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是昏君吗,大家都知道朱厚照是明朝的第十位皇帝是明武宗,其之所以享有"武宗"的庙号,自然是因为其在位期间所建树的非一般的武功。那么他是昏君吗?历史上又是怎么评价的呢,这里小编要和大家来说说。 具体来说,主要是在任内平定了三次叛乱,特别是,他曾率军亲临战阵与来犯的五万蒙古骑兵激战并成功地打退了他们的进攻。 清代修《明史》,出于巩固少数出于巩固少数满人统治大多数汉人的目的。特别需要让广大人民觉得汉族皇帝很差劲,很糟糕,特别需要让汉族普遍自卑到骨子里,从而心甘情愿当好俯首帖耳的奴才,所以就处心积虑地在文字上进行了种种歪曲和丑化明朝历史的操作。除隐匿去明代许多文治武功方面的闪光点外,除在明代的酷刑、太监、锦衣卫等问题上大肆渲染、大做文章之外,更刻意把明朝的多数皇帝使劲往残暴、荒淫、昏庸、弱智等几个方面写。而我以为,有关明武宗的历史记载,很可能是被削删篡改得最为严重的之一,所以明武宗也是被清朝统治者此一行径伤害最深的明代。 明朝的第十位皇帝是明武宗,其之所以享有"武宗"的庙号,自然是因为其在位期间所建树的非一般的武功。具体来说,主要是在任内平定了三次叛乱,特别是,他曾率军亲临战阵与来犯的五万蒙古骑兵激战并成功地打退了他们的进攻。 清代修《明史》,出于巩固少数满人统治大多数汉人的目的,特别需要让广大人民觉得汉族皇帝很差劲,很糟糕,特别需要让汉族普遍自卑到骨子里,从而心甘情愿当好俯首帖耳的奴才,所以就处心积虑地在文字上进行了种种歪曲和丑化明朝历史的操作。除隐匿去明代许多文治武功方面的闪光点外,除在明代的酷刑、太监、锦衣卫等问题上大肆渲染、大做文章之外,更刻意把明朝的多数皇帝使劲往残暴、荒淫、昏庸、弱智等几个方面写。而我以为,有关明武宗的历史记载,很可能是被削删篡改得最为严重的之一,所以明武宗也是被清朝统治者此一行径伤害最深的明代 后世评价明武宗时,通常总说他荒淫暴戾、怪诞无耻,根本就是个无道昏君。 明武宗真如人们评价的这样吗?在我看来,事实恐怕并非如此。或许我们有必要来正说一下明武宗。 明武宗朱厚照,明孝宗朱佑堂之嫡长子,1491年生(一位500年前的"90后"!),1506年16岁时即大位,年号正德,在痛痛快快做了16年皇帝后,于1521年驾崩,享年仅31岁。从史书的记载和所谓的民间传说来看,明武宗这个人确实是没有个正经皇帝的样子。不过我仍然以为前文转述的评价对他来说并不公正。明武宗充其量也就是颇有些青春期的叛逆和无厘头的八卦罢了,最多再加一点日常生活方面过于性情化的荒唐而已。历史上那个真实的明武宗,对于朝廷政务其实始终都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把握和判断,对于军国大事其实始终都保持着火一般的热情和战士般的高昂斗志。 中国历代皇帝在选择接班人时一般都会遵循"嫡长子继承制"这一千古宗法来办,之所以这样,自然是为了保证政权的平稳过渡,自然是为了避免由对皇权的无序争夺导致悲剧。不过实际上,因为各种原因,各朝各代真正能以嫡长子身份承继大统的却总是幸运的极少数。大明朝也不例外,明朝16帝,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仅有三位,而朱厚照就是这三位中的一位。另两位为明仁宗与明宣宗,但这两位的生母是儿子出生后才封的皇后,只有朱厚照,出生时母亲就是皇后。也难怪出生才5个月,孝宗皇帝就把这个婴儿册封为了皇太子。 明武宗孩提时"粹质比冰玉,神采焕发",聪明异常,并且性情仁和宽厚,深得孝宗皇帝的喜欢。朱厚照8岁时起正式开始接受优良而严格的皇室教育。他确实是个天赋极好的小孩,头一天所学的课文,第二天他总能够流利地背诵出来,而且他喜好骑射,兴趣广泛……皇帝和大臣们因此都对他寄予厚望。 史料中关于当了皇帝后的明武宗的事迹想必大家大多都知道的。 1506年,明武宗即位时年方16(虚岁15),典型的少年天子。先有"八虎"太监之首刘谨曾一度深得武宗信任,乃至于在两三年间权倾天下,威势加于外廷众大臣。但这位在史上大名鼎鼎的强势太监刘谨,终于被"八虎"之一的张永扳倒,并被处死。之后又先后有钱宁、江彬等武人受到明武宗恩宠,但却没有谁能够再如刘谨那样一手操控朝政。 明武宗在位期间,众所周知的出格事还有这么几起:一是长年住在"豹房",二是曾以边防重镇宣府为"家"长驻,三是曾违背祖制数度找理由出京巡游。 此外,则明武宗任内也还有几起战事值得提一下:一是他组织平定了一次农民起义,二是他组织平定了宁夏安化王的谋反(哲学家、明朝将领王守仁也曾为朝廷平定了宁王朱宸濠的叛乱),第三则是明武宗亲自组织和指挥了抗击蒙古小王子的入侵行动(最令明武宗得意的是,亲上战阵的他竟然在混战中手刃了一名蒙古骑兵!)。 1521年,明武宗病逝于豹房。 大致就是这些吧。 可惜我们所见的记载,核心内容大抵都是在大肆地渲染和细致地描绘这位皇帝的寻欢生活以及他的太监们和左右几个玩乐随臣,而对他的处理朝政和军务方面,却往往是隐约含糊、轻轻带过。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风流倜傥、意气风发的明武宗还真是位货真价实、值得大说特说的话题人物。可问题在于,今天的我们究竟又该怎么谈论他才能有所矫正,才能相对客观呢?或许,那所谓的"豹房"当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 照理,这有幸投胎在帝王家的朱厚照也绝对算得上是天生金贵了,可不知为什么,这个年轻人却毫不留恋金碧辉煌的紫禁城。即位不久,他就在紫禁城的西北角,也就是今天的北海公园西侧一带,营建了自己无拘无束的独立小天地——豹房(豹房并非是武宗的创建,是贵族豢养虎豹等猛兽以供玩乐的地方,元朝时期已有此风气),并于正德二年(1507年)入住,直到正德十五年(1521年)辞世,一直安居在那里。在我看来,这显然是明武宗对自身所处物理空间的第一次突围,也是他对自己人生的第一次突围。明武宗很不习惯紫禁城里的种种规矩、礼制及条条框框,这对性情潇洒、喜欢自由、阳光帅气的他来说似乎是一种必然。 史料上说:明武宗在豹房里荒淫无比,御女无数……这大抵应该是事实罢。不过我以为这也不值得大惊小怪——任何一个男人,如果生活在这经明孝宗精心治理了18年后的繁华世界,并且如朱厚照一般坐拥天下,则势必会不吝享受这无尽的男欢女爱的。再又说了,真要书写历代皇帝们的男女之事,除了明孝宗等极少数皇帝之外,又有哪个皇帝不荒淫?随便举个例子吧,乾隆皇帝的女人,有名位的就有40多位,对外无有正式名位的就更是不计其数!所以说朱厚照这样正当青春的皇帝在男女之事方面的表现并不足以拿来证明他的昏庸什么的。我甚至感到以明武宗这样的仁爱天子,其出京巡游也好,南巡也好,出征也好,其实更多的乃是去了解民情、军情,可惜竟被后世借来大做文章。 明武宗在豹房里固然有享乐的一面,但更多的内容却被人们忽略了。如果后人只把注意力聚焦于此人的性生活,只拿荒淫一词来覆盖明武宗在豹房里的所作所为,明武宗的真实形象又怎能客观地传递到今人的视野中来? 事实上,对明武宗来说,豹房固然是他的安逸享乐之家,却更是他处理军政大事、接见大臣与贵宾的办公场所。明武宗虽罕入大内,但却时常上朝听政,批答奏章,就重大问题拍板决策。即使有时候不想上朝,明武宗也会传达自己的圣旨指令内阁执行。而正德朝一系列的事实证明,明武宗的决策,大多都是果断而正确的。 事实上,对明武宗来说,豹房还是他驯豹斗虎磨砺胆气与尚武精神的地方。明武宗少年时曾喜好过斗鸡走狗,稍长,又喜欢上了骑射打猎。当他搬迁到豹房里起居,练得有一副精壮体格的他又喜欢上了搏虎——这个游戏跟欧洲人的斗牛活动差不多,区别只在于,武宗的格斗对象不是牛而是老虎豹子一类的猛兽罢了。武宗之勇力与胆气由此也可见一斑——试问历代皇帝中可曾出过这样的敢于徒手斗虎的猛士?其实这些都是表象,说到底,是因为明武宗从小就非常仰慕太祖、成祖的旷世武功,长久以来都以这两位伟大先祖为榜样激励自己,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建树起一番自己的武功。 事实上,对明武宗来说,豹房还是明武宗学习藏传佛教典籍并潜心修行的所在。明朝的皇帝打太租、成祖起就尊崇佛教,之后的皇帝也大抵都如此,而到明武宗这里就更为崇奉,并且,聪明好学的明武宗尤其对藏传佛教产生了特殊的偏好。之所以如此,一来这是关乎学术兴趣与宗教信仰的事,二来这种学习对于王朝保持对西藏民族地区的控制多少会有所助益。明武宗不仅学习藏语,诵读藏文经典,为之投入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还常在豹房内穿藏传佛教之僧服修炼密法,并在其间召见了不少的藏族高僧。了解到这些,我们才发现明武宗竟然还是一位少见的精通佛学、会梵文的皇帝。 不过明武宗终究是一个生性好动的家伙,似这般日复一日地打理朝政,年复一年地闷居帝都,他终是熬不下去了。于是就有了他的第二次、第三次乃至第N次的从物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突围。他要去京外打猎,他要去民间游逛,他要体验普通百姓的生活,他要去边境视察和驻守军事要塞,他要封自己为"镇国公"、"威武大将军",他要统率大军南下亲征去平定藩王的反叛……而这些都是有违祖训、礼法和各种典章制度的。 他的大臣们理所当然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对他的种种不够持重的"出格"行为与做法表示不满和抗议。明代的皇帝与文官集团的关系是美妙而微妙的,他们之间互相合作又互相制约。于是,大臣们的劝谏书每每车载斗量般地堆满了皇帝的办公桌,他们无数次坚决地要求明武宗不要这么离经叛道!不要这么大失体统!500年前的"90后"明武宗固然年轻,但却绝非真正的懵懂少年,相反,他是极有主见的,也是讲究与大臣们周旋的策略与方法的。许多时候,他依然是我行我素,并且不跟这帮社稷重臣赌气,明武宗只是运用太极拳以柔克刚的原理来应对大臣们的直击,只是按照原则性与灵活性兼顾的宗旨绕着弯儿来突破这诸多大臣的包围,明武宗通常是拍拍脑袋瓜就计上心来——他的办法是既不跟大臣们真正闹翻,又不轻言妥协地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现。 事实上,平易近人、本性淳和的明武宗对大臣虽多有敷衍,但却也无比清楚地知道他们是为国家好,为老百姓着想,所以明武宗是从心底里喜欢这些大臣的,并且对他们宽仁有加。虽然明武宗许多时候并不采纳大臣们的建议,但他和明代所有的皇帝一样,绝不堵塞言论的渠道,哪怕是一个九品芝麻官和平头百姓的声音,他也任由他们直言、建议乃至抨击。 明武宗御驾巡视边防重地宣府的决定显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他的抱负。在那里,他遭遇了领军来犯的蒙古小王子。明武宗乃兴高采烈地布置军机,乃至在明军一部即将陷入包围之际,豪情万丈地亲领一军杀入敌阵!两军立时呈胶着态,战斗异常激烈!明武宗的五六万军队与小王子的率领的五万骑兵各显神通、放手搏杀!双方大小百余战,期间明武宗甚至与普通士兵同吃同住!更激励将士们的是,明武宗以九五之尊竟然跃马挥刀,亲手将一名蒙古骑兵斩于马下!皇帝陛下英勇如此,全体将士岂能不倍加奋发?终于,小王子自觉不能取胜,乃引兵西去。当此大胜之时,明武宗一定想到了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也一定想到了约摸七十年前的那场土木堡之败!经此一役,他终于把大明王朝憋闷已久的郁积吐了出来,这可真叫一个痛快——也许,这是明武宗的又一次突围,最精彩的一次突围。 该役之后,蒙古人长时间内未敢再次举兵南下就是此次战斗收到的效果。 可恼的是,史书上的记载竟是这样:明军死亡五十二人,蒙古军死亡十六人,武宗亲手杀敌一人。试想一场这么颇具规模的激战,双方怎么可能总共才死这么点人?显然,这样的记载绝不是当时的真实情况。如果蒙古人只有这么小的损失,他们那强悍的骑兵部队又岂会如此轻易地败退而去?由此也不难推测,史书上关于明武宗的记载还有多少歪曲和丑化之笔。 在我看来,终其一生,明武宗朱厚照的身体里始终都涌动着无比蓬勃的生命活力,他追求生命的快乐与自由,他崇尚鲜明个性对沉闷规章的突围与解放,他的脑子里时时跳动着创新思维的火花……明武宗很可能是自秦代以来中国所有皇帝中天赋最聪颖、个性色彩也最鲜明的一个皇帝,他在战阵中的英勇表现更可谓集中地体现了明代每个皇帝都具备的从不妥协的坚强意志和铮铮铁骨——明武宗的这一切甚至极大地刺激起了清朝多位皇帝的嫉妒以至于克制不住要不遗余力地去丑化他。 最后我想说的是,其实明武宗绝不是我们所熟悉的那种堕落、昏庸、垃圾的国王,至少,他也是一个有活力、有激情、有抱负、有胆魄、有谋略的皇帝,一个刚毅果断、宽仁大度、个性鲜明的皇帝。