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优秀员工激励的方案员工激励的话


  企业的发展周期一般都会经历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在每个阶段都要解决员工的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的问题,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策略,比如初创期,很难有现金奖励给员工,长期激励特别是股份就成为首选了。激励对象最好是全体员工,使每一个员工都紧紧和公司捆绑在一起,特别是关键人才,更是要强调"我的就是你的,你的就是我的",给予一定实股,这样才能留住人才。但是在衰退期,股份就不起太大的作用了,企业随时可能倒闭,员工对企业的信心不足,给予股份还不如现金来得实惠。所以要发挥股权的激励作用,一定要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来制定符合现状的方案。 一个成功的股权激励方案首先考虑企业的发展周期,选择适合企业的方法,然后才开始设计方案,而方案的设计主要在七个关键因素上。 1、激励对象。 激励对象也就是股权的受益者,一般有三种方式。一种是全员参与,这主要在初创期,第二种是大多数员工持有股份,这主要适用于高速成长期,留住更多的人才支持企业的发展。第三种是关键员工持有股份,受益者主要是管理人员和关键技能人员。对于激励对象的选择也要有一定的原则,对于不符合条件的员工不能享受股权激励。我们设计某公司的方案时,就明确规定了几条原则。 2、激励方式。 常用的中长期激励「是否应跟股权激励统一口径?」方式有三类:股权类、期权类和利益分享类。每一种方法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也有具体适用的前提条件(如表2)。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期权类和股权类比较适合,对于非上市公司股权类和利益分享类比较适合。但是无论采取哪一种方法,都要考虑到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如果只考虑激励机制,不考虑约束机制,股权方案就有可能失去效用。
  我们能否不受外界的任何影响,完全按自己的意愿工作?回答既是肯定的,又是否定的。 谓其肯定,当然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你必须有"宁死不吃嗟来之食"的勇气。道理很简单,因为个人的意愿不可能完全符合市场的需求。如果你硬要反其道而行之,那么,很可能成为这个世界的"孤独者",历史上诸多著名的音乐家、科学家、作家、画家莫不如此。这便是按自己意愿工作的结局。 在今天"以顾客为导向"、"以顾客的需求为价值取向"等口号的"导向"下,我们必须"不完全按自己的意愿"工作,我们必须跟着市场的需求走。这大概是不被淘汰的唯一出路。 既然如此,我们就不得不经受部分甚至全部地违背自己意愿或想法来工作的痛苦,而且,这种痛苦是持续地、每时每刻地缠绕着我们。也正因如此,我们必须为付出这种痛苦的代价而获得报酬。当然,这种报酬可能是物质的,也可能是非物质的。 首先,这种报酬是多样化的。除了传统的提高薪酬、增加福利等方式,现如今的专家们又提出诸如工作丰富化、授权参与、培训提升、职业生涯管理等新花样。总而言之,所受的痛苦愈甚,所得的报酬就越高。比如高级经理人的高薪,就缘于其所受的痛苦较多,当然,也可能随着时间的推延,他对所受的痛苦逐渐麻木不仁了。其次,这种报酬的效用是递减的。笔者曾在本版撰写了数十篇有关薪酬的文章,其中阐述最多的便是报酬对人们的影响力。现如今,随着人们固定收入的增加,对收入激励的感觉日趋淡漠,于是乎对报酬的满意度也越来越低。对企业而言,每年的加薪已是不堪重负,但对员工而言,可能只剩下"聊以抵冲物价上扬"的感觉了。 其实,薪酬专家早就意识到人们对报酬满意度的逐年降低。这就好比现在的人吃红烧肉,虽然佐料的质量越来越好,但大家仍感觉味道大不如前。
  尊重个人 我们常听到"公司的成绩是全体员工努力的结果"之类的话,表面看起来管理者非常尊重员工,但员工只当是口号听听而已。表扬奖励只有落实到个人,这种激励才能行之有效。由于每个员工的需求各不相同,管理者应当针对员工的差异对他们进行个别化的奖励。比如,有的员工可能希望得到更高的薪金,而另一些人也许更希望有自由的休假时间。平庸者希望过大锅饭的日子,而能力强的人却希望自己有别于人。 精神激励 许多企业通常采用现金奖励来提升员工士气,殊不知,这样可能会使员工过分依赖于金钱,并且把它当作工资的一部分而已。在IBM,最成功的奖励方案之一是"销售人员的月奖励"——获奖者被授予一个证书和一个展示在他们写字台上的价值2美元的橡皮鸭模型;另一个成功的方案是获奖者得到一次与CEO共进午餐的机会,在吃饭时CEO将请获奖者谈谈他们的工作。人人都具有自我肯定、光荣、争取荣誉的需要。对于一些工作表现比较突出、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员工,给予必要的荣誉奖励,是很好的精神激励方法。优秀员工通过这种方式获得认可,心理上反而更有满足感和成就感。但是,要避免评奖过滥过多的不正确现象,如轮流坐庄、以官论级等,因为这会使光荣的含金量大大降低,使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大打折扣。 按照激励的强化理论,激励方案还可以采用处罚方式,即利用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控制技术,如批评、降级、罚款、降薪、淘汰等许多负激励措施。但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表明,在员工激励中,正面的激励远大于负面的激励。负激励给员工造成工作不安定感,同时也很难让员工有总结经验教训的机会,还会造成员工与上司关系紧张,同事间关系复杂,破坏了企业的凝聚力。因此,除非万不得已,一般不轻易使用负激励。
  领导者对下属实施激励是其永恒的课题。企业领导与其他方面的领导相比,其激励下属的方式方法有重大差别,对于中国企业的领导者来说,又更具有特殊性。笔者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特别提请中国企业的领导者在激励下属时必须注意以下八个方面: 一、要注意给下属描绘"共同的愿景" 从基本面来观察,企业的"共同愿景"主要应该回答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企业存在的价值,这里不仅仅涉及泛泛的伦理判断问题,更多关涉到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企业自身在行业内部的发展趋势问题,说通俗一点,这是一个战略判断问题。其二,企业的"共同愿景"必须回答员工依存于企业的价值。企业存在有价值并不代表企业中的员工都有价值感。 二、要注意用"行动"去昭示部下 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此种做法乃企业领导之大忌。正如日本东芝总裁士光敏夫所言:部下学习的是上级的行动。对企业领导来说,当你希望下属做什么时,请拿出你自己的示范行为来。 作为领导,当然不可能不"说",却更忌讳不"做"。"说"与"做"简单的组合有五种,其示范作用各有不同: ①说了,不做,负作用最大; ②不说,不做,负作用次之; ③不说,做了,有积极作用; ④边说,边做,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⑤做了,再说,示范作用次之。 这五种基本状态中,笔者提倡第④种的"边说,边做",其积极作用最大。做的过程对领导者来说是一个了解真实状况的过程,对被领导者来说是一个被感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的"说"更有目的性,更具指导性。 著名教育家卡耐基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我年纪越大,就越不重视别人说些什么,我只看他们做了什么。中国谚语也有"一个行动抵一万句口号"的说法,这些朴素的真理值得企业领导铭记。
  关键词:优秀员工激励的方案,员工激励的话
网站目录投稿:迎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