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多年,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来看,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今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应做好以下几点:重构教学内容;建立起教师与学生的新型关系;灵活实效的教学考评方式。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理念;新教学探索
  一、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现状
  现今我国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是包含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教学内容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是高等教育的必修课程,从国家到高校都一直非常重视这门学科的发展和建设。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和研究的专家、学者、教师和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学习的学生,都从各个不同的视角和着重点探索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可行途径。应该说,以往这些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和创新的研究对于我们认清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有帮助的,他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实践中所作的种种尝试也是有意义的,并且在某些方面和环节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从总体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的效果并不理想,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从教学内容上看
  在目前的公共课教学中,混淆了一些问题,开篇讲绪论,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讲马克思哲学的时候,学生往往把马克思哲学当作哲学,造成思维体系上的混乱,使学生误认为哲学就是马克思哲学,造成了对哲学的片面理解和误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依旧禁锢着目前的哲学教学,哲学依据是被砍成几大块,物质性、意识性、运动、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而不是从整体上、全面的、有机的把握整个哲学体系。对概念和原理的讲解仍旧是停留于知识点的讲解,让学生感觉仍旧是初中高中的老一套,而没有讲出大学应有的水平,没有形成通过哲学的理论而达到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及思维方式的养成。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总是先于这个时代的发展脉络和潮流,课堂讲解一定程度上异化为一种强行灌输而缺乏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大学的马克思哲学课程失去了作为哲学所应具有的当代性,失去了哲学应有的光彩与魅力。
  作为公共课的马克思哲学教学,目前的讲授并没有把马克思哲学还原到整个西方哲学史的发展过程中,了解整个马克思哲学发展的前因后果,更没有达到中哲西哲和马哲的对比融合。而是单独把马克思哲学从哲学发展史中拽出来进行孤立的讲解,这样既没有还原马克思哲学的西哲背景,也没有真正达到马克思哲学的中国化。
  (二)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看
  目前,各个高校都进行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一些尝试性的改革,例如加入社会实践教学、案例教学、情形式教学等等,但是并没有真正的改变讲多于思的现状,在整个马克思哲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独立思考的培养,没有培养出学生对哲学体悟的能力和自我提炼的能力。以案例教学为例,在课堂上教师给出案例,然后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但目前的案例教学并没从形下的具体事例中去体悟形上的哲学,也没让学生体悟出形上的哲学与形下的案例中的关系,仅仅只是让学生讨论出案例所说明的马克思哲学的那个原理和方法论意义。这种案例的教学,就割裂了生活与哲学的联系,割裂了哲学的本真涵义,并没有为学生真正的树立起此岸世界的真理,而马克思哲学的宗旨就是如何树立此岸世界的真理。
  哲学讲究的是体悟,更多的时候这种体悟远远重于讲解,体悟所需的时间和氛围就远远重于讲授,而目前的马克思哲学教育和教学中基本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在课堂教学中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师生互动,更别提学生自主的体悟哲学。正如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所说"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正面的知识是指对客观事物的信息),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这点正是目前马克思哲学教学中的最重要最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改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几点对策
  (一)开展教学内容的重构
  教材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线,同时包含中国和西方哲学史的内容,也要关注现代西方哲学。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要走向"世界化",与时代问题紧密联系,探索和回答科学技术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新挑战和新问题。当今世界是一体化的世界,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如全球问题、发展问题等,都应该在教材中涉及到。因为前沿理论始终都是与人的发展息息相关的,都是学生关心和关注的话题。
  (二)建立起教师与学生的新型关系
  教师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进行讨论式或启发式教学,以哲学原著文本为基础,结合现实问题,进行直接的思想对话。教师也可以适当地以专题讲解的方式来丰富课堂内容,让学生有机会了解当前哲学发展的前沿理论问题,包括对某些问题的论争。当然,这要以教师渊博的知识背景为前提。其次,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可以应用适合的多媒体技术,不搞单纯的教案式课件、板书式课件,使现代化教学手段成为帮助教师充分发挥教学能力的有力工具。哲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训练人们对人生终极关切的思考,体验人类智慧的深度,唤起学生对日常生活的反思和省察,最后恢复和建立健全的更加智慧的生活。
  (三)引入灵活实效的教学考评方式
  学习哲学主要学习的是思想,教学考评方式要注重激发学生的理论兴趣,拓宽学生的理论视野,撞击学生的理论思维和激发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为目的。所以我们要逐渐改变目前较为单一、刻板的考评方式,走向多样化。考评的方式可以是学生的一次专题演讲,问题辩论,或是调查报告和实证论文,把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反思批判精神和综合素质,作为考核的中心目标。
  专家学者们对目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表述比较全面透彻,切中要害。在对策研究方面,大家从各自的关注点着眼,探索不同的改革创新路径。哲学教学改革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是个自上而下的体制问题。创新实践本身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时期里彻底转变,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理念的创新如何在实际的教學实践环节中成功运用就成了今后哲学教育研究的关键所在。
  (四)加强对话,勇于争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在充分对话、比较借鉴中彰显其真理性和合理性。首先要与中国传统文化对话。马哲教材应是在本国国土上扎根、生长并结出的果实。历经几千年锤炼而成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今天既是"活的规范"(延续着的传统),又是正在生成着的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性绝不是在与世隔绝的温室中产生与保持的。相反,它是在与各种思潮的冲击、辩论、打磨中显露其光辉。因而马哲教育应当以宽容、开放的态度与西方现代哲学进行协商式争论,在平等对话中展现其特有的优越性与先进性。
  (五)扎根生活,关注现实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应密切关注现实社会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从而发挥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固有的内在维度,也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必须抛弃"原理加例子"的僵化模式,真正将现实生活引入哲学,使哲学生活化。这样的哲学教育才更能体现其开放性、批判性和超越性,才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既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发展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深化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
  【参考文献】
  [1]姜立红,李庆霞.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性化教育的生长点[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2).
  [2]林桂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教育思考[J]. 广西社会科学,2012,(4).
网站目录投稿: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