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是我的偶像,对此很多人不解,但他确实就在我心目中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没有他,就没有我今天的快乐,甚至可以断言,没有他,就没有中国的快乐,人们不知道还能做出点什么能够制造出类似于他给我们带来的笑声。每每烦闷没劲的时候,坐在"刘老根大舞台"的后排座位上,从开场舞起,一切喧嚣和烦恼便开始抛在了脑后,感觉这个世上一切都是美好的。这,只有二人转能够带给我,只有大舞台能够带给我,归根结底,只有赵本山能带给我。最近,听闻赵老师身体欠安,我暗自祈祷:"千万让他多活一些年!"我甚至奢望在我的有生之年他都能在人世,这样我就可以快乐一辈子了。 南方瞧不起北方,直辖市瞧不起省会,,大城市瞧不起小城市,而城市又瞧不起农村。好多文学大家,知识名流一直瞧不起春晚上的东北帮。四个小时的春晚,近半数时间被东北帮占据,近全场笑声被东北帮霸着,这让人如何看得出档次。有人嘲笑赵本山拿庸俗当好笑,专用南腔北调逗乐观众;有人暗讽赵本山下里巴人登不得大雅之堂,只有调侃自己显出幽默。对于这一点,我一直无法苟同。并不是因为自己身为东北人,经不起别人的几句打压而硬要强出头;也不是因为太喜欢东北演员的小品,一心力挺偶像而听不进去任何意见。对于春晚上一年不如一年的小品我也的确有诸多不满,江郎才尽,后继无人是不争的事实。看着廉颇老矣的黄宏还在卖力地讨好观众,却再也掀不起大家发自心的笑声;看着倚老卖小的蔡明还在靠装嫩搏人一笑,却只换来台下的皮笑肉不笑。 各位看官不妨做个测试,打开电视,随意拨着频道,突然某个台正在播赵本山的小品,你停下来看一会的机率有多大?反正我是保证一路笑到底,即使广告时间也要等上一等,不愿错过任何一个细节。百看不厌的感觉真好,虽然只是十几分钟的段子却总能让人捧腹,何其难得? 如今的东北帮的确不似以前般强大,但无可否认的是他们仍旧强大。试想没有了他们的春晚将是何等苍白,群魔滥舞,鬼哭狼嚎,别怪我出言不逊,因为大多时候我就这样体会的。如果说这就是阳春白雪,我也确实欣赏不了。另人眼晕的灯光,另人眼晕的伴舞,另人眼晕的服装,再加上完全听不出美感的高昂调子,除了换台的冲动再想不出其它。 对于无病呻吟的名流们,我只能用"华众取宠"来形容。读书少不代表没文化,不会文邹邹不代表没深度。草根阶层一样藏龙卧虎,不要一看人家成功就立刻扣上"低俗"的帽子。什么阳春白雪,下里巴人,若是真庸俗的东西,又岂是用华丽的外衣就能掩盖的;反之,若是真深刻的东西,又岂是任凭朴实的外表就可以隐藏的。区区一向认为,幽默本就不是容易的事,若没有足够的生活积累是无论如何也幽不出来的。 逗人笑比让人哭难,这话特有道理,开怀一笑的机率较潸然泪下来说也许只是十分之一。赵本山文化程度低,但生活积累却不少,先抛开他一年一部央视一套首播的电视剧不说,只说他把二人转这个最让"艺术家"瞧不起的小戏种带向全中国,走向全世界这一点,我就打心眼里服他。世上本无路,走得人多了就成了路,没人想到这个只局限在东北农村的二人转也有翻身农奴把歌唱的一天,一跃成为比京剧更普及的地方戏,当真是个奇迹。 年年春晚看的是啥,相信大多人心里早有定数,尽管赵本山也面临"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的窘境,但他还是春晚中的老大,万众期待的压轴,老百姓心中的春晚灵魂,赵本山就是赵本山,他影响的已不只是大年三十的一台央视春节晚会,而是数以亿计老百姓的年夜饭心情。 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个也许只有小学文化,曾经只是铁岭某村的二溜子,如今他真的独僻奚径,将最东北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到极至。他做什么成什么,要什么有什么,处处开花,八面威风。即使有人说赵本山的成功意味着社会的倒退,大家喜欢他等于忘记国粹,但仔细想想在这个开放的社会,大家什么没见过,什么没听过,既不是闭关锁国的清王朝,也不是万恶黑暗的旧社会,想随意蒙蔽群众的眼睛似乎也不容易。所谓的文坛名流们常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放弃日韩风,回归民放风",说得天花乱缀,做却一无所得,大道理人人会说,可真要说到做到,做到最好,却是难比登天。不过,就这一点而言,赵本山之所作所为堪比英雄。 南方人瞧不起东北人,说东北人土,没见过世面;城市人又瞧不起农村人,说农村人俗,摆不上台面。大家藏着掖着怕别人知道自己低人一等,想方设法在城市里出人头地。可赵本山却不然,别看他没有高学历,可人家从不以自己是农民为耻,春晚上的农民形象数年不改,经他制作的电视剧部部以农村为题材,他一口一个"我就是农民的儿子,我家就在铁岭,我就是要把东北的二人转带向全世界。"听着不仅一点不寒碜,倒显着正气凛然。说白了,就是自信,自信让人傲视群雄,若是没有足够的自信,谁敢如此"招摇过市"。 无论何时,我都会义无反顾地关注他,支持他。他是我和父亲的共同偶像,我期待他缔造下一个奇迹!赵本山,活着的传奇(白岩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