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破解教师职称晋升拥堵需建立更合理的评审方案


  媒体报道,今年35岁的谢敏是山东省一所省级重点高中的政治老师。尽管她已工作13年,教学成绩优异,但仍是初级教师。谢敏入职前正逢她所在的学校扩招,连续几年,学校招了很多年轻教师,但每年晋升职称的名额很少。别说高级职称,仅是中级职称的评审,谢敏前面就排了太多人。
  而像谢敏这样,在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道路上还需长久等待的,并非个例。采访中,多位中小学教师表示,因为指标有限、高级职称评审标准过高等问题导致的评职称难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当前迫切需要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职称评审方案。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最令人羡慕的职业。然而,现实却是,当广大基层中小学的教师在辛苦教书育人的同时,却因在职称的晋升方面出现日常"拥堵"而烦恼不断。教师职称晋升常年"拥堵",极有可能带来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暗箱评审腐败、教改导向偏差、伤害社会公平等负面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问题是,教师职称评审晋升等为什么会出现常年"拥堵"现象呢?一是供给不足,晋升指标少。在不少地方,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指标的设定不尽合理,简单的以在职教师人数进行核准,而不是按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能力设置,使得一些师资力量优秀、教师人数庞大的学校,往往排队多年也评不上高一级职称。
  二是职称评定条件不尽合理,使得一些评定指标表面上有,但实际却成为可望而不可及的废指标。比如正高级职称,在一些地方需要满足"被评为省特级教师或享受省级以上政府特殊津贴,被评为省级以上优秀教师或学术带头人,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三等奖以上,主持并完成省级以上的教研课题一项,参加省市级以上教研比赛获得省级二等奖以上……"等条件中2项以上,才具备评审资格。这些过高的条件,一方面难以取得;另一方面,即使能够取得,花费的精力也非常大,几乎不可能,这样就使得这些正高级评选指标"可望不可及"。
  除此之外,笔者以为,造成目前中小学教师非常在意职称,进而职称评定需求大、常年"拥堵"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中小学教师职称,被赋予或附带了过多的利益。目前,全国各地中小学教师的工资等待遇很大程度上还是与职称直接挂钩,其在决定教师工资高低的问题上,还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在缺乏其他收入来源的情况下,职称成为获得工资等收入的主要条件依据,广大教师当然对此非常重视,评等晋升的需求和欲望当然就非常高,并且会连绵持续,教师职称晋升常年"拥堵",也就不难理解。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要提升教师教育获得感,无疑是一个基础中的基础。要想破解目前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面临的常年"拥堵"难题,就要对症下药,治病纠根,在平衡职称的有效供需上下功夫,疏堵结合,有效作为。
  一方面,要优化调整教师职称指标分配原则,在充分考虑地域(城乡)、学校规模等因素的基础上,还是要回归教育能力和实际贡献这一最基本的考量要件上;另一方面,需要有关方面更多地从基层一线教师的视角,对一些职称评审条件进行科学优化,保障职称指标成为教师可以获得的指标,而不是"望梅止渴"的泡沫指标。
  更关键的是,需要继续深化教师工资待遇改革力度,在教师待遇水平不低于公务员水平基础上,切实解决附着在教师职称上的过多工资额度考量因素,让教师职称同待遇脱钩,起码逐步减小挂钩程度,让教师工资切实回归"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等基本的社会公平正义分配道路上。
网站目录投稿:梦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