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红尘笑笑生 上月初,网上爆出一则新闻,一小学文化的男子伪造身份证明和学历证明,谎称自己是清华MBA,有建造师执行资格许可证等等。在招聘网站上传简历后,很快获得猎头推荐,居然在多家知名企业通过了重重高管面试,成功入职,税后月薪高达7万。 可惜他的实际能力和履历及学历不匹配,往往在一家企业做一两个月就主动离职,再利用任职过知名大企业的经历继续寻找下一个猎物。一直到他在萧山一知名企业再度入职,业务能力引起人事怀疑,最后进行背景调查,发现了他身份、学历造假,随即报警,这才东窗事发。最搞笑的是,被抓时,不久前从这家公司离职的他又在广州一家大型企业担任高管。 说实话,他的骗术并不高明,但为什么屡屡得逞呢?这就是那些被我们忽略的职场潜规则在发生作用。看看这个骗子给我们哪些启发。 规则1:身份、标签很重要 经常有人说,英雄不问出处,只要你有本事,学历、经历都不重要。这句话恐怕都是在那些已经成名的草根身上才有效,人们只看到已经成功的这人身上的特性,却忽略了更多没有身份、没有显赫标签的人连机会都得不到。这也就是所谓的幸存者偏差。 这个为啥能够得到猎头的青睐呢?正是他伪造的清华MBA的学历为他镀了金,甚至像他自己说的,伪造的北京户口也能够成为他的加分项。猎头正是看到他显赫的简历,如获至宝,忽略了对他真实能力的考察,而向企业竞相推荐。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它是一种影响人际知觉的因素。意思是一个人的某种品质,或一个物品的某种特性给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这种印象的影响下,人们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个物品的其他特性也会给予较好的评价。这种爱屋及乌的强烈知觉的品质或特点,就像月晕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一心理效应为光环效应。 回到我们说的这个人的例子,名校的求学经历、名企的就职经验、资格证书等等我们认为世俗的东西,却往往被暗中标了价格,人们会下意识地认为拥有这些东西,说明这个人很优秀,出类拨萃,不由自觉会给这样的人敞开绿色通道;反之,一个学历平平的人,即使很有能力,要争取到机会,也要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 所以,你必须要有意识地为自己个人品牌添加身份和标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学历和资格证书 前段时间网上炒得沸沸扬扬的某些单位只招985、211院校的学生就是这个道理。知名度高的大学、比较高的学位、很难获得的执业资格证书等等都是你个人能力的背书。拥有这些,你会比其他人获得更多的机会 2、 知名企业就职经历 对于是为鸡头还是凤尾,大家一直很有争议。但如果你是职场新人,我给你的建议还是先去知名企业对你未来的发展会更有利。 是,小企业人手少,会给你更多野蛮生长的机会,但另一方面小企业很多都不规范,大部分可能存活期都不超过5年,能够最后成为独角兽的只是少数公司,大部分时候,可能都处于如何存活的困境。 于个人而言,没有人指导,只能是野蛮生长,当别人已经跨过小白的迷茫期,独当一面时,你可能还在自个儿琢磨最简单的问题。要再往更高层次晋升谈何容易。 而如果一毕业就进入知名企业,能够从比较高的层面了解整个行业的格局,知道业务的标准流程,磨炼三四年,再跳槽进入中小企业担任中层管理人员是很容易的事情。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尤其是有知名企业工作经历的人简历看上去很靓丽,不论是老板还是人事,对于这样的人也更迷信,也更容易获得在规模小一些公司,但职位提升几级的机会。 工作十几年,也经常碰到公司空降领导的事情。有的人看上去简历很能唬人,但实际接触后,能力并不怎么样。但为什么他就是能够获得机会,即使在这个公司混不下去了,凭着原来的简历,换个公司还能唬人?就是曾经的知名企业就职的经历给他的能力做背书,让他加了分。 3、 优于他人的某项技能或业绩 有句话经常被大家提起:"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为什么这样说呢,就是因为它的独特性、稀缺性。求职时同样如此,在那么多已经经过简历初选过关的面试者中,为什么要录用你?你必须要有某些突出的能力或业绩,让你从众人中脱颖而出,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机会。你可以给自己确定一个人设,并刻意练习去完善、丰富、优化这个人设,让它最终成为你公认的标签。 像我一个朋友,只是普通的本科学校,为什么在普华永道校招已经结束后,还能获得面试机会并最终被录取?就因为他的外语特别好,曾经多次在全国的大学生外语比赛中获得佳绩。为什么他离开普华永道一年多后,普华永道还是邀请他回去并承诺连续计算工龄,因为他做过的项目客户评价都特别高,点名要求他带队负责新一年度的审计。 规则2:别人推荐比自荐更容易获得机会 这个骗子屡屡得手,猎头公司"功不可没"。在企业眼里,猎头公司是专业的,是靠谱的,是积累了丰富的人才数据库的,所以他们推荐的人应该也是靠谱的,这也成为这个人能够屡屡获得高薪机会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别人推荐总比你自荐更有说服力,因为这个人本身的专业、职位、能力、信誉会成为你能力的背书。可能很多人都有体会,如果是通过招聘网站应聘,要入职得过三关,斩六将,甚至谈了几轮最后却没有结果;但如果是朋友或领导推荐,人事的面试通常就是走过场而已,甚至就直接变成了解你和领导此前渊源的闲聊,最后轻轻松松就入了职。如果你工作三五年,还是通过招聘网站找工作,确实是一件挺悲哀的事情。 所在,从你进入职场起,你就需要刻意经营能够在未来帮助到你的人脉,他们可以是资深猎头,是和你一样刚刚上岗的猎头小助理;也可以是你优秀的同事或同行;是你认可、愿意追随的领导。 这些人最好是比你更优秀,你的朋友圈、人脉圈平均层次越高,你的层次也会越高。你的人脉经营要基于互惠互利的基础,平时多多帮别人的忙,在你需要时,别人也才愿意伸手相助。最忌讳充当索取者、伸手党,或是需要别人帮助时才联系。 规则3:表达能力比我们想象的更重要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谦虚、要脚踏实地,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往往是我们很多人的短板。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际交往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发展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个小学学历的人为什么能够在面试中获得那么多名企高管的认可?甚至很多最后都是董事长拍板录用的。这不得不归功于他的表达能力。他在法院审核供述中也说了,他刻意去模仿高层管理者的说话思维和话语体系,他知道这些人关心什么,怎样回答能够获得他们的认可。而在网上曝出的他在法庭上的视频,这人说话、气质还真有高级管理人员的范儿。连网友都评论说,这人有这本事,不去开面试培训班真是太荒废了。 表达能力在我们面试时会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少数岗位可以通过实际编程、计算来考察能力外,大部分时候我们能否在面试中获得入职机会,完全靠我们的一张嘴。你实际能力再强,但不会表达,不善沟通,也会在面试中被PASS掉,更别说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是晋升到中高层必备的能力。 表达最重要的就是要求条理清楚,逻辑分明,而这是有很多套路可循的,比如《金字塔原理》一书中就提供了很多模型,可以灵活应用。而掌握一些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在说服他人、争取支持使用一些小技巧,也会让我们沟通的效果加倍。 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刻意练习,先阅读相关的书籍了解基本的原理,再结合实际进行应用,复盘加以优化,持之以恒,就能将这些知识内化为我们的能力。 规则4:真正的能力是立足根本 这人如果能力不是那么差,也许就能把伪造学历、身份什么的事都蒙过去了,可惜他所学的都是外在的皮囊,而缺真本事。经常在一个企业做了一两个月就混不下去了主动离职;偏偏最后又碰上一个比较较真的人事,最终戳穿了他的骗术。 真实的能力是我们的立足根本。 能力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不会随环境的变化、人际关系的变化而失去。在个人拥有越来越广阔的选择机会的今天,如果在这个平台得不到赏识,我们完全可以去主动寻找更能发挥我们能力的空间。而没有真正的本事,靠投机一时获得上位机会的人,原来的环境变了,他所获得的一切也会失去。 在现实中,靠一时的投机或拍马屁的人能够获得一时的机会,但真正在职场上最终取得成就多数还是那些真正有能力傍身的人。 所以,保持成长思维,精进自己,是我们一生需要修炼的功课,也是我们受益终生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