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作为儒学宗师,历史上被尊为"大成至圣先师"。在二千多年封建社会"尊孔崇儒"的社会氛围下,孔子世家特别是他的嫡传后裔也备受恩宠。对孔子后代的重视和关照,汉唐时期就已经开始,到了宋代更是形成了一种政治上的体制。自宋仁宗授封孔子第46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后宋徽宗又许其子孙世袭起,一直到孔子第77代孙孔德成成为清朝最后一位"衍圣公"为止(孔德成,清末最后一位"衍圣公",民国时改授"奉祀官",后曾任台湾中央考试院院长,2008年在台湾逝世),历朝历代,世袭罔替,一脉相承,代代尊荣。孔子嫡传后裔在政治舞台上的这种特有的传承关系,不仅见证了一千多年历史长河中孔子学说的巅峰地位,自身也作为孔子文化中"诗礼传家"的象征而载入史册。数年前在安徽黄山市一位老政协委员家中,发现的一部古籍上钤有"至圣六十八代孙"印记,就是一件与这段历史有关,散落在民间的孔子世家的文化遗存。 在黄山市民间发现的这部孔子后裔旧藏古籍是清康熙、雍正朝孔子第68代孙使用过的殿版《康熙字典》。全书共42卷,分40册线装,书前有御制序,半页版框19.5厘米×14厘米。版框、字体、样式都显示其为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武英殿的初版本(图一)。部分卷册首页钤有规格3.6厘米×3.6厘米的"至圣六十八代孙"朱文印。"至圣六十八代孙"即"孔子第68代孙"。史载:孔子第68代孙孔传铎,号振路,字牗民,生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喜读书,工文词,精研"濂洛关闽"之学,博求律吕之书,对乐理颇有研究,著有《安怀堂文集》等书18种,105卷。康熙年间即蒙赐二品冠服。雍正元年(1723年)袭封"衍圣公",位居一品,雍正十三年(1736年)卒。而《康熙字典》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因此,认定这部字典当年为孔传铎拥有,时间点上是吻合的。而且依其朝廷一品大员,文官之首,孔子嫡传子孙的身份,这部字典还应是成书后皇帝颁赐大臣的内府本。 这部《康熙字典》有一奇特之处,就是整部书的版式、开本、封面完全一样,但内页纸质不同。严格地说属于孔子第68代孙的只有半部,正好是42卷的一半,共21卷。这21卷全为洁白坚韧的上等开化纸印成,每卷首页钤有"至圣六十八代孙"方印。其余一半用普通皮纸印制,颜色泛焦黄,首页无"至圣六十八代孙"印。该字典上的钤印不循一般藏书钤印规矩,从卷首下方盖起,而是大气堂皇盖在正中。印章的样式也卓然不凡,"至圣"二个大字居中,透着一种神圣肃穆之气(图三)印文若按中国印章篆刻文化从右到左的固有读法,是读作"六十八代至圣孙",但这样语意上易产生歧义。显然应先读中间二字,"至圣六十八代孙",这样也暗合了孔林中,孔子圣墓居中,抱子携孙的格局。如此尊贵的印式章法在儒家尚"长幼有序,嫡庶有别","非礼勿视"的礼制规范下,非孔子的嫡传子孙莫属,绝非一般孔姓后人能僭越使用。 这部《康熙字典》在近300年的岁月里得到了精心的保护,书页上没有任何污损和乱涂乱画,但有一特别之处,就是在钤印"至圣六十八代孙"的那半部中,凡出现孔子名讳"丘"字,都用朱笔另加"耳"旁,改为"邱"字。经考,清初避讳较松,《康熙字典》成书时,仅对康熙皇帝本人名字"玄"、"烨"二字以缺末笔的方式避讳。雍正登基后,严格了避讳制度,除规定需避皇帝讳外,还专门下旨,规定须在孔子的圣名,"丘"字上加耳旁避讳。看来,这应是孔圣人后裔奉旨改笔,否则,绝不会在钦定御制的书籍上随意更改。 一部大书因缺卷后人找来同种异版拼配凑成完帙的,在古书收藏中并不罕见,如著名的"百衲本"《史记》就是如此。奇就奇在这部《康熙字典》一半开化纸,一半普通皮纸,但它们的封面、开本、装订却又不差毫厘,显然是同一版,同一批印刷,同一次装订。这也证明了当年武英殿版《康熙字典》刊印时,就有"精印本"和"平印本"之分。至于说为什么钤"至圣六十八代孙"的精印本和普通印本各占一半,是古人故意为之,还是后人的无奈之举?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样的故事?这些不解之谜,只能留给今人去猜测和遐想了。 建筑在封建社会统治者对"儒学"、"孔道"尊崇之上的"衍圣公"制度,更多的是体现了古代社会的政治取向。而众多的"衍圣公"都是受惠于"立嫡立长,父终子继"的制度而得以位居一品,享受尊荣。其个人在文化艺术上有突出建树的却为数不多。这也造成了虽然一千多年几十位"衍圣公"代代相传,从未间断,但这一特殊群体留下的带有明显个人痕迹的文化遗存却很少。今天,人们参观孔府,孔庙,能见到的历代孔子嫡传子孙(衍圣公)的遗物只是近代最后二位"衍圣公"(孔子第76代孙,同治朝"衍圣公"孔令贻;第77代孙孔德成)的一些生活用品。除此以外,很难看到有其他的文化遗存。而孔子第68代孙孔传铎则是明清两朝几十位衍圣公爷中,少数几位在文化上有造诣并有著作传世的孔子后裔。这件带有他手泽和印迹的《康熙字典》就是一件难得的孔子世家文化遗存,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黄山何文秀) 《中国文物报》2009年2月18日7版---钤"至圣六十八代孙"印的《康熙字典》 《收藏》杂志2006年第2期---孔府旧藏的半部《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