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爱情中的受虐上瘾症


  顺从者的"蜗牛壳"
  当你隔三差五的见到自己小鸟依人的好友被她五大三粗的男朋友训斥的潸然泪下的情景,会不会有种想走上前去扇那个男人几个耳光,然后拽着闺蜜头也不回的离开的冲动?
  但是当你在苦口婆心的劝闺蜜赶紧跟这样的的男人分手的时候,是不是就开始有了种想抽自己嘴巴的冲动——自己的好心似乎都被当成驴肝肺了,闺蜜还是义无反顾的迷恋着那个根本不懂得怜香惜玉的粗人,自己反倒是变得里外不是人!
  其实,在典型的"姐弟恋"和"兄妹恋"当中,扮演弟弟或者妹妹的那个顺从者角色就特别像一只背着壳的蜗牛,并且期待依赖这个"外壳"阻挡住所有的危险,而这个外壳就是身边特别强势的伴侣。
  蜗牛的外壳究竟有多坚硬?小时候好奇而又残忍的经验告诉我只要一脚踩上去就会粉身碎骨了……既然如此,为什么蜗牛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还要藏到如此脆弱的保护壳里呢?原因就是对于身体极其柔弱的蜗牛来讲,这层外壳已经坚硬到让它相信自己是安全的了。也正是这种在旁人看来几乎是"自欺欺人"的信念,这些顺从者每时每刻都要承受着来自伴侣的外在压力,并且把这些压力当成了自己处在"安全"之中的标志,如果被去掉了反而会感到特别的不自在,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那么多家暴当中的受害方总是长久受虐但总是不去选择改变,甚至在选择分手或者离婚之后还会莫名其妙的再一次找到一个脾气特别差的伴侣。
  谁让蜗牛恋上了壳?
  "不就是个男人吗?少了他你还不能活了?……找什么样的也比他好呀!"作为好友,或许你还在试图帮助眼前这个可怜兮兮的女孩逃离这段总是在伤害她的感情,但是为什么类似的话连女孩自己都能说出来,但是她却依然无法做出什么改变呢?因为看上去所要离开的只是一个伤害自己的原本陌生的男人,其实却是在割裂这个女孩自出生以来便同她融为一体的家庭的紧密关系。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第一次被送到托儿所、幼儿园之类的地方的情景——还没上课的时候家人还是在门外聊天,因为依然在小孩子的视野当中,所以那些都是第一次来到这里的小伙伴都开开心心的玩到一起……但是上了一节课之后,你发现门外的大人竟然消失了……这时候基本上一多半的孩子会恐慌的哭了起来,并且闹着要找自己的家人……而从TA交互分析心理学来讲,在两性关系中总是扮演顺从者的一方就像一个从来没有去过幼儿园的小孩子,总是需要有"家人"在自己身边。
  如果处在一种正常的成长环境下,曾经不愿意一个人去幼儿园的小孩子会慢慢长成了一个开始自己上学、离家住校的大孩子、成年人,而原本只有父母能够给予的安全感慢慢的也能够有自己给予或者主动获取。这就像一个蜗牛慢慢的发现自己没有背着壳其实也能好好的活着,甚至在扔掉壳之后反而有了更多保护自己的方法(对我来说,我会把蜗牛抓起了玩,但绝对不会去碰黏糊糊的"鼻涕虫")。
  但是如果在一种并不理想的状态下,比如一个人的家庭当中一直有特别强势的家庭成员(严厉的父亲、以长辈自居的姐姐……)在其出生就开始了"控制者-顺从者"的组合,这就意味着那些原本可以主动或被动脱掉壳的机会都被这种牢不可破的"组合关系"挡在外面,然后继续对这个壳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依赖。
  受虐也是一种权利
  虽然身为好友实在忍无可忍,但是从旁观者的角度不难发现这种总是试图"拯救"顺从者的意图和行为同样也是一种强行实施的控制过程。因而看似好心的好友,其实也和那个不可理喻的"暴力男"一样在强化顺从者对于"蜗牛壳"的依赖。
  换句话说,以暴制暴的方法只会让原有的问题继续强化,并不会对原本形成的关系模式起到改变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讲,如果改变不了那个男人,至少作为好友也要有所改变,变得尊重朋友的权利——包括受虐的权利。
  其实这里所讲的尊重并非放纵和姑息"受虐"这个事,而是认可和鼓舞我们所面对的这个人。通过这种尊重,会让对方意识到自己本身也是个有选择权的独立的人,并且当下的两性关系模式只是一种习惯性的选择,而不是命中注定、不可改变的。这也就让那只小蜗牛意识到自己其实是可以卸掉壳的,而且卸掉并非丢弃,只不过将原本无法放下的负重变成了收放自如的可用财富——不可否认,再糟糕的男人也都有让女人着迷和需要的地方!
  最好的心理学、心灵学微信平台:轉動生命的太極(微信号zzdsmdtj)
网站目录投稿:怀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