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就"教育功利化倾向影响美育"做出回复:只有取消特长生加分,才有可能真正地实施学校的体育和美育;它(美育和体育)应该是每个人都必须去学的内容。 王司长认为,把美育作为每个人都一定要学,一定要考,一定要评价的内容,并将考核评价纳入学生成长和升学的评价体系,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用一句话概括上面的内容,就是美育要纳入升学考试的必考科目,与语文、数学同等对待。 我觉得,有必要先纠正一个概念,即"美育"。美育是学校教育的每一门学科和教育教学的每一个方面都必须贯彻的一个教育原则,而不是具体的某几门学科。因此,所有教师都应该是美育教师,而不能只把教特定的某几门学科的教师称为美育教师。现在,多数人所说的"美育课",指的是美术、音乐等以各门类艺术为基本内容的课程。如果贯彻了美育原则,则所有课程都是美育课。 那么,音乐、美术等以各门类艺术为基本内容的学科和课程应该怎么命名呢?其实,教育部的机构名称"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已经标示得很明白:艺术教育。因此,这些教育内容和课程应该叫"艺术教育"而不能称之为"美育"。名不正则言不顺,所以,在谈论艺术教育之前,很有必要先给艺术教育正名。 把艺术教育纳入升学考试,是不是就能加强美育,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呢? 事实证明,把艺术教育纳入升学考试,一方面将会大大加重学生的负担,另一方面并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为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已经深陷升学竞争思维而不能自拔。这种思维的直接结果就是,要考的课程就死教死学,不考的则不教不学。近十多年来,不断纳入升学考试的内容已经够多了,如史地生等"副课"、名著阅读、体育。这些本该丰富生动的内容被纳入升学考试后,无一例外地都变成了题海战术、机械操练。比如名著阅读,纳入升学考试后,各种关于名著阅读"应试宝典"的教辅满天飞,学生大背特背这些所谓的"名著知识",负担加重了,时间被更多地占据了,"全面发展"自然就受到了更大的冲击。 如果不改变升学竞争思维,只是把艺术教育纳入升学考试,结果必然是"音乐应试宝典""美术应试宝典""书法应试宝典"之类大行其道,学校的艺术教育课程也一定会变成"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的拼杀和操练。而真正的艺术素养的提高恐怕会更加远离课堂。 因此,要让艺术教育走进学校、走进课堂,通过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是要从改变升学竞争思维做起。这迫切需要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法规和政策,需要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督促学校开齐开足艺术教育课程,不用升学率和考试分数评价教育,学校不用升学率和考试分数评价教师,等等。在此基础上,让"应试宝典"退出图书市场,让题海操练从学校课堂上消失,让学校、课堂真正成为教师和学生精神成长的乐园。这样,学生全面发展才有可能实现。 总之,在不改变应试竞争思维的前提下,想通过不断增加纳入升学考试的内容和科目来实现全面发展,只能是南辕北辙,而教育终有一日会被彻底压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