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营销策划要选对媒体找对人


  2005年,某啤酒制造商的高档产品风花啤酒上市。为了快速推动该产品进入市场。该啤酒厂计划进行大规模的投入,于是,他们聘请了一家灵通广告公司策划促销活动。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准备后,该广告公司策划的活动粉墨登场。具体事项是:当地的《生活晨报》与风花啤酒联合促销,即凭一份报纸。可以领一瓶风花啤酒。广告播出后,反映还不错,很多人拿着报纸纷纷到指定地点兑换啤酒。可当公司的市场总监去查看活动执行情况时,却发现刚开始,有各种各样的人去兑换啤酒,进展到中途。却看到了好像是报摊老板的人。挑着报纸去办事处或者经销商处兑换啤酒,一兑就是上千瓶,与计划中的很多消费者参与有很大的差距。于是,该公司赶紧登报重申,每个人凭身份证只能领一瓶,本来是想限定有些人从中作弊,结果却发现,如此一限定,兑酒的相比于以前,反而少了。市场总监领着报社的总编去现场一看,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由于20个兑酒点都明确限定每个人只能兑现一瓶酒,因此,报摊老板见无机可乘,干脆报纸涨价,原来零售0.5元/份的报纸,涨到了1元/份。如此一来,去兑酒点去兑酒的消费者少了,而在大街上的报童、拉车的等却在领酒。与当时的目标偏离很大,而不兑现,对于公司来讲,肯定面临信誉危机。因此,在兑现了4000多件酒后,该活动不得不被叫停。
  该项活动结束后,费用算打了水漂。但市场总得还要去做,毕竟新产品需要持续去推。这时,该经销商决定自己策划,在与厂家签订了费用投入及相应的销售量指标后,该经销商找到了普尔斯马特连锁超市市场部,商谈合作事宜,经过一番谈判,双方商定:厂家与当地高端媒体《大观周刊》杂志合作,在首版一期刊登广告,整个广告版面内容设计安排是:上部分是产品品牌宣传,下面是活动介绍,背底还巧妙地设计了一首藏头诗,最下边是活动细则:在规定时间内,即元月1月31日,凡普尔斯马特会员卡续年费100元,可以现场免费领取一件价值1 00元的风花啤酒。此投放广告的杂志还在各连锁超市免费发放给持卡的消费者。杂志针对此广告登出后。配合着商场的POP、DM宣传单页、海报、条幅等,因此,效果出人意料,仅仅在规定的时间内兑现了1000多件,但由于厂家在协议签订当中只答应提供1000件产品。因此。面对着众多交了年费而等待领酒的消费者,普尔斯马特超市不得不买风花啤酒4500件,用于会员续费兑现产品。
  活动结束后,元旦一过,普尔斯马特又一次下订单3000件,大年三十前全部销售完毕。这项活动。作为厂家仅仅投入了1000件酒,普尔斯马特却卖了近7500多件酒,相比于第一个活动。投入产出比相当高,因此,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厂商以及零售商三方最终也获得双赢的局面。
  这是发生在华南某区域的一个市场策划案例,却也是一个典型的对标案例。
  案例一,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外行策划了内行。作为一个以传媒策划出身的广告公司,在不了解啤酒行业、啤酒市场、啤酒消费人群的情况下,选择了一个低端的媒体。虽然《生活晨报》发行量较大,但它的读者群却是普通市民阶层,也就是说,面对的是一群消费能力有限。与产品匹配度不高的消费群,它与风花高端的目标消费群定位有着较大的差距,这是导致这次推广活动失败的最根本的原因。而案例二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其选择的媒体《大观周刊》,是一个高端杂志,其读者群恰恰是风花产品的目标消费群。可谓媒体与目标顾客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其次。其选择普尔斯马特超市的会员顾客。其实是看中了持卡消费者,一般都是有着较高消费能力的顾客,而这恰恰也是风花啤酒的目标顾客群。
  其次,案例一的失败还在于缺乏对活动的大张旗鼓地宣传。仅仅在《生活晨报》上的广告版面"广而告之"。这样做的缺陷是,不能对此次活动进行大力度的宣传和监督,不能够形成首尾呼应、互动的传播效应,而案例二,则除了《大观周刊》进行广告传播外,还配合这家最大的连锁超市普尔斯马特的DM、海报、条幅、POP等宣传物料,展开了全方位的宣传,因此,参与人员面广而数量多。宣传效果较高。因此,一个活动的策划成功,一定是一个系统工程,绝不是一个单点就能制胜的问题。它需要聚焦资源,但又需要其他一些配套的措施来做保证。
  再次,活动策划要未雨绸缪,周密安排。案例一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在活动运作前,没有考虑到大批量的赠酒会被一些报纸摊主、报童及拉车的领取,但这细节的疏忽,却让活动的主体、对象产生了错位,使原本是活动对象的消费群成了这次活动的边缘人群,因此,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案例二之所以成功,是因为经过了周密的布置,从媒体的选择与投放,到配合超市其他宣传媒体进行大力度的渲染,载有广告的杂志针对目标人群进行定量、定向发放(杂志针对广告客户,免费赠阅,不需企业另外购买),可谓集中对目标人群进行了高密度的轰炸。效果自然可以达到。因此,细节决定成败。一个细节考虑的疏忽,可能导致一个活动的全盘皆输。
  最后,活动的策划一定要以市场、要以产品的目标定位与细分做基础。即要是营销From EMKT.com.cn导向、目标导向、需求导向。产品定位与目标消费者定位要相符合匹配。案例一,广告公司只考虑到了选播效应。即能够引起轰动效应,却没有较多地考虑产品的目标定位问题,结果,虽然,也造出了一些声势,但真正最后去兑酒的,却都是一些没有消费能力或者消费能力弱的贪小便宜者。从而让资源投错了方向,并且,还差点将企业引入了死胡同,让企业面临诚信危机。而案例二,虽然是经销商操作,但他却是高明的,懂得研究市场。研究消费者,研究有效率而匹配的媒体,而没有想当然。因此,针对高端的新产品,其选择了高端的媒体《大观周刊》。选择了匹配的渠道——普尔斯马特连锁超市。聚焦了目标消费人群——持卡顾客,采取了与广告媒体同步宣传——利用超市户内、户外广告协同宣传,因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也告诉我们,在选择合作的策划机构时,要三思而后行,要尽量选择那些行业的专家策划机构,而不是隔行如隔山、照抄照搬的一些所谓的大师或者机构。
  形象营销三部曲
  一、为你的企业找准罗盘:战略定位与形象定位
  1战略定位是"皮",形象定位是"毛"
  对人生而言,罗盘比时钟更为重要。时钟代表我们的各种时间表、短期目标、活动、邀约等:罗盘则代表我们的价值、原则、良心、方向等。对企业而言。同样如此。有效的形象营销是建立在准确的形象定位的基础之上的。而准确的形象定位又是以准确的战略定位为前提的。
  因此。要为企业找准罗盘,就必须明确企业的战略定位。
  道理似乎非常简单,但在现实经济活动中。不少企业却往往是"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只想要把企业做大,至于要把
  企业办成什么样的企业则未必十分明确,以至于盲目扩张,什么赚钱就做什么。最终可能被稀里糊涂地淹没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之中。
  如果把形象定位比作"毛",那么战略定位就是"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笔者曾经接触过一家资产3,2亿的企业。但这家成立已三年多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始终没有明确的发展主业和主导产品,采用的是一种在市场开发过程中被称作"跟进大势人云亦云"的思路,使得企业整体经营思路一直处于混乱状态,最终导致了企业在上海、广东、北京、深圳、新疆、湖南、海南等地的投资项目全面亏损。当笔者请教公司老总"这家企业经营什么"时,得到的回答是:公司经营所涉及的行业包括,金融投资、房产开发、酒店、计算机、汽车、娱乐、餐饮、化工、新产品开发等等。很显然,企业在如此缺乏战略定位的情况下。是不可能谈得上形象定位的。有效的形象营销也就无从谈起。
  2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多元化使得形象模糊
  在确立企业的"罗盘"时,必须避开多元化的陷阱。这些年国内有一种倾向,即企业越大越好。跨的行业、地区越多越好。殊不知。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多元化,不仅无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而且从形象营销的角度来看,它还会使企业形象模糊不清。
  企业必须清楚要把自己的主力用在哪里。需要专注,有焦点。应把资源集中放在培养核心竞争力、开发核心产品上,发展出自己的流程和技术。并且把品质标准提升到世界水准,到国际上竞争。笔者接触过一家德国企业,它的创始人在1948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枚用高级尼龙制成的锚栓,开创了建筑锚固技术的新时代,半个世纪以来,企业不断革新进取,在完善锚栓安全性的同时,适应建筑固定技术的不同要求,开发出5000多种产品。形成三大系列,即尼龙锚栓、金属锚栓和化学锚栓系列。从而在市场上形成鲜明、独特的企业形象。
  二、为你的产品打造光环:竞争力=产品+光环
  1"光杆产品"不敌"光环产品"
  近年来,被称为所谓"家乡鸡"的"肯德基"在中国大行其道,而我们真正的家乡鸡却节节败退。原因何在?虽说可以见仁见智。但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光杆产品"不敌"光环产品"。
  我们的家乡鸡仅仅被作为"鸡"来销售,因此称其为"光杆产品"。而"肯德基"的"鸡"却罩着一层光环,这便是肯德基的形象,它是企业理念、文化背景、企业行为、店铺氛围、视觉形象所构成的企业形象与产品形象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综合反映。消费者在肯德基餐厅里所消费的不仅仅是鸡,而是一个以"鸡"为核心的系统。试想一下,如果把肯德基的炸鸡搬到别的快餐店去卖,会有人买吗?
  其实,类似"肯德基"这种以企业形象、品牌形象和产品形象来为产品打造光环的做法,在跨国公司中并不鲜见。
  仅以移动电话市场为例,即可窥见一斑。
  中国移动电话市场曾被爱立信、摩托罗拉、诺基亚三分天下,但飞利浦、阿尔卡特、松下、索尼、西门子等公司的加入,很快将这种垄断格局打破,移动电话市场迅速演变为买方市场。面对这种竞争格局,摩托罗拉在1998年5月"飞跃无限",首次将其主要产品寻呼机、手机、对讲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宣传,试图将寻呼机的良好形象延伸至其他产品上,进而使企业的整体形象得以提升。
  诺基亚推陈出新,通过克林顿、叶利钦、布什、撒切尔夫人"四大人物"返璞归真的表演,阐释"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倡导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可贵的人性特点的主张。以其鲜明的、富有个性的形象。在同行当中独树一帜。
  爱立信曾以企业形象系列电视广告片"代沟篇"、"父子篇"、"矿工篇"。标榜"沟通就是理解"、"沟通就是关怀"、"沟通就是爱",并将"电信沟通"与"心意互通"巧妙地联系起来,加上张曼玉所演绎的浪漫与温情,在社会大众面前树立起"柔情沟通"的形象。但随着市场格局的变化,爱立信试图再次提升品牌形象,于是在1998年8月推出全新广告,通过"城市救星"刘德华的"硬汉"形象。表现进取、领先,标志着爱立信从柔情沟通走向科技领先,以此进一步巩固其市场领导地位。
  我们的产品多为"光杆产品",而世界名牌却罩着一层光环,这便是名牌的形象,它是企业理念、文化背景、企业行为、店铺氛围、视觉形象所构成的企业形象与产品形象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综合反映。消费者所购买的不仅仅是产品的使用功能。而是一个以其为核心的系统。
  形象营销何以在众多的传统营销手段中脱颖而出,成为跨国公司的营销利器呢,奥妙大概就在于此。
  2竞争力=产品+光环
  "变革大师"佐治亚州大学教授罗伯特·戈连比耶夫斯基说过,"企业革新关键在于价值观重塑"。可见,要想成功打造光环。必先从革新意识做起。
  首先。必须建立"形象营销"的观念。在买方市场下,由于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消费者所购买的或者说企业所销售的不仅仅是商品,也包括商品及企业所具有的形象,实际上是以产品为核心的一个系统。形象营销正是为了适应这一市场变化的趋势。
  其次,要输入新的竞争意识。企业靠什么竞争。在市场发展的不同阶段,竞争的手段和形式是不同的。笔者认为。在买方市场下,仅有好的产品是不够的。形象营销的生命力就在于,通过为产品打造光环,来提高产品及企业的竞争力。有鉴于此,笔者发明了一个公式,即:竞争力=产品+光环。
  再次,要认识到"光环不等于广告"。在打造光环的过程中。一定的广告投入是必要的。但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打造光环的途径不只是做广告,营销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打造光环的过程。笔者在江苏如皋市属工业企业厂长、经理营销培训班上,接触到这样一个事例很能说明问题。江苏昌升集团在销售其产品卷扬机、胶印机时,其售后服务有一条承诺,即在配件供应上,宁可少装整机。也要优先保证用户的配件需求。该公司的一家客户需要配件,但公司一时缺货。为了保证信誉,公司从整机上拆下配件来满足客户的需求。这件事在客户中传为美谈,公司产品随之增色。可见营销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对产品光环的形成产生影响。因此我们认为。光环是通过包括广告在内的各种营销手段、在营销的各个环节中个逐步累积而成的综合效应。
  最后,要认识到光环效应不是静态的。而是可以叠加和放大的。营销过程应该是光环效应累积的过程。企业通过形象营销,可以将产品营销提升为品牌营销。将单品营销发展为系列营销。将产品形象营销提升为企业形象营销,并进而以企业形象营销带动产品营销。最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如著名的宝洁公司,每当推出新品牌时,在初始阶段十分突出公司形象。以此带动品牌形象的提升。以后再逐渐过渡到以传播品牌形象为主。而各个品牌的成功推出,又进一步强化了公司形象。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推动,效应叠加,共同提升。
  三、为你的品牌寻找捷径:"三位一体"
  战略
  1"三位一体"战略的优点
  所谓"三位一体"战略是指将企业、品牌、商标三者名称合而为一,以获得单一名称的张力,便于形成集中、统一的形象。并增强名称的传递力。
  对于中小企业、或创业阶段的企业而言。运用"三位一体"战略,从形象营销的角度看,具有明显的优点。
  其一,容易被大众接受和识别。要使大众接受、识别一个概念。比同时接受、识别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概念要容易得多。因此。对企业、品牌、商标冠以统一名称,与三者名称各异相比,优势自不待言。其二,容易传播。"三位一体"使企业信息高度集中。传递力增强。如SONY公司。几乎所有产品都以SONY这一名称销售。实际上SONY既是公司名称,又是产品和商标名称。松下公司和东芝公司的电器也是如此:,这样在销售产品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传播了企业形象。相反,多名称、多品牌不利于传播的一致性,也使企业形象分散。
  其三,费用降低。由于企业、品牌、商标的名称一致,不仅企业形象、品牌形象的策划设计成本降低。而且对外宣传亦可收"一箭三雕"之效,可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佳的传播效果。如果三者名称各异,而且公司开发的新产品均冠以新名称,传播费用将会大大增加。如宝洁公司采用多品牌策略。每年的广告费都在数十亿美元,成为全美最大的广告客户。像宝洁这样财大气粗的公司可以投入大量广告培养多个品牌,但对一般中小企业而言,多品牌策略所需的巨额传播费用就难以承担了。
  2"三位一体"战略的实现途径
  从企业、品牌、商标三者形象的互动关系角度来看,"三位一体"战略的实现途径大体有以下三种:
  (1)"商标、品牌形象主导型"。对于因历史等原因拥有著名商标、品牌,但企业名称却与商标、品牌互不相干时,企业可将三者名称统一起来,以商标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来带动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的提升。如化工部第一胶片厂(保定)与第二胶片厂(南阳)及感光材料研究所(沈阳)联合组建一家新的公司时,就以著名的品牌"乐凯"作为公司的名称,即"中国乐凯胶片公司"。上海冠生园(集团)总公司拥有"大白兔"、"生"、"天厨"、"佛手"、"华佗"、"沙利文"等著名商标、品牌,为了充分利用这些无形资产。总公司分别将其组建成独立的品牌公司。云南红塔集团正是利用中国卷烟第一品牌红塔山高达近400亿的无形资产,以红塔命名,使该集团成立不到几年便以"大哥大"的形象立于企业界。
  (2)"企业形象主导型"。如果企业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可将企业名称应用于品牌及商标上。以此带动品牌及商标形象的提升。如一些拥有金字招牌的"老字号"企业。在进行产品和品牌开发时,可重点考虑对金字招牌这一无形资产的挖掘和利用。
  (3)"同步培育型"。对于一些专业化经营的新公司而言,可在公司成立伊始,即将企业、品牌、商标三者统一起来,同步培养。共同提升。近些年在国内市场涌现出来的著名品牌,有相当一部分属于这一类型。
  当然,"三位一体"战略并不是对于所有企业都适用,如对各事业部门之间相关性不强、多元化经营的集团公司来说,采用"三位一体"战略就不一定合适。况且。"三位一体"战略还有"一损俱损"的风险。因此要视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采用"三位一体"战略。
网站目录投稿:尔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