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字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阅读方式,数字阅读不仅为人们所接受,并且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该文分析了我国数字阅读的现状和特点,提出在数字阅读时代图书馆应从信息导航服务、阅读技能服务、提高读者的信息处理能力、加强网络管理丰富信息内容四方面强化对阅读的服务与指导。 【关键词】图书馆;数字阅读;服务研究 数字阅读是指基于数字化的平台和移动化的终端设备,通过数字化的传输方式,获取信息的认知过程,是一种由文本变化所带来的新的阅读方式。数字阅读不仅是对图文符号的识别,还包含了影像与声音等多种行为,数字阅读的空间比任何一种媒介表达的阅读空间都广阔。随着大众媒介的发展与普及,人们普遍利用手机、网络资源、电子阅览器等媒介数字技术进行阅读。数字阅读以其阅读资源的丰富性、阅读方式的便捷性、阅读环境的开放性、阅读过程的互动性正在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种重要的阅读方式,是一种崭新的学习、交流与思维方式。 先进的数字阅读平台和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打破了图书馆传统服务在时空方面的局限,使读者在具备上网条件的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享受图书馆的服务,这既是图书馆对传统用户服务模式的发展,也是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延伸和拓展。图书馆作为阅读活动的组织者,指导和服务读者阅读一直是其重要任务之一,加强对数字阅读的指导和服务,培养读者的数字阅读能力与习惯,使读者进行高效优质的阅读,是数字阅读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数字阅读的现状 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文明行为和社会现象,是随着文字的产生而开始的,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阅读的信息必须依赖于一定的载体,而每一次载体的改变都给阅读带来了冲击。21世纪,数字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立体传播方式,使人类进入一种全新的阅读模式,"读屏时代"使阅读从纸张走向屏幕,这种阅读模式的变革大有颠覆传统阅读之势,数字阅读与纸本阅读成为信息时代的最主要的两种阅读方式。 (一)数字阅读发展迅速。无线网络技术和移动浏览设备的广泛应用,使数字阅读越来越为大家所接受,成为全民阅读的重要途径。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表明: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上网率为65.8%,比2013年增加了6.6个百分点。具体来看,有超过半数(56.9%)的国民通过电脑上网,有56.2%的国民通过手机上网。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比例增幅明显,与2013年相比,增长了13.5个百分点。我国成年网民上网从事的活动中,信息获取功能受到越来越多网民的重视,有74.8%的网民将"阅读新闻"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由此可以看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纸质文献已经不再是人们阅读的唯一选择,电子书、手机阅读、数字阅读等为人们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的服务,数字阅读正在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数字化阅读超过纸质阅读。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较2013年的57.8%上升了0.2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接触率为58.1%,较2013年的50.1%上升了8.0个百分点。"其中"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56本,与2013年的4.77本相比,减少了0.21本。人均阅读报纸和期刊分别为65.03期(份)和6.07期(份),与2013年相比,人均报纸阅读量下降了5.82期(份),期刊的人均阅读量增加了0.56期(份)。与此同时,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电子书3.22本,较2013年的2.48本增加了0.74本。可见,数字阅读已经成为人们阅读的最主要途径,在人们的阅读方式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首次超过传统阅读方式。 (三)中青年成为数字阅读的"中坚力量"。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二次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4年,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中,18-29周岁人群数字化阅读接触率占到40.3%,30-39周岁人群占27.3%,40-49周岁人群占20.8%,50-59周岁人群占8.6%,60周岁以上人群仅占2.9%。由此可见,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接触者中88.5%是18-49周岁人群,中青年成为数字阅读的"中坚力量"。 (四)阅读方式多元化。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和光盘阅读接触率均有所上升,电子阅读器阅读接触率略有下降。其中增长最为突出的是手机阅读和微信阅读。调查显示,有51.8%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较2013年的41.9%上升了9.9个百分点,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33.82分钟,比2013年增加了12.12分钟。此外,有34.4%的成年国民在2014年进行过微信阅读,而在手机阅读接触者中,超过六成(66.4%)的人进行过微信阅读。 二、数字阅读的特征 数字阅读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实时在线阅读;一种为下载离线阅读。下载离线阅读是指将网络资源下载到另一种载体上,断开网络连接后再进行阅读。数字阅读主要由结点、联合、网络三个基本要素组成,与传统的文本阅读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一)阅读资源的丰富性。网络跨越国界与地域,使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主机之间互通信息,以其特有的超文本链接方式,与强大的信息搜索功能,形成"网络无界,信息无限"的巨大的信息资源数据库。数字阅读的信息包罗万象:从内容和形式上看,所有信息是数字式的、多媒体的,既有文本的,也有大量图形、图像、音频、视频信息,几乎涵盖了读者所涉及的所有话題。我国许多图书馆都以集团购买的方式拥有了大量的国内外数字资源,如外文的EBSCO等全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等引文数据库,BIOSIS Preview 、CSA等文摘数据库;中文的有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再加上图书馆自建的数据库,使得数字信息资源具有一定的规模。中国国家图书馆不仅拥有3000多万册的纸质文献,而且配备了1000多TB的馆藏数字资源,并且与多个省市图书馆建立了资源共享渠道,使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更加完备。 (二)阅读方式的便捷性。数字阅读主要来自利用计算机技术存储、传输的多媒体信息资源,互联网对各种信息和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和归类,通过链接,把自然信息和文本信息表达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呈现出传输速度快、选择自由灵活的特征,作者可以随时修改、更新其发布的内容,即时将最新信息呈送给读者,使读者可以实时获取有效的信息。大中型网站一般都有搜索引擎,读者只要确立主题或是材料类别,便可迅速找到所需资料,复制下载也十分便捷,数字阅读因便捷而丰富,又因丰富而更加便捷。 (三)阅读环境的开放性。与传统的阅读不同,网络创造了无比广阔的开放时空,实现网络信息的全球交流与共享,使人们不受时空、地域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连通互联网的地方进行自主阅读,进行信息传播和资源共享。而传统的纸本阅读却是封闭的,读者在阅读一份文本时,无法调用另一份文本,更不能把后者的信息调入到当前阅读的文本中来。数字阅读处于一种动态的、无限开放状态,网络文本是相互关联的非线性组合信息,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可以供读者随时调用和跳转,在阅读顺序、阅读内容等方面支持读者的个性化选择,使真正的个性阅读成为可能。 (四)阅读过程的互动性。网络是由一个个结点连接起来的信息集合,每一个结点就是一个浓缩的信息,网络通过链接的方式把这些信息组合成网络信息库,形成多维立体结构,读者输入关键词就可以找到若干相关的材料,便利了读者在文本之间的迁徙,为读者提供了更为开放的对话,使数字阅读过程成为互动的过程。互动性是网络阅读的重要特征,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人与文本的互动以及人机互动,数字阅读过程的互动性,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开阔了读者思路,因而,数字阅读具有传统纸本阅读所不可比拟的优势。 三、数字阅读时代图书馆对阅读的服务与指导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传统的阅读方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从纯文本阅读发展到现代的超文本閱读;从单纯的文字阅读发展到多媒体电子读物,数字阅读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一目十行的浏览式阅读,根本没有时间进行思考;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增强了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易于患上"网络依赖症";长期在电脑上阅读,对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等等。 数字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挑战了传统阅读的地位,但还远远未达到完全取代传统阅读的地步。从数字阅读的现状与特征,我们不难看出,数字阅读要求读者具有良好的阅读风气与一定的技能素养,需要更好的服务机制与指导机制作为读者阅读的辅助工具。图书馆对数字阅读的服务与指导工作,是指针对读者的阅读目的、阅读内容、阅读技能等方面给予积极的影响,其意义在于使读者自觉与不良阅读行为和现象作斗争,引导数字阅读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传统阅读形式下的图书馆阅读服务与指导工作涉及的内容同样适用于数字阅读的服务与指导,但其内容则具有数字时代的新内涵。如仍然要推荐好书、新书,包括好网站、新数字化资源等;编制专题书目与推荐书目,包括专题导航等等。最重要的是利用新的技术和新的方法开展对网络阅读的指导。 (一)加强信息导航服务工作。在信息渠道多元化、信息载体多样化、信息资源海量化的互联网时代,信息产品杂而乱,水平参差不齐,图书馆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和工具对众多的数字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将数字资源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组织和排序,生成满足不同读者需求的新的信息集合体,提高数字资源的有效使用率和检索效率。图书馆要充分发挥联系读者的桥梁作用,对内容准确、更新及时、检索方便的权威数据库及一些知名专家的个人网页,要描述其内容特色,检索方法,标示其网址,提供浏览导航的标志。网络信息导航具有站点导航和搜索引擎的双重功能,可以实现对站点的整理、指引和检索。图书馆可以根据对知识内容及其关系的分析,把专业领域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与服务整合到一个体系中,为广大读者提供便捷的服务。加强信息导航,引导阅读方向,是指导网络阅读的重要方法。 (二)加强阅读技能服务与指导工作。网络环境下,读者直接上网检索,基本可以满足他们对部分信息的需求,但深层次、多元化的复杂信息需求则无法或者是很难通过读者自己的努力来实现,作为社会人,读者的阅读活动过程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外环境的制约。读者在阅读活动中具有主观能动性,他们的文化修养、兴趣爱好、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等因素决定着阅读效果。图书馆需要针对读者阅读方式和习惯,指导读者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指导读者在数字阅读时牢记自己的上网目标;将有限的注意力分配好;熟悉网络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等等。可以通过跟踪读者的访问内容,了解读者的需求信息,利用智能搜索等技术,将读者感兴趣的内容和相关链接网站信息主动提供给读者,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和知识服务,使读者在尽可能少的时间里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和知识。 (三)提高读者的信息处理能力。网络信息资源是有序与无序并存,信息质量存在着较大差异,给读者获取有效信息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具体地说,数字阅读,读者面对的是内容丰富,却良莠不齐的信息,因而,数字阅读,对读者的阅读选择和判断能力有一定的干扰。图书馆应根据读者的阅读习惯,帮助读者了解网络资源,减少上网的盲目性,培养读者迅速有效地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读者的数字阅读效益。通过举办网络知识和技能讲座等形式,介绍数据库的知识和使用方法,指导读者通过利用信息检索工具,提高信息资源的浏览与查找能力;提高信息的识别与理解能力,提高信息的评价与判断能力;提高信息选择能力;提高信息处理能力。能够从众多的信息资源中选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四)加强网络管理丰富信息内容。网络信息资源在给读者提供丰富信息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有些网络用户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制造传播病毒、窃取他人机密、发泄对社会不满等。针对这些不良现象,图书馆要组织馆员进行筛选、整理,如同在传统阅读指导下所作的推荐书目和专题书目一样,数字阅读服务与指导需要"推荐网站目录"和组织"专题网络资源导航",对读者进行正面引导,让读者树立正确的网络文明意识,同时加强网络信息管理,利用杀毒软件堵截病毒和一些垃圾信息,净化网络环境,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阅读氛围。 人们的阅读习惯是在纸质阅读环境下形成的,数字阅读突破了传统的阅读习惯,满足人们交流沟通的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阅读会不断地发展与完善,读者会越来越适应这种新型的阅读方式。图书馆作为大众阅读的主要阵地,对倡导全民阅读、培养阅读兴趣有着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图书馆的阅读服务与指导工作应结合数字阅读的特点,培养读者的数字阅读能力,使数字阅读成为人们提高学业、培养健全人格和享受人生的工具。 【参考文献】 [1]中华读书报,2015年4月22日. [2]陈啸秋.网络时代的数字阅读与图书馆服务创新刍议.黑龙江史志,2015(13). [3]周书灵.我国数字阅读市场发展现状及创新策略分析.编辑之友,2015(8). [4]庞海燕,韩淑红.数字阅读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10). [5]成爱萍.新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微媒体推广研究.图书与情报,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