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做好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遴选需设硬杠杠


  近日,教育部发布通知,决定启动实施中西部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岗位计划,为中西部乡村地区造就一批基础教育领军人才,2019年在安徽、河南、陕西、甘肃4省先行试点。
  这个《通知》对首席教师的岗位设置做出规定:"以乡镇(不含城关镇)或学区为单位,原则上中小学专任教师在100人以下的乡镇或学区,分别在中学和小学设立1个首席教师岗位;中小学专任教师100人以上、200人以下的乡镇或学区,分别在中学和小学设立2个首席教师岗位;中小学专任教师200人以上的乡镇或学区,分别在中学和小学设立3个首席教师岗位。"
  毋庸讳言,乡村教育的确需要一批素质过硬、业务精湛又有发展潜力的优秀教师,来带领乡村教育弯道超车,实现逆袭和突围。
  实施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岗位计划,是对乡村优秀教师的肯定与彰显,也是对他们的支持、鼓励和引领。可以预见,此项计划的实施,一定会搅动乡村教育的一池春水,给乡村教育带来一抹亮色,促进中西部地区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通知》中岗位设置指标及学科倾斜要求非常明确,首席教师的岗位条件却稍显"粗放",在总共七个设立条件中,除了"副高级职称以上,50周岁(含)以下,不含乡、镇中心校正职领导"这个条件有些"苛刻","撞"了一些老教师的"腰"以外,其它条件解释空间都很大,都不太容易把握。这就给遴选带了难题:是宁缺毋滥,高标准严要求,有就报,没有不报,还是"瘸子里边挑将军",按照岗位设置指标,在众多乡村教师当中硬是挑出"首席"来?这考验的是教育人事部门和乡镇中心校长的智慧和魄力。
  我认为,这个计划引领取向比鉴定取向更加鲜明,不妨把"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师风高尚""育人成绩显著"作为基础条件,着重把组织能力较强、教研能力较强、业务获奖、荣誉称号等条件细化成"硬杠杠",绝对标准与相对标准机结合,真正把名副其实的乡村首席教师遴选出来。
  首先,可以以"一票否决"与群众评议相结合验证"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师风高尚"和"育人成绩显著"等三个条件的符合度。前者是行政手段,重点把住备选首席教师的政治、师德、业绩底线,防止业务能力强的"问题"教师进入"首席";后者以同行、学生、家长评议为参照,重在考察备选首席教师的群众口碑、育人业绩和优秀程度。需要注意的是,乡村学校管理基础不高,片面以考试成绩排名不能衡量出教师的育人成绩。
  其次,可以以相关"硬"材料考察验证备选首席教师"教研能力较强"条件的符合度。据了解,安徽省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定打破"天花板"和小学教师获准参评中小学高级才不过三年时间。在此之前,评上中学高级和"小高高"即被认为是"到顶了",近三年新增中小学高级数量有限。" 到顶了"的教师大多不在教学研究上"费工夫",教学研究成绩"断崖式"下降。反过来看,如果"到顶了"的教师还坚持教学研究,一定会留下显示过程和效果的相关佐证材料,如讲座讲稿、示范课记录、课题研究、教学论文、获奖证书等。以上述"硬"材料为依据,而不是以听课记录、教案、教师专业成长报告册等无鉴别功能的材料为依据,是完全能够考察备选首席教师教研能力的。
  其三,以是否参与教师教学研究合作组织活动与是否担任教师教学研究合作组织负责人来验证"组织能力较强"条件的符合度。乡村教师的组织能力包括业务组织、指导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教学业绩影响力等。可以以备选教师在教研组、课题组、跨学校合作群组等教学研究合作组织的活跃度验证其组织能力,如是否担任省、市、县的课题研究负责人等。
  最后,可以把"获市级以上教学成果奖"附加"任副高以来"作为考察备选首席名师的"硬杠杠"。作为一个有追求的乡村教师,如果不能够积极参加市级以上教学成果评比、参加评比活动还不能获奖,态度、能力俱差,即使当选乡村首席教师也是名难副实。还有,职称"到顶"以后,正是总结经验、指导年轻教师的黄金期,这个时候,教师在教学成果上若是无所作为,再无建树,当选首席,也很难服众,不能起到应有作用。
  避免"瘸子里边挑将军",名实相副的乡村首席教师将会闪亮登场、大有作为。
网站目录投稿:灵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