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课堂教学改革的口号年年喊、月月喊、天天喊,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依然在统治课堂。教师边讲边问,学生边听边答,然后就是做题、考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师生就是这样重复着讲、听、问、答、练、考的课堂生活。而那些看上去很精彩、很美好、充满了激情与智慧的现代课堂,只有在公开课上才得一见。 灌输式教学一般也称注入式教学,以教育者对学生的知识灌输为主要特征。究竟应该怎样认识和看待这种课堂生态呢? 从知识价值的角度来说,传授知识是课堂教学的一项基本功能。知识就是力量并未过时,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告诉我们,知识不仅可以转化成个人的能力、素养和智慧,还可以转化成社会生产力,是创造经济价值和社会财富的核心要素。用所谓素质教育、核心素养等概念来否定教育传授知识的功能,是极其错误的。显然,灌输式教学符合教育传授知识的要求。 从传授知识的角度来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依然实用。灌输式教学的特点就是简单、快捷、高效,教师熟练,学生习惯,课堂容量大。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无论改革的花样怎样翻新,似乎还是灌输式教学更接地气,更受老师欢迎。 从教育贡献的角度来说,以灌输式教学为主要特征的教育为蓬勃发展的大国提供了大量基本的人才和智力支撑。教育是一个国家科技创新的基础,按照教育部陈宝生部长的说法,中国教育已经进入世界中上行列,这是我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的重要保障。这样的教育贡献任谁都是棒杀不了的。 由此可见,只要以历史的眼光来审视灌输式教学,就会明白,对其简单的全盘否定是不可取的。 灌输式教学要不要改革呢?这个道理就像很多传统样态都会被新的样态所替代一样简单,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我们讲教育现代化,讲现代教育,都是时代概念。不同的时代,"现代"的内涵也不同。我们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教育也应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当前这种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导的教育,至少在两个方面是与新时代的要求不相符的。 首先,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导的教育,毁掉了师生当下的美好生活。灌输式教学是一种简单而粗暴的教学模式,完完全全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管用知识狂轰滥炸,而学生则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样的教学方式,师生还有快乐可言吗? 事实上,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游离于生活之外的教育是不存在的。杜威、陶行知等大教育家早就明确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教育不仅仅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教育本身就是生活。灌输式教学无视教育作为生活的本质意义,是与新时代的教育要求相违背的。 其次,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导的教育,落后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以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今天,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生存和发展,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还需要形成适合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灌输式教学以传授知识为本位,教师实施教学的过程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是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团队合作能力、担当精神、抗挫折能力等一些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普遍欠缺。 灌输式教学之所以生生不息,关键在于应试教育长盛不衰。灌输式教学是应试教育的伴生物,应试教育能走多远,灌输式教学就能走多远。从根本上解决灌输式教学难题,要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摆脱了应试教育,灌输式教学也就失去了根基。 一是要淡化高考意识。高考不降温,应试教育热度就不会减。要为高考降温,最根本的是要完善选拔人才机制。高考不应成为国家选拔人才的唯一渠道,国家要做好制度设计,多方面打通人才通道。特别是要努力办好职业教育,分流高考压力,让职业学校的学生和没有考上大学的学生都能找到出路,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二是要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观。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解放人和发展人,教育的功能定位也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要围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来构建。灌输式教学在核心素养培养上肯定是力不从心的,只能渐渐地被历史所淘汰。 三是要根治"痛苦"的教育生态。教育应该是美好的,新时代,教育生活更应该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一个样本。很多人都片面理解了"学海无涯苦作舟""十年寒窗苦,金榜题名时"中关于"苦"的意义。教育肯定会"苦",但那只能是"辛苦",不能是"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