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心里很不安定。若是能放得下手上的事务,我真想回到江南去小住几天。 现在还是农历正月,不说北方,就是在江南,天气一定还很冷,但那个"冷",不是冬天,而是"春寒",因为早已立过春了。不像在这里,几天之前的天气是严冬,寒流一过又仿佛到了初夏,再来一次寒流,又变成冬天了。简直没有春天的影踪! 可是在江南,春天虽然去得不易寻觅,来得却有迹象可寻。春天就是春天,决不骗人,决不令人空欢喜。你见过柳树的嫩芽吗? 它不是嫩绿色的,而是鹅黄色的。柳树绽出了鹅黄色的芽,春天就已经来到树梢,来到燕子尾巴上,也来到游子的心上了。 前几天看了《北国风光》的电影,已经有一点神驰;这几天对着《江南姊妹》的广告,更令我出神。山水,人物,花朵,泥土,无不是江南的能令人怀念,何况更是春天。因此这几天简直动了乡愁。电影广告说:"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是的,赶去罢,为什么不赶呢? 我设想我应该去的地方,我应该住的地点。江南,是一个大地方,是一片锦绣,我应该选择什么地方呢? 住在西湖边上,住在玄武湖畔? 住在苏州,住在嘉兴? 当然什么地方都好,但我的梦魂总是牵萦着镇江的一间小楼。几扇玻璃窗,一只挂了布帐的小床,从墙上的气窗可以望见人家的屋背。在那里不仅有我的春天,还有我的梦,也有我的诗。 我要寻找的就是这些。可是,这么多年了,我就是现在赶到江南,这个春天向什么地方去寻呢? 在破旧的砖墙上,在古老的大树上,还是在那些高大的新建筑物上和工厂的烟囱上? 对着报上的那幅《江南姊妹》的广告,我忽然领悟到,我要寻找的春天,不在别的地方,就在这些年轻人的脸上,就在这些下一代人的心上。我们的梦,我们没有写成的诗,我们失去了的春天,都交给他们了。他们会用彩笔给我们继续写下去,我们不曾实现的梦,他们会给我们完成。春天到了江南,自有人去接待,决不会被冷落的。 但是如果有时间,我仍想赶到江南去。因为我怀念江南,江南一定也在怀念我。站在鹅黄色的柳枝下,年轻的春天一定会展开手来欢迎我的。 【赏析】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远在九个世纪以前的宋朝,大文学家王安石就写下了这千古名句。江南春早,很容易触发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所以当时正羁留在香港的作者也禁不住心里不安定起来,想回江南小住几天,找一找春天的踪迹。作者开篇便紧扣题目,流露出对故乡江南的脉脉情思。 江南水乡,山明水秀、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秀色可餐。但最使作者牵肠挂肚的还是江南的春天。"春天就是春天,决不骗人,决不令人空欢喜。"它不像南国的春天,来去无影。它悄悄地来到人间,固然也会有春寒,但它毕竟是春天。"春到人间草木知",春风送暖,鹅黄色的柳芽爬上了树头,似曾相识的燕子也飞回了江南,游子的心也随着春天的到来重新燃起希望的火花,体会到故乡的温情。作者之所以 "心里很不安宁"就是因为作者身在异乡,看不到春天的到来,所以他也就格外思念春意盎然的江南了。但作者又不能放下手中的事务,返回故里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妙景色。心里格外的烦恼,而思念之情却也更刻骨铭心了。 "山水、人物、花朵、泥土无不是江南的能令人怀念,何况是春天。""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江南姊妹》的广告更触动了作者的心弦,牵动了作者的乡愁,还有什么能比不能享受春天的良辰美景更令人烦恼的呢? 所以作者虽然身在异乡,而心却早已飞回了江南,在江南的秀丽景色中徜徉。作者在想象着回到江南后应该住的地方,西湖边上? 玄武湖畔? 姑苏城外抑或嘉兴城中? 对这些集天地之灵,钟灵毓秀的"世外桃源",作者虽然心向往之,但最使作者失魂落魄的却是镇江的一间小楼。这里只有"几扇玻璃窗,一只挂了布帐的小床,从墙上的气窗可以望见人家的屋背。" 这里虽然没有姹紫嫣红、莺歌燕舞的动人春色,但却有作者逍遥自在、回味无穷的快乐的童年。作者虽然是南京人,但青少年时期的大半时间是在镇江度过的。而童年正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时节,是人生的春天。童年,有许多五彩的梦,也有许多甜蜜的回忆。作者身在他乡,而心却飞回了故乡,飞回了美好的童年时代。 时过境迁,"曾经沧海难为水,"作者忍不住要发出疑问:"这个春天向什么地方去寻呢? 在破旧的砖墙上,在古老的大树上,还是在那些高大的新建筑物上和工厂的烟囱上?" 不是,这些都不是,虽然这里有童年的回忆,有现代社会的投影,但它们都只是过去的印迹,作者不想沉溺于梦幻式的美好回忆之中,回忆固然使人心碎,但它毕竟不是现实,毕竟都已过去,作者要寻找的是现实的花好月圆,是幸福未来的希望。终于作者在 《江南姊妹》的广告上,他领悟到:"我要寻找的春天,不在别的地方,就在这些年轻人的脸上,就在这些下一代人的心上。" 作者用充满着浓郁诗情的语言讴歌了充满生机活力和希望的青年人,对美好的未来充满着信心和希望。 这是一篇抒情小品文,作者以对故乡无比深厚的激情谱写下了一篇声情并茂的春的颂歌,于平淡中见深情。这篇散文使我们想起了当代著名散文家杨朔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茶花赋》,两相比较,我们发觉这篇散文既没有杨朔散文那大起大落的激情,也没有华丽高雅的生花妙笔,更没有杨朔那样精妙得有点做作的构思。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流畅、朴实。作者也有难以抑制的感情起伏,但这感情的起伏就像涓涓细流汇成大海一样,慢慢蕴藉,水到渠成。作者的情感也就像大海一样深沉含蓄。全文开篇时,作者是"心里很不安宁",于是想回江南小住几天,接下来顺理成章地把江南的春天与北方的春天、南国的春天做一比较,对江南春色的憧憬向往使得春天"也来到游子的心上",作者的心情已渐趋开朗。由于受电影广告的刺激,作者动了乡愁,心驰神往于江南的锦绣河山之中,飞回到快乐的童年时代,作者这时的心情是激动的、神迷的。最后终于在广告的启发下,完成了情感的升华,从哲理的高度寻到了失去的春天,全文在激昂、乐观开朗的气氛中结束,给人强烈的艺术感染。作者正是用这朴实的语言、自然的然而又是严谨的结构,把自己对故乡,对春天,对未来的美好感情动情地表现出来,显示出作者大巧若拙的艺术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