线路清筛"百公里"、防护"百岗双无"轨道车安全运行千公里、汽车安全驾驶万公里为主要内容的"百千万"劳动竞赛,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强化正向激励,不断提高职工标准作业能力和水平,推动职工技术素质的提升。 存在问题 思想认识需进一步强化。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职工队伍是一项成本高、周期长、专业性强的工作,长期以来,在职工培养上,存在重学历教育,轻职业培训;重安全教育,轻在职培训;重理论学习,轻技能培训的现象,同时,济南工务机械段、车间职工培训师资力量不足,基础设施薄弱。如:职工平时实作演练、基础性培训等没有固定场所等,严重制约高素质职工队伍建设。 培育机制需进一步优化。大修施工点多、线长,野外作业,工作条件艰苦,安全压力大。由于一线人员定编不足,职工长期处于高强度、满负荷的工作状态,造成大部分职工缺少系统性、全面性、针对性的脱岗培训,影响了专业人才知识的更新和水平的提升。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选拔、晋升等机制不优,不同程度地挫伤了职工的学习积极性。 企业文化建设仍需进一步深化。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造就高素质职工队伍的精神支柱。"厚德敬业,实干先行""正道"企业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为职工成长成才提供了丰厚的滋养。如何用优质的企业文化资源去教育职工、引领职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还需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勇于实践。 实践思考 完善机制,强力推动是打造高素质职工队伍的重中之重。高素质职工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整合优势资源,统筹组织协调,强力持续推动。一是要加强领导。建立完善由党委统一领导,行政主体负责,工会协调组织,党政工团齐抓共建的工作机制,确保职工职业素养和技能素质全面提升。二是要完善机制。要建立有利于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培训和用人机制,让有真才实学的职工走上重要岗位,不断激发内在动力。要把高技能人才纳入济南工务机械段人才库,推动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的提高。三是要强化管理。定期组织高技能人才学习观摩、研讨交流、健康休养等,不断增强光荣感和责任感。 搭建平台,强化培训是打造高素质职工队伍的坚强保障。一是要强化理论武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理论思想武器,是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更是做好本职工作的根本遵循。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学深学透,做到融会贯通,服务职工全面发展。二是要搭建创新平台。聚焦企业发展和生产经营重点、难点,广泛开展合理化建议、"金点子"征集、揭榜攻关等活动,不断激发职工创造活力,释放创新潜能。强化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的机制建设,把创新工作室打造成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劳模(工匠)精神的重要平台,推动全员创新、持续创新、实用创新,锻炼人、教育人、培养人,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基地。三是要搭建提升素质平台。大力开展车间、工队练功比武和实作演练,做到全员参与、全员练功、全员提高,层层选拔技术尖子,激励职工岗位成才。要开展"名师带高徒"活动,传承精湛技艺,提高业务技能。四是要创新培训模式。开发、推广互联网、手机客户端应用平台,把职工业务培训"搬"到网上,开设"网上讲堂",组织"网上实训"等,不断增强学习的趣味性、针对性。同时实现把职工业务学习向上班时间以外延伸,有效缓解工学矛盾。研发模拟仿真实训系统,大力开展实物化、实景式、体验式培训,提高实训演练与现场生产实际的契合度,不断增强职工标准化作业和应急处置能力。 营造氛围,强化引领,是打造高素质职工队伍的有力支撑。一是要厚植工匠文化。组建创作团队,深入生产一线,挖掘劳模先进闪光事迹背后蕴藏的工匠品质和感人故事,推动工匠精神和工匠文化在职工中传播,使工匠精神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征集文学、歌曲、微电影、曲艺、小品、书法、美术、摄影等形式的艺术作品,用艺术语汇讲述工匠故事,用艺术形式展现工匠的风采,营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崇高、劳动最美丽的浓厚氛围。二是要强化示范引领,通过岗位技能比赛和职工优秀创新成果评比等,每年选树表彰"大修工匠""创新能手"等,营造尊重学习,崇尚技能的浓厚氛围。三要创新工作载体。针对大修系统高度分散的特点,开发工会APP平台,并与职工手机连通,打破地域、时间和空间限制,构建新的宣传阵地,增强工会活动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