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生物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不仅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切入点。在教学中,生物实验教学对学生进行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是每一位教师肩负的历史责任,也是生物实验教学的根本任务。
  一、 生物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教授曾经指出:"对人类来说,毕竟百分之九十的科学活动是实验,而且科学中最重要的基础是实验。" 只有在实验中,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科学探究技能才能得到提高,才能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在探究实际问题的经历中发展他们比较、分析、判断、推理分析和综合等思维能力,并逐步形成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品质。那么,在生物实验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杨振宁也指出:"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催化剂",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也是学生不断探索真理的情绪意向,是学生萌生创新意识和展开创新思维最原始、最直接、最强劲的动力。生物实验形象生动,富有动手操作和探索因素,非常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学生吸收信息最有效的一种形式。学生对生物发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就会张开想象的翅膀,积极思考,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我主要是从这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1、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对教师所教学科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动学生的创新思维。2、完善评价机制,对学生在实验中表现出来的进步要及时鼓励表扬,使学生有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对生物实验的持续兴趣和探索生物学奥秘的冲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关注生物学成就,激发学生的生物实验兴趣和使命感。结合现代生物学的发展成就和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使命感,使学生自觉地做好生物学实验。4、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观察叶的结构"的实验之前,教师可让学生先对叶进行观察,然后提出这样两个问题:
  (1)叶的正反两面颜色是否一致?为什么上面比下面深些?
  (2)许多叶子在落地时为什么往往是腹面朝下?
  学生平时对司空见惯的叶子不怎么注意,经这一问,学生的兴趣马上被激发起来。然后,组织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叶的结构,通过观察,分析思考最终得出结论。在这一过程中,问题情境持续地激发着学生的探索热情,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引导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表明了质疑对学习和创新的重要性。疑是创新的前提,是思维能力的动力,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基石。引导学生质疑和释疑的过程即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因此,鼓励质疑问难和求新求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问题。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适度设疑,适时设疑,科学设疑,鼓励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光合作用"这一实验中,先启发学生:为什么要预先让天竺葵"饥饿"?加入酒精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叶的遮光部分不变色,而曝光部分变成蓝紫色?让学生思考能否用其他方法来验证光合作用。有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因操作错误等,导致观察不到正确的实验现象。此时,教师应帮助学生进行分析,找出出现错误的症结所在。通过亲身实践,学生对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感到很好奇,教师要利用这一因素,激发他们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综合等,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误的原因。
  发现问题,大胆怀疑,探奇索引,寻根问底是创造的开端,也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品质。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就要鼓励学生敢想、敢怀疑、敢问。即使某些问题是可笑的,某些发现是错误的,某些探索是失败的,教师也要从积极的方面加以鼓励,并帮助分析错误、失败的原因,使学生产生的创造火苗得以燃烧和发展,养成创造型人才的思维品质。
  如介绍种子萌发时,课前向学生提出问题:种子萌发需要那些条件?是否需要光和氧气?萌发时是先发芽,还是先出根?学生平时并没有注意这些现象,不清楚,便争论起来,谁也不服输。我趁热打铁,要学生回去设置几个种子萌发的对比实验,亲自动手做,并观察做好记录。看谁设置的实验最合理,结果最准确。学生都想争做最好,肯动脑筋,积极思考。上课时,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实验设置和方法后,引导学生分析每一种方法产生的探索结果,评定出设置最佳者。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改进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中学生物实验大致可封为两类:一类是验证实验,一类是探究实验。验证实验是通过实验来验证所学知识的正确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在做实验时往往主动性不强,缺乏独立思考的创新意识。教师在组织学生做这类实验时,要注意向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根据实验内容、步骤进行试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讨论,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也可以把一些验证性实验改进为探究实验。探究实验是先提出假设,然后通过观察和实验来验证假设的正确性与否,这是科学创新的一般过程,因而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讲茎的输导作用时,教材上是先讲"水分和无机盐是由导管由下向上运输的",然后用一个实验进行验证。我是这样做的,课前布置学生剪取一些小段树枝,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各组分别对自己的材料作不同处理:
  (1)将枝条插在稀释的红墨水中;
  (2)将环割部分树皮的枝条插在稀释的红墨水中;
  (3)将除去叶的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
  (4)将枝条倒插在稀释的红墨水中。
  上课时,让学生先对比观察不同处理枝条的外观,并切开茎观察茎内部颜色变化,提出启发性问题:(1)茎的颜色是否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位置?(2)正常枝条、环割枝条、除去叶的枝条、倒插枝条现象是否相同?分析产生原因的可能因素。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并通过对亲自动手制作的实验材料观察到的现象,各抒己见,提出问题,在讨论和争议中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实验中,只有不断"设疑--动手--观察--结论--质疑--讨论--解疑--归纳",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达到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目的。
  (四)课内外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知识的积累只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起点,但知识不等于能力。创新能力不是靠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得来的,而是必须通过学生的"练"和"做"养成。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需加强对学生的实验训练和实践。除做好大纲要求的实验外,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生物课外活动,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到日常生活中去,引导他们去发现、去体验、去应用、去创造。例如:如何区别单叶和复叶;互生叶序、对生叶序和轮生叶序?假如课堂上观察了,就很容易分辨出来。在教学中,我除了在课堂上让学生辨认外,还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让学生调查校园内的所有植物,分辨它们的叶的类型和叶序类型。
  老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设计实验(特别是趣味性实验)。
  例如:根据初一植物教材中根的向水性、向肥性教学内容,增加了一个设计实验,让学生自己选材,自己设计操作步骤,把植物的根培养成各种几何图形。学生们的积极性被大大地调动起来了。他们绞尽脑汁,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实验方案,寻找实验材料,精心护理。各式各样的根培养出来之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评出最佳设计奖,最佳效果奖,最佳创意奖……。
  二、生物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途径
  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搜集材料,提出问题,进行假设,设计试验,分析试验,完善试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的手、脑都得到科学的锻炼,从而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工作方法,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1)生物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生物实验能力,具体来讲,包括:1.观察能力。在培养观察能力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有目的重点观察,还要让学生知道怎样进行仔细的观察。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有两种常用的观察法应使学生掌握。一是系统观察法,它包括顺序观察;分步观察和角度观察。2.实验操作能力,主要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基本仪器,独立完成实验等。3.分析综合能力,要求学生有能力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得出结论。
  (2)生物实验能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实验本身是严谨的,实验过程中要让学生尊重事实,忠于数据,明白那种凑实验结果,弄虚作假的作风是不容许的,要宽容的对待学生在实验中所出现的错误,鼓励他们找出错误的原因,这有利于学生创新人格的形成。
  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在寻找客观规律的过程中,需要严密的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需要及时分析试验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现象,哪怕是极偶然的一个发现,否则就会与即将获得的新成果擦肩而过。例如:贝特森和潘耐特用香豌豆作杂交实验材料,首次出现F1测交结果不遵循1∶1∶1∶1的盂德尔遗传规律,而是亲本组合明显多,重组合明显少。这似乎是一个意外,但他们还是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肯定了这一"意外"。摩尔根在果蝇杂交实验中极偶然地发现了一只白跟雄果蝇,对此摩尔根没有因其偶然而放过,而是设计回交实验,从而成为第一个将基因定位于染色体上的人,并进一步发现了遗传的连锁互换规律。
  (3)生物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实验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有效方法。随着社会工业化、现代化、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团结协作精神已经成为社会生存的基础。同样,实验的复杂化,多元化,也需要同学们之间的分工与协作。无论是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的完善、结论的得出等,都需要大家集思广益,团结协作,互相完善,以求精益求精。
  总之,生物实验课是中学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途径。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在生物教学中,要重视实验教学,创造条件,多做实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得到提高,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造就更多的栋梁之才。
网站目录投稿:绮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