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 Ŀ¼ 第一篇:关于家乡家庭式住宅变化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第二篇:关于家乡变化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第三篇:大学生关于家乡的变化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第四篇:大学生关于家乡的变化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第五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家乡变化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第一篇:关于家乡家庭式住宅变化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调查内容 在二十多年前,即是在上世纪80年代,我家乡的居住房子,并不是像现在所看到的楼房,而是多属于瓦盖的房子。这种瓦盖的房子大多数是以整座的形式建造的,其坐地面积为一百多平方米,有四个房间、一个大厅和一个天井。其地基也不像现在由钢筋混泥土筑成的,而是都是大理石那种石柱来当支撑房子的地基,其房顶是用木的柱子支撑的,就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些以前的老房子。人们留那个天井是为了采光,可以让房子明亮,也有助于空气的更新。四个房子是分成两排,分布在整座屋子的两边,中间隔着的是个大厅,四个房子中其中有两个是主房,两个偏房,偏房相对与主房略小,一般一个用作厨房,一个当作房间。整座房子看起来是对称的,给人井井有条的感觉。这是当时改革开放初期甚至之前的人们的居住的房子的风格,一个家庭的人聚居在一起,别是一番滋味啊。 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国家的经济增长了,家乡的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虽然我们那里的经济不是那么发达,不过温饱问题还是得到了一定的解决,大体上人们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也正是这种经济的提高,人们与外界的交流的增强,人们的观念也有了转变。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家乡人居的房子的风格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发生了几个时期的转变。我要介绍的是这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人们对于家庭居住问题的转变,以及介绍伴随着这些转变而一路走来的建筑劳动人民的情况。 我将要介绍的建筑工人,主要是建造家庭住房,就是那么普通老百姓的住房,不是那些承包大型建筑的建筑团体。家乡的家庭住宅,由于人们不想住得那么高,其房子一般都只有两三层楼高,其规模也是可想而知的,这些楼房的规模并没有那么大,针对于这种规模不大的工程,家乡出现的建筑工人队也和我们平常在广州、深圳等大城市见到的工程队不同。首先,是他们的工人团队的规模不同,相对小的工程,其队伍当然没有那么大规模工程的人员规模大。他们是围绕一个工头聚集起来的,因为他们的工程是由工头去接的,工头找到项目后,他才会去联系那些师傅、小工、和泥的工人,他们才因此聚集到一起。他们不像今年上春晚的那些建筑工人那样制服统一,他们去上工的时候,和平常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经济的发展,他们的生活条件也有所提高,就算是在xx年这样的经济危机的时候,他们的工资还有有所提高,因为我家乡的经济情况不一样,他们在大城市大批失业的情况,却看到了有些建筑材料的减价,所以有些人就借着这样的机会来建筑他们的家园,当然这使得这些家庭式的建筑工人没有遭到失业的结局。这也是农村地区与城市不一样的地方。 在这些建筑工人的主导下,特别是在那些公投的影响下,人们对于建筑的风格也发生了几个时期的转变。正如我上面所说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房屋多是以瓦盖房子为主,钢筋混泥土的房屋还未走进家乡的生活,随着经济的发展,当然是得利于改革开放的政策,钢筋混泥土所建造的房子慢慢的走进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得到家乡人们的青睐,因为我们那里是靠海的,当然就不可避免的有台风,虽然台风很少在我们那里登录,不过有时受到台风的影响很大。当风力比较大时,那些瓦盖的房子会经不起狂风的吹刮,“年老”的房子就会被掀顶或是墙壁被吹倒,所以用钢筋混泥土建造的相对牢固的房子自然得到人们的青睐,自然而然的他也慢慢走进我们的生活。到十七、十八年前为止,即在1992、3年建造的房子多是整座,每层楼就如前面讲到的那种四房、一厅、一天井,两边对称的那种构造,只是他们的房顶是钢筋混泥土的。在钢筋混泥土刚刚走入我们生活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当然是在之前房子的格局上建造起来的,由于其地基是使用钢筋混泥土的,其地基比起石柱来的要牢固,由于钢筋的连接,使用这种钢筋混泥土建造的房子比较牢固,不易倒塌。 大约在同一时间段,也伴随另一种风格的产生,其名字就叫“独脚屋”(有点直译的,也有点不标准),顾名思义,这种房子比整座的要少一些,而且刚好就少了一边上的两个房间,只剩下两个房子和一个厅、一个天井,刚刚好不对称了,也就是这个原因,才会叫这个名字“独脚屋”,由于经济的推移,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人们也不那么讲究了,不要求房子两边的对称,一楼的房间少了,人们往上发展,建出来的是楼房,虽然不高,但是土地的使用效率提高了。 到了之后,大约六、七年前开始,又一个时间段的风格出现了,这种风格的房子被称作“平房”,这种平房较之前的“独脚屋”而言,小了一半,一楼只剩下了一个厅和一个天井,厨房就设在中间,从门口走进去,经过一个天井,就可以看到厨房,厨房没有什么墙壁遮挡的,就暴露在外面,再走几步就到了大厅了,而房子都转移到了楼上,大家同样是往上发展,不过房子相对建得要高了一些,不过依然留有一个天井,供采光之用。 过了一两年,即在05、xx年的时候,人们的想法又有了一些变化,人们虽然还是建平房,不过布置却发生了一些变化,就是他们不留天井,而是把屋顶都盖封了,这是因为封了之后,房子看起来大了许多,其利用率提高了。这时候仅仅是把屋顶改成全封闭的,其布局还是没什么大的变化。 到了最近这些年,人们对于全封闭的平房又有了新的想法,就是把大厅移出来,使得一走进们就是大厅,后边作为房子或者厨房,其中间用楼梯隔开,使前面和后面形成了两部分,当然楼上还是房子,不过这样的房子看起来不会那么暴露,客人在外面坐的时候不会看到里面,感觉给房子的主人留了一些面子。而且有些人会把“独脚屋”那个格局的房子建成两间像这样的平房,“独脚屋”是有两排的(一边是房间、一边是大厅),刚刚好可以建成两间这种的平房。而这种风格一直到现在,基本上还没有什么变化。 二、实践报告分析 我对家乡的企业了解不多,其行业的数据就更加不得而知了,原因就是没有老师你所说的那种关系可以找,一个没有关系的人,怎么可能会对那些企业了解那么多。所以我找了我比较熟悉的,家庭建筑这方面的事谈谈,这些是我可以看到的,而且因为这类建筑的建筑工人的特殊组成,我也能向我认识的亲戚邻居们询问。虽然亲戚邻居们不是那么了解一个企业的发展状况,不过对于这种家庭住房,他们还是比较清楚这些年来的变化的。而且我对我生活的环境也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我选择这方面的事谈谈。 对于那些瓦盖的房子,是延续以前的建筑风格,有着古代的色彩,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不过也是拘于人们的观念和经济的发展,首先,人们继承前人留下来的东西,是对前人们的尊敬。其次,也是由当时的社会条件决定的,当时我国的生产力不发达,经济不发展,当时在家乡比较落后的地方当然也就不可能有那些由钢筋混泥土建造的房间。 我的家乡不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区,是一个农村地区,那些用于建筑用的钢铁都是出其他地方运来的,而不是有我们自己生产的。随着广东被邓小平同志列为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地,家乡的交通情况得到了改善,特别是于外界交流的公路,虽然那条公路不宽,但是却使得输入钢铁成为了可能。钢筋的输入给了楼房建设一个前提,因而当时比较富裕的人就开始从瓦盖的房子住进了楼房。不过房子的布局依然没什么变化,还是遵从以前瓦盖时的布局。这是经济带来的第一个变化。 而“独脚屋”在差不多同一时期出现也是有原因的,资金充足的那些人们在当时建造的是整座的,这是正常的。不过那些资金不足的,怎么办呢?他们孕育出了一种新的想法,那个想法就造就了所谓的“独脚屋”。他们将“整座”的房子删去了一边,本来是对称的三列的屋子,被去掉一边后,明显变得不对称了,也就是“独脚”了。但是这只是资金的问题,所以看到的结果只能是这种房屋较整座的而言,只是少了一边,占地面积小了,其布局而没有什么变化。以上两种风格的房子是宽裕的人建造的,然而穷人不可能那么容易暴富,攒钱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这也就使得这两种风格延续了十几年。 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他们的工资也有所增加,不过在同时,物价的上涨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之前攒钱准备用于建房子的人,由于农民们的收入本来就不高,物价的上涨比起他们的攒钱要来的快一些。根本很难存很多的钱,而且存的钱也很容易贬值,因为物价的上涨不会考虑这些农民的,而是以一个国家的经济为标准的,然而并不是每个地区的发展都能跟上。 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物价也在无时无刻的提高,在一个农村地区想要攒够钱来修建房子是很难实现的,除非他们是突然暴富的。在这样的条件下,比较贫穷的人在多年之后也有了其他的做法,他的理念是“存钱难,还钱容易”。他们选择先向他人借钱,再慢慢的还钱。有点像现在的贷款购房制度,不过他们是借,向亲朋好友、向邻居先借,等以后赚钱后在慢慢还,一般向一个人借钱都不会太多,所以还起钱来也比较容易,他们会有计划的归还所借的钱。当然这样也是有缺点的,因为同样是不富裕的人,就算是向很多人借钱也还是很难借到那么大的数目。他们出于减少地皮和地基的成本的缘故,他们引领了一种新的风格的出现,就是平房,平房所占的面积大约是“整座”的三分之一,“独脚屋”的二分之一,其地基和地皮的成本也降下来了。同时由于占地面积的缩小,他们往上发展,其一楼作为客厅,厨房等用,而楼上则作为房间给人住。尽管小了,不过还是沿用“整座”、“独脚屋” 的风格,即留了一个天井由于采光之用,即出现了前面所说的第三种风格。 前面所说的主导因素相对偏重于经济因素,之后的主导因素偏重于人们的观念。 05、xx年开始,平房的布局的转变是由于人们观念的转变,他们不再想要留着天井采光,而是把屋顶都盖成全封闭的。增加地板的可用面积,特别是楼上的,因为全封了之后,楼上的空间变大了许多,可用的空间也增加了。对于比较穷和人口比较多的人来说,大一点的空间相对采光要来的更加有吸引力。因而屋顶全封闭的风格伴随着人们的这种观念产生了,但这只是偏重于增加楼上的可用面积。 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的快速传递,家乡的房子设计者根据家乡的风格,综合外面的一些格局,又对这些屋子的布局进行改进,他们不再把大厅留着最里面,而是把大厅移到接近门口的那种风格,接近门口的大厅相对于全封闭的房子而言光线好了很多。中间用楼梯和一面墙把前后隔开,让里面的东西不容易让在外面坐的客人看到,所以迎合了多数人的口味,使得这种布局成为了主要的风格。有些用于“独脚屋”的地皮也会建成两间这样的平房,这也是有些根据的,这是因为以前计划生育的国策在我家乡落实得不是那么完善,很多家庭的人口都很多,那些父母们考虑到他们的孩子长大后的分家问题,就把屋子建成两间。我们农村的人有时就会有这样的想法,他们只是考虑的有点远了,不过这也不能说什么,因为也是正常的。 三、展望 这是家乡目前的家庭式住房的格局,多种风格并存着。不过我相信我的家乡的建筑风格会发生转变。 一、我家乡目前的经济还不发达,拘于缺少天然的矿物资源,所以家乡的工业还很不发达。相对于工业的不发达,自然能想到,家乡的环境污染相对那些大城市而言要好很多。而且现在正在修建一条经过我家乡的高速公路,现在这条公路虽然还没有竣工,但这条公路相对于我们之前行使的那条公路要大很多,相信在这条公路的影响下,我家乡的经济会发展起来的。 二、虽然没有矿物资源,我们那里却是沿海的,我们的海边到现在都还没怎么开发。海洋是一个天然的储存室,海水里富含的多种矿物质,如果有人投资发展的话,相信会给我的家乡带来快速的发展。 三、作为一个农村地区,大家也可以想到有很多的劳动力,因为现在家乡不是那么发达,工厂、企业都比较少,所以他们都出外到深圳、广州工作。国家加快经济的发展方式,那些企业、制造业一定会先从这些一级城市退出,往周边的城市转移。我的家乡也距离这些大城市也不是那么远,新建的高速公路的完成更能加强之间的联系。这些企业如果转移到家乡,必定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家乡的发展,也可能会吸引一些管理、技术方面的人才。这样会带动家乡的发展,也会带动其他投资者对其他行业的投资,带动经济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必将会导致人们的住房问题转变,首先的,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导致地皮的上涨的,地价的上涨就会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为了更好的利用土地资源,将会往天空发展,占地面积是定的,如果尽可能的向上发展,就能更好的利用这块地。所以在经济发展的以后,家乡的房子会比较多的是比较高的楼房,而目前的这种家庭式的、规模很小的房屋会减少。第二篇:关于家乡变化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路颠颇,几经辗转,总算回到了一年不见的家和家乡。走在昔日熟悉的乡间小道上,心中满溢的是喜悦,激动与自豪。我被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所震撼。 一、政策效果。 (一)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以前村里的路都是土路,凹凸不平。我们那时侯穿高一点的鞋就会不断的崴脚,穿平的鞋却会十分的硌脚,总之是怎么走都不舒服,骑车就更不要提了。那时侯村里养鸡的特别多,每条巷都堆着满巷的鸡粪,一到夏天更是苍蝇漫天,臭气熏天。还有随意堆放的垃圾堆。我们每天都呼吸着混杂着各种味道的空气。还有墙上那各式各样小孩们的“涂鸦作品”。现在回想起来童年是美好的,可是我的家乡却也可以说是满目疮痍。 而如今,在全国范围建设新农村的总动员下,通过环境整治,目前各村主干道路基本上达到道路的硬化、村庄的绿化、河道的净化、路灯的亮化以及断墙残壁的拆除,彻底改变了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卫生保洁制度的健全,使环境卫生得到长效管理机制的保障,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二)群众环保意识有了新提高。通过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群众不但对庭院卫生意识有了转变,对公共卫生也有了讲究,树立起讲卫生、美环境的新意识,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氛围。现在垃圾不随处乱扔,家禽的粪便也不随处乱倒,都有了统一的安排和处理。现在到哪都是干干净净的水泥地,让人的心情也十分的舒畅。 (三)物质生活得到新突破。以前农村人就只会守着那一亩三分地过日子,吃穿用都很简单随便,只要不饿着肚子,不冻着就很满足了。而如今在中国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农民也意识到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物质水平,开始不断寻求致富的道路。现在我们村里不仅发展了养殖业,还有很多小型的铁厂,煤厂等厂矿,同时给一大批的妇女门提供了就业岗位,现在每家都是两个人在赚钱,手里的钱多了,物质生活便有了提高,每天来村里卖东西的多的犹如赶集似的。什么饺子,鱼,鸡之类以前只能在过年吃上的东西现在随时都可以吃了。穿衣服也开始追求起名牌来。用的就更不用说了,什么电热锅,微波炉之类都上了农民的锅台。 (四)精神文明建设得到新发展。物质生活上去了,精神生活也随着提高了,以前一到秋收后,不论大人小孩,都是在赌博。现在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夏天晚上在大队部跳舞,冬天则是扭秧歌,不仅扭正了村里的风气,还愉悦了每个村民的身心。 (五)团结协作精神有了新转变。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群策群力,齐动手,齐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体出资和群众集资紧密结合,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团结协作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挥。村领导还坚持把宣传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先导工程来抓,组织乡村干部深入一线,以对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充分利用会议、横幅、标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形式,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 二、存在问题。 通过本村与其他一些村的对比发现还存在一些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因素。 一是宣传发动工作不够深入,群众认识不到位。主要是宣传的力度和广度不够,再加上当前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没有具体的标准,从而导致于少数村干部在认识上存在偏颇,误认为只要搞好村庄规划,建成小康新村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还未正确看待,有的认为这是政府的“形象工程”,领导的“面子工程”,误认为又要搞创建,又要搞验收。 二是村级积累薄弱,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配套资金大多要靠地方财政投入,而乡村两级财力有限,有的还背着沉重的农村债务(如普九欠债、历年欠款),有的村连村干部工资也难以正常兑现),部分解决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但仍然捉襟见肘,特别是诸如公共服务与活动陈地建设就没有列入发展规划。 三是劳动力转移滞后,农民难以“洗脚上岸”。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农民工转移培训和农民知识化工程,培养了一批适应进城务工的新型农民。但其效果仍然很不明显,所从事的主要行业依然是从事简单劳动的建筑小工、家政服务和制造行业,而且外出务工人员年龄参差不齐,大至60岁,小至15、6岁,究其原因还是现行农民知识化工程不贴近农村,不贴近农民,与农民的需求造成了脱节,因此培育新型农民任重道远。 四是农村公共文化事业严重“贫血”,塑造新风貌困难重重。在调研中我发现,农村电话、手机、广播、电视覆盖率虽然较高,但农村科技培训和文化生活相对脆弱,许多设施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使农村文化活动停留在自发的、散乱的、无组织状态,难以发展壮大。再加上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农村基本上在家的是儿童和老人,少数人仍沉迷于“赌码”等陈旧的习气主,难以跟上现代文明。 五是村干部队伍不稳,后顾之忧难以解决。年轻农民多数外出务工,村里仅有的几个年轻党员主要是复员退伍军人,存在后继乏人的问题。村干部待遇比较值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积极性,村组干部缺乏必要的保障,既担心退下来后遭他人打击报复,又没有养老等社会保障,年轻的村干部想外出务工、想打工致富心切。 三、对策建议。 如何调动和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如何引导农民群众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结合对我村的调研,我提出几点肤浅的看法和思路: 1、加强村级班子组织建设,提高村级班子凝聚力。一是要从农村党员中选拔政治觉悟高、致富本领强的党员干部担任主职领导。在对我村调研中我了解到,本村之所以班子比较团结、有战斗力和凝聚力,在群众中有威信,关键是有一个好的“班长”,村党支部书记在村组合并前就是我村的当家人,是全县第六届专业技术人才,不仅在群众中有威信,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农民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技术和服务。二是要过基层组织“五好”创建等活动载体,完善村级党组织制度建设,在农村乡土能人、经营人才中发展党员,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三是要关爱村组干部,建议多方筹资建立养老保险基金和年老生活补助制度,解除村组干部的后顾之忧,稳定农村干部队伍。 2、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着重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继续采取对上争取、多方筹资的办法,争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推进包括末级渠系、农村能源、田间道路、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在巩固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成果,全面创新农村公益性服务机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现有农村科技服务设施功能,积极探索与农业科研单位和院校的合作,引进适合本地自然资源的“三新”(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项目,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要围绕全县农业“34111”工程,大力发展农村中介协会组织,增强带动、辐射能力,网络更多的农户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就是要围绕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不断拓展增收空间。要引导农民群众利用现有资源优势与条件,把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撑;要继续发展打工经济,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外出务工的服务网络,为外出务工农民提供法律救助、信息服务、转移培训,为打工经济创造宽松的环境和条件;要结合落实中央农村政策、建设节约型社会,落实惠农政策增收、强化农资市场监管增收、科技增收、抗灾增收、节本增效增收等综合措施,不断拓展农民增收的渠道和来源。 3、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建设小康新村。要坚持规划先行、试点示范、分步推进的原则,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在规划区内通过整理集聚、拆旧建新、移民迁建等途径,开展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搞好配套设施建设,搞好村庄绿化美化和环境卫生,不断提高居住环境。要开展扶贫开发、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和新型合作医疗成果、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民群众养老等社会保障,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要注重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救助体系建设,关注弱势群体,实现共同致富。 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新型农民。首先,是要加强农民群众的教育、宣传与引导,解决好农民群众的认识问题。其次,是要增强农民致富的本领,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培育尽量多的农村种养大户、乡土能人,提高农民群众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综合素质。第三,是要围绕精神文明建设,培育综合素质较高的新型农民。通过农民培训、加强文化等基础设施和阵地建设,开展农村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构建和谐农村。 5、推进民主管理,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一是规范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保障群众“四权”。二是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村级财务依法委托乡镇管理制度,健全“一事一议”制度,探索“联户议事”、“联组议事”、“联村议事”等农村事务决策的议事新形式,把权利交给人民群众,真正做到事由民理、家由民当。三是各级干部要转变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巩固送政务下乡成果,强化农村公益性事业服务的质效,提供能够满足农民群众实际需求的实实在在的便民、惠民服务。 四、结束语 第三篇:大学生关于家乡的变化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实践目的:通过对朝阳的调查反映近年来的发展面貌,从而体现出朝阳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生活和经济方面取得巨大的进步,为朝阳以后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政策和经验。并为将来的朝阳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二、实践过程: 实践安排:①从报纸、新闻、网上查询资料文件;②走访个别乡镇,调查相关部门; 实践时间: xx年寒假。 实践地点:朝阳各乡镇及相关部门 社会实践内容:1、五年来家乡取得的成就和发生的巨大变化:xx年,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各族人民,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奋进,埋头苦干,圆满完成了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46亿元,增长20.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1.6亿元,增长45.1%;国地税收入完成67.7亿元,增长45.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8亿元,增长60%,实现了“奋战三年、再造朝阳”的首战告捷。回顾过去五年,面对国家宏观调控常态化的新形势、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新机遇、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要求、各种要素制约的新考验,我们朝阳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胜利完成了“十五”计划,实现了“xxx”规划的高起点开局和高质量运行,连续三年在省政府工作指标考评中进入前三名,绘就了朝阳历史崭新的篇章。 2、五年来城乡生态环境发生的变化: 五年来,我们以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为突破口,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工作全面展开,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连续两年保持下降态势,空气质量优良率由79%提高到95%。我市还主张还林还草,荒山更是栽上了各种果树,城市的绿化建设更是无以言尽。我市还先后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具魅力金融生态城市、中国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等殊荣。 3、五年来城市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建设情况:新建和完善了44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新改扩建医疗服务用房30万平方米,覆盖全市96%以上的街道。市县乡三级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4、五年来农村合作医疗的进展:新农合人均保障标准提高到100元,以村、家庭人口为单位参合率分别达100%和93.5%。25万城镇居民开始享受全民医保。派驻1337位(次)名医进行下乡义诊,4.6万农民群众享受免费医疗服务。 5、五年来人民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中心城区、县(市)区政府所在地、农村非农业人口低保标准分别提高36元、30元和29元。新建农村饮水解困工程436处,彻底结束了重度缺水群众取水远、吃水难的历史。通过项目扶持,有效改善了2万多水库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就业、社保、扶贫等工作全面完成预定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到4.02%。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分别实现10700元、4940元和370亿元,分别增长18.8%、19.6%和16.8%。 6、五年来家乡的教育取得的成就:七是新建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17所,新增寄宿学生2.55万名。全部免除了城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部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课本费。提高了1.08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补贴标准。全市新建普通高中7所,对原有高中和县级职教中心全部进行了改扩建,基本实现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城镇化;大力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撤并农村中小学807所,新建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78所;新组建了朝阳工程技术学校,职业教育在校生实现倍增;中国民航大学朝阳飞行学院实现招生,朝阳师专迁建一期工程开工建设,教育事业已整体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7、五年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改变:生活好了,人民的腰包鼓起来了,不会再因为吃不饱穿不暖而发愁了。在这样小康生活的基础上,人们也都开始注重起了精神享受,闲暇的时候打打牌,放长假的时候旅旅游,逛逛街等等一系列非物质的享受。热门的思想变了,他们不再只是追求“面包”,而是进入了对快乐生活的追求。 8、家乡养老保险的现状和养老的方式: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标准提高97元,10.3万企业退休人员从中受益。农村非企业退休人员也购买养老保险以保险老年的时候能有个生活保障 9、五年来人们居住条件改善情况:城镇楼房建设显著增多,城市人口也都搬进了崭新的居民区。在农村,二层小洋房也越来越多,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质的飞跃。 10、城乡业余文化生活变化情况:在城市内,公共健身设施的安装工作已经完成,大量的健身设施都已投入使用。人民公园已经免费向市民开放,而且有更多的公共场所供市民们活动;在农村个乡镇还举办了秧歌表演队,农民朋友们也可以在闲暇的时候出来放松一下。 三、实践结果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朝阳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市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国民经济步入快车道,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朝阳这个小小的城市在党领导下,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贫困到小康生活,矮平房到高楼大厦,黑白电视变彩电,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除了解决温饱问题,还注重精神生活。 朝阳取得辉煌成就:1、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农业经济稳步发展,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3、工业经济迅速崛起,重点产业贡献突出。4、固定资产投资硕果累累,城市面貌焕然一新。5、流通市场繁荣活跃,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6、财政实力显著增强,金融信贷日益活跃。此外,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得到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教育事业欣欣向荣,卫生医疗条件显著改善,文化体育事业不断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我们武平人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开创出一个美好的新生活。 四、实践总结或体会: 作为一名中专生,这是我进入中专后的第一个假期,而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我第一次真正地进入社会,靠自己的力量做一点事;第一次尝试在去有意识的完成一个课题;第一次去做一些调查,第一次去做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事情;第一次体会大家一起用心,劲往一处使,努力完成调查,分析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方案。总之,参加这次社会实践,这次实践活动让我体会了很多,深深感受到家乡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以及人们生活的日益优越,更感受到了国家政策的优惠对家乡发展提供良好基础。对于自身,不仅丰富了阅历,增加了经验,还有利于我们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信朝阳的美好前途指日可待。第四篇:大学生关于家乡的变化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大学生关于家乡的变化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实践目的:通过对朝阳的调查反映近年来的发展面貌,从而体现出朝阳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生活和经济方面取得巨大的进步,为朝阳以后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政策和经验。并为将来的朝阳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二、实践过程: 实践安排:①从报纸、新闻、网上查询资料文件;②走访个别乡镇,调查相关部门; 实践时间: xx年寒假。 实践地点:朝阳各乡镇及相关部门 社会实践内容:1、五年来家乡取得的成就和发生的巨大变化:xx年,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各族人民,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奋进,埋头苦干,圆满完成了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46亿元,增长20.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1.6亿元,增长45.1%;国地税收入完成67.7亿元,增长45.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8亿元,增长60%,实现了"奋战三年、再造朝阳"的首战告捷。回顾过去五年,面对国家宏观调控常态化的新形势、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新机遇、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要求、各种要素制约的新考验,我们朝阳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胜利完成了"十五"计划,实现了"xxx"规划的高起点开局和高质量运行,连续三年在省政府工作指标考评中进入前三名,绘就了朝阳历史崭新的篇章。 2、五年来城乡生态环境发生的变化: 五年来,我们以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为突破口,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工作全面展开,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连续两年保持下降态势,空气质量优良率由79%提高到95%。我市还主张还林还草,荒山更是栽上了各种果树,城市的绿化建设更 是无以言尽。我市还先后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具魅力金融生态城市、中国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等殊荣。 3、五年来城市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建设情况:新建和完善了44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新改扩建医疗服务用房30万平方米,覆盖全市96%以上的街道。市县乡三级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4、五年来农村合作医疗的进展:新农合人均保障标准提高到100元,以村、家庭人口为单位参合率分别达100%和93.5%。25万城镇居民开始享受全民医保。派驻1337位(次)名医进行下乡义诊,4.6万农民群众享受免费医疗服务。 5、五年来人民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中心城区、县(市)区政府所在地、农村非农业人口低保标准分别提高36元、30元和29元。新建农村饮水解困工程436处,彻底结束了重度缺水群众取水远、吃水难的历史。通过项目扶持,有效改善了2万多水库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就业、社保、扶贫等工作全面完成预定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到4.02%。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分别实现10700元、4940元和370亿元,分别增长18.8%、19.6%和16.8%。 6、五年来家乡的教育取得的成就:七是新建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17所,新增寄宿学生2.55万名。全部免除了城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部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课本费。提高了1.08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补贴标准。全市新建普通高中7所,对原有高中和县级职教中心全部进行了改扩建,基本实现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城镇化;大力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撤并农村中小学807所,新建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78所;新组建了朝阳工程技术学校,职业教育在校生实现倍增;中国民航大学朝阳飞行学院实现招生,朝阳师专迁建一期工程开工建设,教育事业已整体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7、五年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改变:生活好了,人民的腰包鼓起来了,不会再因为吃不饱穿不暖而发愁了。在这样小康生活的基础上,人们也都 开始注重起了精神享受,闲暇的时候打打牌,放长假的时候旅旅游,逛逛街等等一系列非物质的享受。热门的思想变了,他们不再只是追求"面包",而是进入了对快乐生活的追求。 8、家乡养老保险的现状和养老的方式: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标准提高97元,10.3万企业退休人员从中受益。农村非企业退休人员也购买养老保险以保险老年的时候能有个生活保障 9、五年来人们居住条件改善情况:城镇楼房建设显著增多,城市人口也都搬进了崭新的居民区。在农村,二层小洋房也越来越多,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质的飞跃。 10、城乡业余文化生活变化情况:在城市内,公共健身设施的安装工作已经完成,大量的健身设施都已投入使用。人民公园已经免费向市民开放,而且有更多的公共场所供市民们活动;在农村个乡镇还举办了秧歌表演队,农民朋友们也可以在闲暇的时候出来放松一下。 三、实践结果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朝阳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市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国民经济步入快车道,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朝阳这个小小的城市在党领导下,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贫困到小康生活,矮平房到高楼大厦,黑白电视变彩电,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除了解决温饱问题,还注重精神生活。 朝阳取得辉煌成就:1、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农业经济稳步发展,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3、工业经济迅速崛起,重点产业贡献突出。4、固定资产投资硕果累累,城市面貌焕然一新。5、流通市场繁荣活跃,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6、财政实力显著增强,金融信贷日益活跃。此外,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得到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教育事业欣欣向 荣,卫生医疗条件显著改善,文化体育事业不断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我们武平人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开创出一个美好的新生活。 四、实践总结或体会: 作为一名中专生,这是我进入中专后的第一个假期,而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我第一次真正地进入社会,靠自己的力量做一点事;第一次尝试在去有意识的完成一个课题;第一次去做一些调查,第一次去做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事情;第一次体会大家一起用心,劲往一处使,努力完成调查,分析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方案。总之,参加这次社会实践,这次实践活动让我体会了很多,深深感受到家乡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以及人们生活的日益优越,更感受到了国家政策的优惠对家乡发展提供良好基础。对于自身,不仅丰富了阅历,增加了经验,还有利于我们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信朝阳的美好前途指日可待。第五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家乡变化 走向全面小康生活 ――家乡变化 我的家乡在益阳,它北近长江,同湖北省石首县抵界,西和西南与本省常德市、怀化市接壤,南与娄底市毗邻,东和东北紧靠省会长沙市及岳阳市。全市土地总面积12144平方公里。改革开放30年来,全市人民积极开拓,锐意进取,以火热的激情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用辛勤的劳动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辉煌业绩。我的家乡发生了巨大变化,下面我主要从经济、林业、农业等方面谈谈家乡的变化。 经济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益阳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崛起和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性机遇,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用新型工业化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益阳经济呈现出速度明显加快,质量效益明显提高的喜人景象,开始进入又好又快的发展期。"去年,益阳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均跃居全省前茅。今年1至7月份,益阳市完成工业增加值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速和增幅在全省排第二位,财政总收入增幅在全省排在第四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61.3%、增幅居全省第一位。这非常了不起。 林业方面 改革开放三十年间益阳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三十年间,通过大规模开展长江防护林、德援造林项目、世行贷款造林、平原绿化、退耕还林、林业 血防工程、石漠化治理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和"两南" 林业战略的全面实施,使全市森林植被迅速得到恢复,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森林蓄积量达2660万立方米,比改革开放初增长166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1.58%,比改革开放初增长近20个百分点。"两南"林业资源快速扩张。杨树面积由改革开放初的几万亩发展到目前的近300万亩800万立方米,南竹面积由改革开放初的103万亩发展到目前的近200万亩3亿株。原来我市平湖区的南县、沅江历史上"人无歇荫地、鸟无树作窝"的局面得到彻底改观。 改革开放三十年益阳的林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三十年来,全市按照稳步发展第(转载请注明来源www.HaOWORD.COm)一产业,大力发展第二产业,突破性发展第三产业的总体要求,使全市林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产业门类更加齐全,全市林业产业由改革开放期初的以原木销售为主到目前形成了以竹产业、浆纸板材、种苗花卉、森林生态旅游等四大支柱林业产业。林业对财政的贡献和在林农收入的比重日益提高。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有758元来自林业,占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五分之一以上。林业为全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78万个,占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岗位的三分之一。在桃江、安化等林业经济强县,林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有中国"南竹之乡"美誉的桃江县,农民收入中有40%左右来自竹业,70%以上林农年林业纯收入超万元。 农业方面 我出生在农村,深知农村的变化,从吃大锅饭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牛耕田到机械化种田,从凭票买东西到现在的拿钱买东西, 农村在改革开放中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的收入日渐提高,生活水平越来越好。 2014年6月,省委、省政府明确我市为全省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自去年6月正式启动改革以来,我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准确摸清有关底数,科学制定工作方案。为了慎重起见,首先在沅江市试点,在沅江试点取得初步经验的基础上,去年11月我市全面启动了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目前全市已完成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乡镇班子配备、乡镇内设机构设置工作。这次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全市由原来的128个乡镇撤并为81个,16个街道办事处撤并为11个,乡镇、街道撤并率达33.3%;领导班子职数由1294线调整为705线,精减比例为45.5%。尽管改革还未完成,但在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已开始显现。 改革开放30年来,我的家乡发生了巨大变化,想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都得益于改革开放。 阅读了本文的人还看了以下的范文: 家乡社会变化调查报告 关于家乡变化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家乡变化的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家乡改革开放的变化的社会调查报告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家乡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