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供给侧改革"之后一月有余,其在政府高层的讲话中多次被提及,已成为近期政经领域的热词之一。相关业内人士纷纷指出,供给侧改革的提出显示出政府高层对于经济判断和整理思路的调整,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或渐被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所取代,并渐渐成为十三五期间政经工作的主流。我认为,习总书记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是在有限资源约束条件下的系统集成运用,通过制度设计和顶层设计,通过最优的路径和方法,使资源配置实现最大化优化改进,逐步达到社会发展公平与效率相平衡的理想状态。 一、供给侧改革对体育产业有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1、供给侧改革直面供需矛盾,也正挠体育行业"痒处" "供给侧改革"的提出,意在优化经济结构,避免潜在增速的大幅下滑,强调从供给侧入手,解决中国消费升级换代需求与中国制造未能与时俱进的不相匹配之境地,而上述的供需不匹配以及由不匹配所引发的矛盾,正广泛存在于体育产业之中。随着国民收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从欣赏和参与这两个角度上,对体育产业的供给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体育产业的11大供给端当中,仅有体育用品产业这一细分领域形成了自己的产业链,而其他的体育细分领域,由于产业化程度不高、政策支持力度不大等问题,而未能形成自身产业链,以及对当前体育行业中的热烈需求没有做到及时的回应,让整个的体育行业的供给侧改革有着时代的迫切性以及必要性的特征。除此之外,体育行业的供给侧变革也有其可行性在里面。业内人士认为体育行业的改革空间巨大,是改革开放30年未涉足的4大领域之一,因此其在改革过程中,不会遭受较大的既得利益者阻挠,改革阻力较小,政府将逐渐转变在行业中的角色,转而发挥市场在其中的主导作用。 2、"互联网+体育"创业是对"供给侧改革"的回应 互联网之于体育行业,犹如耕犁之于农业。对于体育行业而言,互联网是其转型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工具,可助力提高其产业的数字化、信息化的程度,可助力其供应体育产品的效率与需求的针对性。体育行业或与传统行业一起,通过对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利用,提高供给端的生产能力来促进经济增、提高现有行业的创业创新能力。"互联网+体育"创业,正是在微观层面上,对"供给侧改革"的回应。在互联网思维日益成为庙堂内外共识的今天,如何借助互联网这一工具,将人们的需求与生产厂商的柔性生产能力一一对应起来,或成为"供给侧改革"成败的关键。 供给和需求好比一硬币的两面,在国民经济当中,供给侧和需求侧也是相对应的。因为二者所处的角度以及经济理念的不同,二者对于拉动经济有不同的提法。比如需求侧决定短期经济增长率,所以需求侧管理则强调可以通过提高社会需求来促进经济增长,较为常见的是靠上述的"三驾马车驱动";供给侧改革对标潜在经济增长率,供给侧管理则强调通过提高生产能力来促进经济增长,由其衍生出的政策手段包括简政放权、放松管制、提高创新能力等。无论是简政放权,还是提高创新能力,都能够为现阶段体育行业的发展带来启发。 二、供给侧改革下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体育产业改革2014年开始起步。近两年来,体育产业的改革速度不断加快,2014年10月国务院46号文《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成为行业加速发展的拐点。从2014年10月以来,每隔两个月就有新的改革政策颁布,如2014年12月体育总局推出《关于推进体育赛事审批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2015年2月份深改组推出的《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政策从各个方面和角度在体育产业推行政社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离,加快推进体育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国家减政放权下赛事运作、媒体转播等核心资源有望逐步放开,"双轨制"弊端将得以解决,体育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 体育传媒爆发式增长,企业争相布局上游赛事和俱乐部资源。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一直滞后,从体育产业GDP比例来看,中国体育产业仅占GDP的0.7%,而美国的该数据达到近3%。从体育消费结构来看,中国体育产业中80%来自于体育营销业、20%来自于体育传媒、服务业,这与美国的结构恰好相反,美国体育消费产业中87%是体育服务业(旅游/培训/运动康复等),中国体育产业的基础刚刚建立,传媒、服务等上层建筑仍有待开发。从世界平均水平来看,体育服务和体育营销约占70%,体育传媒占30%左右,而中国的体育营销大致占了整个体育产业产值的80%。在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下,2015年体育产业开始呈现出繁荣景象。首先是体育传媒板块迎来爆发式增长,9月中超版权转让费卖出5年80亿,11月恒大亚冠决赛门票单场门票收入超2亿,大量的企业上市公司争相布局上游运动赛事、参股足球、篮球俱乐部等。另一方面,体育服务板块也开始呈现百花齐放的高速增长景象,万达宣布未来将重点发展体育产业和体育旅游板块,立足于体育场馆运营并积极拓展上下游,智美体育立足于体育赛事运营的同时积极发展体育智能设备板块,开发体育运动健康大数据,大量的体育相关的智能设备、运动APP产生,整个体育产业迎来高速发展。 体育传媒,新媒体新未来。体育传媒是整个体育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尤其是竞技体育,高观赏价值提升了整个营销环节可利用的商业价值,包括转播权、赞助、周边等等。我国目前体育传媒行业的现状,可以总结出三点特征:一是全球各大赛事营销价值巨大,但目前中国水平仍较低;二是改革正在进行中,新媒体势必成为未来的主力军;三是内容创新是王道。 三、以供给侧改革下的体育产业发展理念为引导,积极探索"体育+"融合发展模式,推动我市体育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消费群众多层次、多元化体育需求为核心,构建日趋完善的体育产业服务体系,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积极推动市民医保卡用于健身消费;以市政府名义,出台《新余市关于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办法》。二是坚持改革创新,继续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微观事务管理。加强规划、政策、标准引导、创新服务方式、强化市场管理,优化体育产业发展环境,提高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政策扶持与引导,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积极培育多元化文化体育产业主体,为适应群众需求,提供丰富多样的产品和服务。四是大力发展体育休闲业,积极打造以市体育中心为核心,以县区体育中心为重点,以街道、社区健身场地和俱乐部为基础的全市全民健身活动网络。五是促进体育与其它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特别是"体育+旅游"发展模式。发掘户外健身休闲、极限运动等综合性体育项目。通过主动对接,积极帮扶仙女湖国际汽车文化产业园项目,认真落实引进我国知名车队(东方车队)落户新余的各项工作,依托仙女湖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低密度人居区的有利条件打造体育旅游和汽车文化产业园。六是着力开拓体育用品市场占有率,支持社会资本投资体育用品制造业。七是全力推进体育中心闲置资产开发,深化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在坚持公益性的基础上,切实做好体育场馆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打破当前市体育中心停滞不前的开发现状,引进有实力有经验的团队入驻投资改造;探索商业PPP模式下的开发方式,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体育场馆建设,参与经营管理;重点抓好市体育中心和分宜县体育中心的资产盘活工作,努力将两个中心打造成集训练、竞赛、健身、文化娱乐、会展、休闲、餐饮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实现以体为本、全面发展、多业并举。八是进一步拓宽体育彩票市场,加强领导统一规划和彩票从业人员的管理,充分利用节假日和市区活动开展为契机,广泛开展多形式(线上、线下)的宣传,不断提升体育彩票市场的占有率和年销量,力争全年彩票销售额突破8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