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才毕业一年,但这已经是我的第四份工作了。"毕业于长沙某高校的颜文卓(化名)已经炒了3个"东家",他先后从事企业策划、事业单位文职人员、媒体记者和高校行政的工作,在职场上也算是摸爬滚打了一番。在颜文卓看来,趁年轻,多些不同岗位的职场体验,才能更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怎样的职业生活。 颜文卓是当前"跳蚤族"中的一员。所谓"跳蚤族",即工作不满一年甚至未满半年的职场新人,"永远在寻找更好的机会",应聘时手里的履历表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各种职场经历。 "我们欢迎年轻人去尝试各种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但从用人单位的角度而言,我们并不赞成无规划的求职行为。"一位汽车销售行业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人员说。 "跳蚤族"频出,与学生时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缺失不无关系。职业规划教育的缺失,有时会让他们在面临人生选择时陷入迷茫。湖南岳阳市经济开发区大桥河小学的一位教师说起自家亲戚高考志愿填报时的窘态,依然记忆犹新。她说,那时用"一家老小齐上阵"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这个说甲专业好就业,那个说乙专业收入高,各有各的道理,最终弄得考生自己在专业选择上一头雾水,手足无措。 那么作为家长,为了避免我们的孩子成为"跳蚤族",该如何教育孩子做职业规划呢?最好的规划就是让孩子自己学会规划 期望不同,规划就不同。如果期望很低,估计你也就是个平凡孩子,那就让做家长的我帮你打点一切吧。如果期望高一点,估计你还算个优秀孩子,那就努力去达到我为你制定的目标吧。 如果期望更高一点,估计你会比我强很多很多,那我就完全没必要为你规划了啊,因为你自己就会规划了啊,因为到你十几岁的时候,你就已经会想得比我远、想得比我透,我没想到的你都想到了。你对世界局势、对经济大势、对行业格局、对技术内幕、对管理风格,以及对自身的兴趣、才能和弱点都比我了解得更加透彻,对人生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对世界有自己的体验计划和飞翔计划,怎么可能还需要我这个土老头给你制定什么规划? 职业规划怎么学?说难也不难,把握好两个要点即可:找优势,早准备。第一,找优势 心理学家说,性格缺陷很难被克服。人到中年,我们会发现,许多儿时的秉性其实一直都没有变,内向的還是内向,讷言的还是讷言,神经质的还是神经质,为了"改进缺陷",花的那么多时间和精力,似乎都没有任何意义。 那怎么办呢?只有尽可能发挥优势,发挥特长,在你擅长的事情上做到极致,那么许多缺点就不再重要了,别人也就看不见了。 周星驰不通人情世故,但人家是宗师级的喜剧之王,电影票房年年超纪录,他不需要变得"人情练达"或"世事洞明"。张小龙不擅言辞,但人家是超一流的产品经理,再朴素的语言也有人洗耳恭听,因为里面包含了深刻的思想,所以他也不需要去学习语气修辞和演讲技巧。 你有什么缺点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什么优势,以及你能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你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优势也不难,多尝试、多折腾,坦诚地面对真实的自己,自然也就很快会找到了。你擅长说,那就拼命说,有一天会变成演讲大师;你擅长写,那就拼命写,有一天会变成文案大师;你擅长做,那就努力做,有一天会做出一个惊世骇俗的好产品出来。第二,早准备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对于自己的目标尽早准备,设计出一系列相互协同、相互配合的动作和措施,放弃那些对你实现目标毫无意义的行动。有得必有失,有取必有舍,人的精力有限,什么都想做,最后只能是什么都做不好。 举个例子。如果你认准了"UI设计师"这个行业,估计这个行业可能在风口上,估计O2O的大爆发和移动电商的大发展将在你毕业后来临;又觉得自己真的很擅长于图形界面、美术设计、创意互动、页面优化、人机交互等项目,那你就得主动地训练自己,有针对性地把该学的软件和课程都拿下,争取在大一、大二就成为业界翘楚,要不然,凭什么说你有天赋呢?至于其他的事情,比如学生会主席、公务员考试,你就不要再去瞎掺合了。 既然上大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找工作,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一上大学,马上去找工作。现在有能力的大学生,只要找准了行业,发挥了自己的特长,从大一、大二开始赚钱,甚至月薪过万并不是稀罕事。 如果不这样做,就算你按部就班地获得全A毕业,以现在大学的水准,并不能保证有一份工作在等着你。如果不是名牌大学的话,傻乎乎地等到毕业才去找工作,绝大部分二、三流大学的陈旧教材只能把"听话的学生"害死了,毕业就是失业,毫无例外。 "一上大学,马上去找工作"这个提议是有一点极端,但却是孩子自己规划职业的一块试金石:在不挂科的前提下,寒暑假和其他长假里,努力接近自己喜欢的行业和职业,努力去面试、实习和无工资打工,完全可以试出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或者自己是不是真的擅长? 然后呢,四年大学生涯才有了真正的目标和动力了,就知道自己该做哪些准备了。 一个孩子,他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如果你一直帮他安排一切,一直不让他自己去选择,那其实这种人生根本就不是他自己的。也许他会顺从你,但他也会越来越痛苦,越来越压抑,到最后受不了了,终于在某一次重大的选择面前爆发,不顾一切地坚持了自己的要求,不顾所有人的反对,也要坚持自己的偏执——恰好这次选择又是真正的大错特错。 早一点让孩子学会自己去规划,早一点获得识破陷阱和诱惑的能力,早一点变得比你更会思考更有智慧,也许就不会有最后那一次鱼死网破式的抗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