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如果未来人工智能有了思维感情我们需要怎么应对


  看了这个问题,总感觉这个问题有一个坑,首先澄清一下,人工智能的概念和思维有关系、与感情没有关系。
  人工智能、思维、感情的定义
  人工智能定义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是一门科学,而人工智能这门科学是让机器具有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能力。
  思维的定义:
  思维是人类所具有的高级认识活动。按照信息论的观点,思维是对新输入信息与脑内储存知识经验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心智操作过程。
  根据思维的定义,人工智能其实是在仿人的思维,人工智能技术实际上是根据机器存储的知识经验和新输入信息来形成一系列的应对策略。
  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工智能技术,让机器具有人的部分思维能力,来解放人脑。
  感情的定义
  感情,是人内心的各种的感觉、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综合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是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以及附带的生理反应。如:喜、怒、哀、乐等,感情是个人的主观体验和感受,常跟心情、气质、性格和性情有关。
  感情与思维的差异在于,
  1、感情是心理和生理状态,以及附带的生理反应;而思维是心智操作过程。感情是不受控制的,而思维是受控制的。
  2、感情不仅与新信息输入和脑存储的知识经验有关,还与个人的气质、性格有关。根据思维的定义,心智操作过程是与个人气质、性格无关的。
  但是大部分人在处理事情的时候,都会夹杂着个人气质、性格。有的人处理事情的时候受个人气质、性格影响大一些,这些人的感性思维强;有的人处理事情的时候,受个人气质、性格影响小,这些人的理性思维强。
  人工智能的应用,是需要具备人屏蔽掉个人气质、性格影响具有的思维能力。
  我支持的是不带有感情色彩的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将解放人的脑力劳动
  人工智能发展的目的,是通过这个技术,让机器来替代人的部分脑力劳动,解放脑力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而机器代替人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可控,要保证机器的工作具有确定性:即这个机器几次做的工作具有一致性。
  人的感情是形成人的工作差异性的因素之一(同一个工作,不同人完成的效果不同),这些差异性是促进社会演进的动力。但这些个性化因素也是规模化的瓶颈,所以人工智能将需要类似于人的感情的因素屏蔽掉。屏蔽掉这个因素之后,通过人工智能形成的一系列解放人的脑力劳动的工作,就具备了规模化的条件,在规模化后,形成社会分工就会促进社会的进步。
  所以自动化技术形成的技术革命形成了工业革命,以物联网技术基础积累了大数据后形成的人工智能技术,形成的技术革命,会演变成与工业革命相当的一次社会变革,我把这个变革称为服务业革命。
  最主要特点是人工智能解放人的脑力劳动。
  三种自动化
  我认为引发工业革命的基础技术是自动化技术(指的是机械自动化),自动化技术让能源可以被可控的利用。所以没有自动化技术,很多自然能源是不能被规模化、可控制的使用。所以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让自然能源可以被规模化可控制的利用,所以开启了利用自然能源(非人力畜力)解放人的体力劳动的工业革命。
  人工智能开启的是知识自动化。人工智能技术一方面让机器具有学习知识的能力,还有自动利用知识与新输入做决策的能力。知识自动化让机器可以解放人的脑力劳动,开启服务业革命。
  人类社会还在不断进化。人在进化的过程中,有很多感情状态,比如人累了,就有疲劳感,有了疲劳感就容易发怒,发怒之后就会休息,从而保证自己身体有一个比较好的状态。类似于这一套机制是人在进化的过程中进化形成的一套机制,这一套机制说明人是处于自动进化状态的。而疲劳感,感情等因素是自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其实人工智能的发展,让机器替代人,需要让人工智不能有疲劳感,不能有感情因素,这样机器才能替人工作。
  如果人工智能有了疲劳感,有了感情,人类让机器干活的时候,它会耍小脾气,我在想这种功能有价值吗?
  当人工智能具有感情,必将意味着具有人工智能的机器将具有自动进化的能力,一旦机器实现自动进化,那么未来机器将与人来抢夺资源,机器没有疲劳感。所以一定不会有人去发明具有自动进化功能的机器人。
网站目录投稿: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