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防守街亭的时候为什么马谡与诸葛亮意见不合


  诸葛亮北伐,只是三国时期的一件大事,诸葛亮前后进行了数次北伐,不断扰乱魏国,而其中又以第一次的北伐比较出名,原因在于马谡防守街亭失误,造成了这一次北伐功亏一篑,马谡也被处斩。不过当时的情况是,马谡并没有听从诸葛亮的安排,才造成了这一次的失败。但是为什么在这样重大的情况下,马谡却要这样违背诸葛亮的意思,他们之间为何会意见不合?
  街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的其中一场战事,发生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战争期间,也是这次北伐战争中一场决定性战事。对于街亭之战来说,因为马谡违背了诸葛亮的军令,执意舍弃水源,选择登上南山据守而非占据山下的城镇;禆将军王平曾多番规劝,但马谡都不接纳。
  在此基础上,马谡被张郃击败,重镇街亭失守,直接导致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失利。当然,因为街亭之失和战败后的逃跑,马谡被诸葛亮下令处死,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饱受争议的人物。那么,问题来了,马谡为什么违背诸葛亮的军令,选择登上扎营呢?马谡的目的是什么呢?
  1.首先,从全局来看,蜀汉丞相诸葛亮一次北伐的目标便是断有陇右,获得这里的人口、土地和马匹。而塞绝陇道,隔绝关中救兵至关重要。诸葛亮深知这一点,曹魏也深知这一点。在此基础上,魏蜀双方就在街亭这个地方开始了攻守拉锯战。
  由此,对于诸葛亮来说,对于马谡的安排也是非常明确——守住街亭,阻挡魏国的援军进入到陇右地区。等到诸葛亮可以平定陇右地区后,就可以派遣大军来支援马谡了。换而言之,马谡不需要立下什么战功,只要能成功防守就是大功一件了。
  2.但是,从马谡后来的行为可以发现,马谡的想法和诸葛亮的预期出现了一定的偏差。马谡和诸葛亮的诉求是矛盾的。一方面,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诉求是稳住街亭,为蜀汉大军巩固陇西争取时间。
  另一方面,马谡的诉求则是立下不世之功,也即击败曹魏支援的大军,以此在蜀汉将领中脱颖而出,这是其违背诸葛亮的军令、选择登上扎营的主要原因。如果马谡只是成功防守住张郃的军队,只能算是在丞相的命令下完成任务,即便立功,也不是什么太大的功劳。但是,马谡如果能够击败张郃的进攻,不仅能立下大功,也能够在蜀汉证明自己的能力。
  3.根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就马谡的生平来说,马谡初以荆州从事身份跟随刘备入蜀,历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嶲太守。在刘备去世,刘禅即位后,蜀汉丞相诸葛亮任用马谡为参军。对于马谡这个人,因为谋略过人,诸葛亮不仅器重他,而且经常会采纳马谡的计策。
  但是,对于理论知识丰富的马谡,却没有多少带兵作战的功绩。尤其是和赵云、魏延、王平等蜀汉将领比起来,马谡更加有点"纸上谈兵"了。值得注意的是,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刘备向诸葛亮表示:"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4.最后,对此,马谡很可能知道了刘备对自己的评价。即便不知道,"言过其实"很可能就是蜀汉人士对于马谡的一个主流看法。而这,无疑让智谋过人的马谡感到不满,至少是想用实际行动来回击这一说法。于是,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时,马谡获得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也即被诸葛亮安排去镇守街亭这个要地。
  对于这一次统帅大军的机会,马谡希望借此一展身手。面对曹魏将领张郃的军队,马谡舍弃水源,选择登上扎营,以此寻找机会来反击张郃。当然,最终的结果是马谡真的是"纸上谈兵",不仅没有击退张郃,反而自己是溃不成军,丢了重镇街亭,并且最终被诸葛亮下令处死。
网站目录投稿: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