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互联网时代下的智慧档案馆建设初探


  【摘要】随着"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智慧档案馆研究在我国悄然兴起。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本文对智慧档案馆产生的背景、定义和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并针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理论根基薄弱、忽略用户需求、档案利用率低等问题进行反思,最终构想展望未来的智慧档案馆。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档案馆;档案馆建设
  一、背景与定义
  2008年11月,IBM公司首席执行官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2009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对该理念表示肯定,并将此上升到国家政策的层面。隔年,IBM在此基础上勾勒出建设"智慧城市"的蓝图,随后"智慧城市"建设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升温。
  智慧档案馆的提出源于"智慧城市"的概念,是其衍生的一个子系统。目前,智慧档案馆研究在我国方兴未艾,学术界对智慧档案馆的定义各执己见,尚无定论。但通过总结分析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些共同之处,即智慧档案馆是采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手段,具备进行感知、挖掘、决策等功能,为国家和民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服务的一种档案馆模式。
  二、发展与现状
  我国的档案馆建设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从最初的实体档案馆发展为智能档案馆、进而是高度信息化的数字档案馆、最后是智慧档案馆。
  作为档案信息化的高级形态,智慧档案馆是适应全国大数据发展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第四代档案馆。尤其自2015年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后,技术的广泛应用让建设智慧城市和智慧档案馆成为可能。
  2011年,南京市档案局率先提出"智慧档案"理念,为"智慧南京"总体规划提供全市档案信息资源基础数据库。在同年审议通过的《南京市"智慧档案"建设规划》中,采用了包括云计算、无线射频识别、数字化缩微技术在内的多项技术,反映出"十二五"期间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方向。
  2013年,青岛市档案馆首先提出了建设智慧档案馆,并被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该馆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和自动控制技术,采用射频识别等设备,连接互联网和实体档案,以电子标签化管理实体档案,提供方便及时的档案信息服务。另一特色之处,是将业务数据和电子文档一体化管理作为重点,在档案智慧收集平台,运用RFID自动识别技术,实现档案识别的智能化。该档案馆重视服务的对象——社会大众和来自用户评价,使用户能参与进来,是档案开放管理的一次有益尝试。目前,智慧档案馆项目一期工程已于2015年5月投入试运行,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
  2014年,杭州市档案馆建立了作为智慧档案建设基石的"杭州市电子文件中心"。该中心基于杭州市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政务云平台纵横向连接各级单位与普通市民,实现了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优化与共享。
  三、问题与反思
  (一)理论根基薄弱。当前,智慧档案馆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理论基础并不牢固。在智慧档案馆建设的实践探索中,一线工作人员倾向于实践而缺少对理论框架的构建。在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数据库以"智慧档案馆"为关键字检索出的63篇论文中,发表在核心期刊的文章数量较少,仅占总量的39.7%;就内容方面而言,多数文章仅只停留在对智慧档案馆的定义、特征进行归纳列举,而缺少对智慧档案馆的定位、核心价值、可行性、发展目标等深层次问题的探讨分析,理论深度不够。建设智慧档案馆,首先应该在顶层设计视角下确定理论基点,进而围绕智慧档案馆建设的核心问题、重点领域进行研究。
  (二)忽略用户需求。智慧档案馆的服务对象是用户,但在建设智慧档案馆的实践过程中,多数专家学者们的着眼点停留在管理、技术、资金、人才方面,忽略了面向用户体验这一要素。在实施过程中,对技术的追求只是停留在硬件层面,盲目给智慧档案馆戴上云计算、大数据等大帽子,而不深入思考用户是否真的需要这些技术是研究的价值偏离。技术只是手段和工具,而它的服务对象——人,才是智慧档案馆建设最需要关注的对象。
  (三)档案利用率低。智慧档案馆建设的最终效果以用戶的满意度和评价来体现,而其中最突出的量化指标就是档案的利用率。在众多构建智慧档案馆模型的设计中不难发现,建设一座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档案馆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但由于种种原因,数字化、信息化后的档案利用率却未有显著提高,投入与产出反差巨大。如果智慧档案馆在今后的建设中仍然无法显著提高档案利用率,那建设智慧档案馆的效益问题将是今后值得引起关注的问题。
  四、构想与展望
  在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下,智慧档案馆这个新兴概念为档案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不久的将来,智慧档案馆的建设将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技术等多项先进技术:物联网感知和智能化识别档案信息,云计算提供档案云管理平台,移动互联网为档案信息及时传输创造便利条件,大数据则为提供个性化档案信息服务及整合档案资源打下坚实基础。
  智慧档案馆将秉承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服务理念,以用户导向为需求,通过多种终端设备,使用户体验到不受时、空限制的服务。未来,一个具有完整基础体系架构、全面整合档案信息资源的个性化智能档案馆将为用户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体验,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优质便捷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吴绪成.浅谈大数据背景下的第四代档案馆建设[J].湖北档案,2013(3):9-12.
  [2]国家档案局.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Z].2016-04-01.
  [3]江苏省档案局.融入"智慧南京"建设体系,彰显档案工作独特魅力[EB/OL].http://www.dajs.gov.cn/art/2011/11/17/art_1229_33605.html.
  [4]青岛市人民政府.青岛市智慧档案馆投入试运行[EB/OL].http://www.qingdao.gov.cn/n172/n24624151/n24631595/n24631609/n24631637/150605161439540514.html.
网站目录投稿:凝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