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源是广东省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石灰岩山区、生态发展区于一体,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全县总面积2299平方公里,辖9个镇115个村(居)委会,总人口22.9万,其中瑶族人口2.4万,是韶关市唯一没有相对贫困村的县。目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2707户6901人,其中有劳动能力贫困户1415户4888人,无劳动能力贫困户1292户2013人。 2016年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最大的政治、民生、任务狠抓落实,严格按照省、市的要求,结合乳源的实际,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工作中注重"实"字,按照"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的工作目标,抓住重点,统筹全面,扎实推动工作的顺利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到目前,全县累计投入资金2.63亿元,实现脱贫2707户6901人,相对贫困人口退出2707户6901人,脱贫率和退出率均达到100%,2019年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居可支配收入14684元。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着力健全扶贫工作机制。持续压紧压实脱贫攻坚责任链条,不断健全扶贫责任体系。一是落实"三级书记"遍访制度。县镇村三级书记已全部按要求100%完成遍访重点贫困村和贫困户任务。二是落实领导责任机制。坚持把扶贫开发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党政一把手定期专题研究精准扶贫工作,统筹抓好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同时,按照"县领导包镇、镇领导包片、干部包户"的工作原则,逐级落实脱贫攻坚任务。三是落实联动帮扶机制。全县9个镇均安排了挂点县领导、专责县领导、牵头单位和挂扶单位,建立联席协调会议制度,负责扶贫攻坚的组织协调落实。派出9个工作组共34名优秀干部到各镇开展驻镇帮扶工作,每个镇的精准扶贫办至少配备5人以上的专职扶贫干部。全县1835名干部都要帮扶至少一户贫困户以上,帮扶任务重的贫困户优先安排县、镇、帮扶单位领导挂钩帮扶,做到人人身上有任务,个个肩上有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格局。四是突出党建引领。调整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33个,完成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7个,有效提升了支部战斗力;实施"头雁"工程,通过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在推进农村基层治理与脱贫致富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加强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组织300余名有帮带能力的农民党员,每人至少结对帮扶一户贫困户,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推进农村基层治理与脱贫致富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二)精心谋划,务求措施取得实效。一是认真制定了县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方案,配套出台了资产性收益、农业产业化、教育助学、住房改造、就业服务、产业扶持、加快水果产业发展等多项政策,涉及"一相当"指标的12个部门也根据上级的要求制定了相应的脱贫攻坚工作方案。如在资产性收益方面,筹集9353万元(其中县自筹5353万元)为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入股水电企业,每人每年可增收1200元。二是在产业帮扶方面,建立了产业帮扶基金,制订了水果产业、林下经济等相关的奖励办法和贫困户、专业合作组织及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措施,激发贫困户自主发展能力。三是在贫困户住房改造方面,除落实上级对住房改造的补助政策外,县财政对贫困户新建住房给予每户1万元的补助(上级要求市县分别配套每户5000元,我县多出5000元),对修缮的给予每户0.25万元的补助(省要求的标准)。四是在教育资助方面,对未纳入省补助范围的就读幼儿园、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的贫困人口子女给予每人每年2000元、7000元的助学金补助,实现全学段落实教育补助。五是在医保救助方面,在落实省市要求全额资助参保、提高补助标准和大病保险等政策的基础上,为参保贫困人口购买人均100元的大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减轻困难群众政策范围外的医疗支出负担。全县的精准扶贫工作在围绕省市提出的工作目标和总体要求下,思路清晰,任务明确,措施实在。 (三)强化社会保障,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着重抓好住房、教育、医疗等各项帮扶政策落地见效,提升贫困户"三保障"水平,夯实脱贫质量。一是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强化义务教育控辍保学联保联控责任,确保贫困家庭适龄学生不因贫辍学,全县农村贫困户子女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99.1%。落实教育补助政策,对就读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大专及本科以上的贫困学生100%落实生活费补助。二是大力推进危房改造工作。2016年以来,全县共累计发放住房保障资金7278万元,完成贫困户住房改造户数1506户,为切实改善贫困户家居环境,县镇村三级共统筹510万元为贫困户购买家具、简易装修等实事,切实改善贫困户家居环境。三是做好医疗保障工作,为所有贫困人口购买了城乡医疗保险、商业补充医疗保险,落实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政策,累计落实医疗救助资金733万元,报销比例达到83.5%以上。四是做好生活保障兜底脱贫。为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购买了养老保险,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完全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贫困人员100%提供兜底保障,确保实现应保尽保。五是做好残疾人保障工作。积极组织卫健部门进村入户对贫困户人员的进行评残,172名符合条件的贫困户人员发放残疾证,全覆盖落实残疾贫困人员两项补贴。 (四)聚力增收项目,着力夯实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基础。 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致富根本,大力实施增收扶贫项目,促进贫困户稳定持续增收。一是突出抓好产业扶贫工作。我县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户增收的主要措施之一,2016年以来,共落实贫困户产业扶持资金2385万元,提高了贫困户的种养积极性,有力促进贫困户增收。出台政策鼓励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电商平台等农业经营主体采取领办股份制经营主体、代种代养等形式参与产业扶贫,全县在家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全部与经营主体签订产供销合同。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要求,加大县镇统筹力度,结合省级高山蔬菜园建设,整合帮扶资金发展特色优势扶贫产业。2016年以来,县镇两级共统筹扶贫资金14398万元,实施了15个产业扶贫项目,带动2319户贫困户稳定增收。二是抓好就业金融扶贫工作。县镇两级积极组织贫困户劳动力参加各类技能了培训,对有意愿的贫困户劳动力100%进行培训,累计培训3653人次,举办"精准扶贫招聘会"12场,安排91名有意愿的贫困户在公益性岗位上工作,全县实现就业贫困户劳动力1603人,有意愿就业贫困户劳动力100%实现就业。三是大力推进金融扶贫,引导贫困户选择好发展项目,积极对接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小额贷款619户2552.2万元,放贷率达到43.7%。四是抓好消费扶贫工作。我县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互利共赢"的原则,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鼓励引导企事业单位、学校食堂等选用扶贫基地或贫困户的农畜产品,双方建立长期采购合作机制,引领全社会开展消费扶贫工作。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贫困户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吸纳贫困户或带销贫困户农产品等方式,进一步完善与贫困户的利益连结机制。建立了"南岭精品、五彩乳源"网上商城,以中央电视台"广告精准扶贫"项目推广我县扶贫产品为契机,产品知名度显著提升,销售渠道大幅拓宽。截止到目前,全县扶贫消费额达689万元。 (五)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一相当"的目标,我县多方筹集资金,着力补齐各项短板。一是以建设教育现代化先进县为契机,扎实推进"全面改薄",教育教学条件不断优化,促进了教育均衡化发展,让农村子女特别是贫困子女享受优质教育。二是加大院、站、所等各级医疗机构硬件建设力度,通过高薪聘请人才,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逐步实现瑶乡百姓大病不出县,享有优质医疗资源的目标。三是大力推进农村交通、文体设施、美丽乡村建设等"一相当"公共服务项目建设。2016年以来,完成乡村公路硬底化建设231.3公里,中小河流综合治理103公里,完成了643个自然村环境整治。创建了53个美丽宜居村,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不断的改善,夯实了农村发展基础。 二、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县脱贫攻坚工作都能按照省市要求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挑战:我县部分村庄村容村貌较差,水利、道路、文体服务设施等基础设施仍很薄弱,影响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部分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脱贫质量不高,存在返贫风险。扶贫产业规模小、发展不够成熟,链接机制还不够健全。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乳源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补短板、强弱项、促攻坚,确保全面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一)进一步压实责任。按照"县领导包镇、镇领导包片、干部包户"的工作原则,逐级落实脱贫攻坚任务。一是压实县领导的挂点责任,要求县四套班子领导带头深入挂点乡镇,指导做好扶贫考核,协调落实涉及考核的重点任务,力争挂点乡镇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二是压实扶贫部门的指导责任,积极主动衔接上级考核要求和基层扶贫实际,指导推动乡镇全面落实扶贫考核任务。三是压实行业扶贫部门和挂扶单位的扶贫责任,切实帮助贫困户解决突出问题。四是压实乡镇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和驻镇工作队的落实责任,帮助贫困户落实扶贫政策、协调实施扶贫项目、监督扶贫资金使用、宣传各项惠农政策、完善相关软件资料,做到出实招、见实效,让贫困户得实惠。 (二)突出抓好贫困户稳定增收工作。一是继续落实贫困户种养奖补政策,安排奖补资金500万元,积极动员贫困户发展种养产业,确保每一户在家有劳动能力贫困户都有一个以上的种养项目。二是健全完善全县16个项目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连结机制,确保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三是继续实施贫困劳力转移就业奖励措施,确保有就业意愿的贫困户劳动力100%实现就业帮扶。四是积极推进消费扶贫。组织开展扶贫产品定向直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活动,鼓励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等力量采取"以购代捐"等方式采购扶贫产品,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三)强化综合性保障扶贫。继续落实贫困人口低保、医保、临时救助、社保等综合性社会保障政策,提高政策性兜底标准,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 (四)建立健全返贫检测和动态帮扶机制。按照"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监管"的要求,建立集监测、预警、帮扶为一体的贫困对象动态监测机制,认真分析监测对象返贫风险,因户制定帮扶措施,巩固脱贫成果。 (五)加强与乡村振兴衔接。探索制定扶贫开发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举措。一是完善扶贫资产管理制度和办法,成立扶贫资产管理机构,进一步摸清全县扶贫资产的底数,分级分类逐一登记造册,健全扶贫资产管理台账,科学确定扶贫资产的产权归属,确权到县、镇或村集体,为乡村振兴打下基础。二是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计划创建100个干净整洁村和10个美丽宜居村,进一步完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民生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三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注重新型经营主体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结合,确保村组有钱办事。四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发挥基地联农益农作用,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